廖莹中生年不详。字群玉,号药洲,邵武人。少有隽才,文章古雅。登进士第,初为贾似道幕客。开庆元年(1259年),似道在鄂私向忽必烈乞和,请称臣纳币,诡报诸路大捷,他撰《福华编》颂功德。度宗时,似道擅朝权,居西湖葛岭,大小政事,决于莹中,宰执充位署纸尾而己。他尝在西湖滨建世綵堂,好书法,刻法贴多种,...[详细]
廖玉通,字维柳,又名湾湾,南平县(今南平市)樟湖坂溪口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生于农民家庭。他家临闽江畔,自幼喜爱游泳,温暖时节经常邀邻舍小孩到河里学游泳。玉通胆子大,又刻苦锻炼,很快学会自由泳、蛙泳、仰泳和潜水等游艺。渐而技艺高超,能在很深的河水中靠双脚泳动而站立,胸部之上露出水面;还能右...[详细]
廖中字用中,号约斋,明宣德十年(1435年)生于顺昌县埔上乡。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进士,后任刑部主事。他处事勤慎,执法严明。有一谋夺财产被处死刑的罪犯,日久未决,地方官借故袒护。廖中查明其罪恶严重,遂责令府官立即处决,深得百姓拥戴。不久,临洮一带(甘肃省东部)发生饥荒。廖中奉命前往赈灾,...[详细]
李纯德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生,字得之。光泽人。自幼秉承家学,治《周礼》,兼通《左氏春秋》,为人简古,不追求时好。20岁左右游太学,而不第,三舍法行,充贡,又不果,县有民兵,纯德为制战阵击刺之法,成效显著。县令欲报其功,纯德笑谢去。晚年,隐居山林读书自得。宋绍兴五年(1135年),以特奏名,...[详细]
李迪瑚 字聘珍,号葆珊(或宝笙),晚年好佛,又号匏僧、闲云居士。浦城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末拔贡,授候补通判。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经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创浦城公立小学堂并任校长。次年就任浦城县劝学所总董、浦城商务分会总理。...[详细]
李侗,字愿中,剑浦县(今南平市)人,宋元祐八年(1093年)生。李侗自幼颖悟,在家庭影响下,少习举子业,曾“孜孜矻矻,为利禄之学”。20岁,在乡校读书时就很有名声。不久,听说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于杨时,便决心放弃举子业,专心求道。政和六年(1116年),入罗从彦之门,罗从彦授以“《春秋》、《...[详细]
李光,原名李声,浦城山下黄柏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生。民国16年(1927),考入县立南浦初级中学,他勤奋好学,初中各科成绩优良,爱好体育,在全县体育运动会上获总分第一。次年夏,福安扆山初级中学教师季永绥回浦城,看到李光的作业,认为大可造就,动员李光转学扆中。民国18年在扆中毕业,考入福州...[详细]
李规字师正。松溪人。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初辟陶节夫幕府。当时,朝廷方讨西夏,李规协力裨赞,招散亡,筑堡寨,使夏人遁走。擢通判环州,请革陕西钱法之弊。改为夔州转运判官,再任本路提刑,奉旨按狱,释数百人。以功转朝议大夫,积阶至中奉大夫。 ...[详细]
李坚(1908~1950)字寿章,邵武和平人。民国11年(1922)从参加福建省防军开始,先后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历时8年。民国19年加入国民党。民国25年专门从事省防特务情报工作。同年,到江西黎川任督练员和军训教官,负责训练保甲人员,并任国民兵团团附等职。民国34年充任军...[详细]
李建忠,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1959年8月出生于松溪县河东乡河东村,父母都是村干部,他念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劳动。1978年3月,刚够参军年龄,就积极要求参军,应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2813部队服役。 李建忠入伍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和学习,成绩优良,且能关心帮助同志,受到...[详细]
李默 字时言,瓯宁高阳乡(今属顺昌县)人。生年不详。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调任户部主事,旋升兵部员外郎,奉派前往山西大同,协同当地驻军部署防务。 大同驻军因管理不善,部分士兵发生-。兵部派侍郎胡瓒负责处理,胡不作调查,简单惩罚,激起兵变。李默...[详细]
林国台字有斋,光泽县西坑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4月。7岁发蒙,在私塾断断续续读了6年四书五经一类的古书。后在光泽北区毛湛高等小学毕业,邵武省立初中、北京朝阳大学肄业,民国17年(1928)毕业于北京内政部高等警官学校。历任宁德县周墩公安分局局长、顺昌县仁寿公安分局局长、光泽县保卫团...[详细]
林鸿 林鸿,字汝翀,浦城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任四川青神知县。青神县偏僻而贫瘠,原有的福济、普兴、莲花等水堰,年久失修废坏,鸿督工疏浚修复,又在中岩下砌堰,把青衣的水引入渠道,灌溉田地千余顷,庶民受益,称“鸿化堰”以纪念。 青神县自明以后,登科及第的人极少。鸿在宋黄庭坚清风阁的...[详细]
林寄南 字逢春,号伯仁,浦城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自幼读书勤奋,14岁考取生员后,赴榕考入福建师范学校。 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林寄南学成回乡,在城关西竺寺创办官立第二两等小学堂,自任校长。民国2年(1913年),浦城发生“闹米事件”,县知事张必明肆加镇压,诬寄南为策划者...[详细]
林乐义,南平县(今南平市)王台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他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后由流芳小学升剑津中学肄业。民国22年入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民国26年获工学士学位。在桂林从事建筑工程。 民国34年,林乐义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建筑学。该校聘他为建筑系特约讲师。1950年归国,...[详细]
林敏(1914~1988),崇安县武夷乡洋墩村人。民国18年在家乡参加贫农团和少年先锋队组织。民国19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年7月参加红军。 民国21年初,林敏在崇安县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10月,经中共闽北分区委任命为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主...[详细]
林昇平,字泰阶,又名世清。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南平。9岁入私塾,16岁考入南平县学,为生员。光绪二十八年游学道南书院,为高序东师得意门生。光绪三十一年考入全闽师范学堂教育科,翌年毕业回延平(今南平)。延平府知府聘任他为延郡师范学堂教务长兼文史教员。 宣统元年(1909),福建学务公所...[详细]
林仁肇(?~972年) 五代时建阳人。行伍出身,体魄雄健,膂力绝群,骁勇善射,文身为虎,有“林虎子”之称。初为闽国将领。闽亡,归南唐,能与士兵同食均衣,在军旅中,颇孚众望。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怀着“十年开拓天下”的雄心壮志,于十一月挥军进逼淮河流域,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详细]
林天录,南平县(今南平市)樟湖坂溪口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祖辈渔民,自幼在船上生长,未进过学堂。稍长,继承父业,撑船为生。他长期生活江上,对闽江河流情况了如指掌。闽江上游河床浅,暗礁多,水流湍急。三都口至双坑村的河道最为复杂,河床形似秤钩,俗称“秤钩湾(滩)”,明石暗礁毗连,且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