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生 [明]

  • 陈祖生,出生于明正统年间,祖籍靖城前街,其父移居习贤里竹园总(今龙山镇双明村下涂楼)。祖生少年时人宫当太监,由于学问渊博,性情忠厚,天顺皇帝调他到东宫伺候太子(即成化皇帝)读书。后来升任司礼监太监,参与草拟国家机要文件。 成化十三年(1477年),御马监太监汪直利用皇帝委派他负责西厂特务机关...[详细]

戴燿 [明][公元1542年-1628年]

  •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怠惰嬉戏。26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 戴燿初任江西新建县(在南昌西面)知县,主持兴修水利、节用减税,穷县经济得以稍苏。3年任满,调补户部主事,转任户部郎中。奉命往密云县(在北...[详细]

戴潮春 [清][?-1863年]

  • 戴潮春(?~1863),字万生,祖籍龙溪县,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祖父戴神保由福建移居台湾。戴家素富裕,历任北路协署稿职。万生之兄万桂与阿罩雾人因争夺水田失败,遂组织八卦会以自卫。 咸丰十一年(1861年)彰化知县高廷镜下乡巡察,潮春擒捉一个横行乡里的土棍献给他,期望县衙予以惩办。但北路协副将夏...[详细]

戴时宗 [明][公元1494年-1558年,政清廉的明朝都察御史]

  • 戴时宗(1494~1558年),字宗道。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戴瞭村人。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戴时宗为人持正不阿,嫉恶如仇。当时有锦衣卫卒肆意杀人,刑部尚书慑于权势,意欲包庇罪犯;时宗坚持执法,自己前往尚书府,像囚犯一样长跪不起,尚书慌忙下跪还礼。时宗语意双关地对尚...[详细]

戴文赛 [公元1911年-1979年]

  • 戴文赛(1911年—1979年),漳州市(今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人。父亲务农,家境贫困。文赛3岁时,寄居于外祖父家里。他6岁就学于育贤小学,毕业后进集美中学,一年后转学浔源中学。他学习勤奋,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民国17年(1928年),文赛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数理系,因家境困难,在校半工半读,兼...[详细]

邓阿卜 [公元1892年-1988年]

  • 邓阿卜(1892~1988年),广东省饶平县下善镇下善村人,后定居漳浦县城。是著名的建筑师。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客家家庭。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12岁时,随乡人到漳浦县从事建筑行业。他为人勤奋朴实,能刻苦钻研,团结工友,不久,成为建筑“师父”。后来当“师父头”。至19...[详细]

丁知几 [宋]

  • 丁知几(生卒年未详),字潜仲。宋龙溪县人,唐丁儒后裔。 庆元五年(1199年),丁知几以特奏名授广东潮阳县主簿,任内有政绩。后因母丧归里。自此不再从仕。在此之前,曾经致力于家乡水利建设,倡修一条由官方主办、规模较大的人工港道,后人称为“官港”。 丁知几家乡龙溪县二十八、二十九都一带村庄,...[详细]

方昌禄 [公元1907年-1934年]

  • 方昌禄(1907~1934年),云霄阳下村人。幼入私塾启蒙,继而就学于村里小学堂。少年时不仅文丽字美,还有艺术天赋,对绘画情有独钟,且颖敏超人,有胆识,父母视若珙璧。后因其时云霄未有中等学校,家道小康的父母冀子成才,让其东渡台湾,出外历练。未几,考入某艺术专科学校(校名失考)。旅台求学期间,偶尔...[详细]

方凤鸣 [清]

  • 方凤鸣(生卒年不详),又名方齐,云霄东坑村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在梁山上创立白扇会,号称“齐王”,人称之为“梁山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带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传入。外国传教士恃其帝国主义势力,强购土地建教堂,肆行设教传教,企图把漳浦、云霄等作为发...[详细]

方家正 [清]

  • 方家正(明天启至清初),原名家祯,进学时避崇祯讳,改“祯”为“正”,字汝有,云霄大坑村人。父亲早逝,由母沈氏教督读书成秀才。 家正一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只要有利于众人的事,不管耗资多少,都能尽其所能去做。崇祯间(1628~1644年),先后捐资建造虞古(今平和新圩)、官津(亦称黄堵)、树洞...[详细]

方劝 [清]

  • 方劝(生卒年不详),云霄溪塘村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云霄下曾村李少闵(敏)、漳浦杜浔卢茂同拜提喜为师,加入天地会,成为提喜嫡传弟子和首批会员。翌年,方劝传陈彪入会,亦师提喜(后陈彪引平和严烟入会,再由严烟至台湾传林爽文)。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方劝参与漳浦卢茂、林咸、何哲等组织的天...[详细]

方邵安 [公元1883年-1960年]

  • 方邵安(1883~1960年),字景袁,号筱庵、今吾,云霄城关人。幼家贫,7岁就读于进士林镇荆之弟林亦楼,家中时常断炊,课本靠自己抄录,林见他勤奋好学,常给予资助。光绪三十年(1904年),院试录为生员,开始设塾授徒维持生计。民国初年,方邵安受聘为甄陶、阳霞、孙坑等小学的教师。民国11年(192...[详细]

方圣徵 [公元1885年-1940年]

  • 方圣徵(1885~1940年),字纪周,云霄城关人,祖居溪边埭村。福建全闽师范学堂毕业。曾任官立两等小学校长、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国会议员、-顾问等职。父方德容(原名歆),年轻时为木匠,后改事“北船”搬运装卸,兼做买卖,为云霄废厅建县后首任商会总理。 方圣徵生长于清末,受变法维新思潮熏陶,思想...[详细]

方同柏 [公元1883年-1934年]

  • 方同柏(1883~1934年),又名锦江,云霄城关人。年轻时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施好善,经常接济和资助穷苦人家。 民国4年(1915年),方同柏与石守义、梁云章、柳凤信、吴有容等成立反帝爱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宣传。民国8年“巴黎和会”后,多次在城关参与--,上街演讲,教唱《五九...[详细]

方锡畴 [公元1900年-1973年]

  • 方锡畴(1900~1973年),云霄东坑村人,幼读私塾,13岁离家到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民国13年7月毕业,赴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深造,先攻生物,后改化学。在美期间边读书边担任助教,并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在爱阿华州《自然科学》杂志发表《木糖的利用》、《丁...[详细]

方宗熙 [公元1912年-1985年]

  • 方宗熙(1912~1985年),又名少青,云霄城关人。民国22年(1933年)厦门大学预科理部毕业,民国25年生物系毕业,留校任助教。民国27年到印尼巨港中华学校任教,募捐支援国内抗日战争。印尼被日本侵占后隐居躬耕。抗日战争胜利,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民国35年夏,参与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创建...[详细]

甘辉 [清][?-1658年]

  • 甘辉(?~1658),清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气,好抱不平,遭族长破孩,浪迹于漳州、石码、海澄之间。 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四出招募,甘辉遂列籍于郑成功军中。以骁勇善战,受到主帅的重用。 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阵...[详细]

高岗山 [公元1902年-1938年]

  • 高岗山(1902~1938年),乳名高启云,字盘若,靖城武林人。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上海文治大学。民国13年5月考入黄埔学校。民国15年7月,随北伐军北伐,曾参加民国16年1月在武汉举行的庆祝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战争胜利大会。 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后,高岗山于5月来到南京,在...[详细]

高克正 [明]

  • 高克正(生卒年未详),字朝宪。明海澄县人。8岁即能作文;12岁时,督学胡定来县考诸生,拔置第一。自此,岁考辄居榜首。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每遇庶常馆考试,又是成绩最优者,授职翰林院检讨,纂修国史。国史馆同事疏请册立其所撰稿文。 高克正天性笃孝,突接双亲相继逝世的讣...[详细]

龚克昌

  • 龚克昌小溪镇旧县村山腰人,民国22年10月生。1962年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已出版专著4种,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上百篇。他的《汉赋研究》受到十几家报刊及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的推崇,认为此书“将汉赋研究推上一个新阶段”、“为汉赋研究史上之一大里程碑”、“传世之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