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旋(1660~1747),字周旋,号眉峰,清诏安县五都双山村(今东山县宅山村)人。举人出身,官至户部主事。 康熙三年(1664),清政府对沿海地区实行“迁界”,朱旋随父朱子明、母林氏徙居海陆丰。至康熙十九年“复界”,才搬回双山村。康熙二十九年乡试中举人。康熙三十七年钦取文林郎后回归故里,创...[详细]
朱一贵(1689—1721) 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福建长泰人,小名祖。1713年,迁居罗汉门(今属台南),养鸭为生。因知府王珍的-残暴,1721年夏与黄殿、李勇、吴外等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因他姓朱托称明裔,被推为“大明重兴元帅”,各地纷起响应,在诸罗的赤山、春牛埔接连大败清军...[详细]
朱赞襄(1903~1929),生于九峰瓦片埕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因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好抱不平得罪了劣绅朱绍三,为其所逼而辍学。 1926年10月,赞襄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建立起闽南第一个农民协会——平和县上坪乡农民协会。是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陈琼华(1918~1995) 药学专家。福建漳州人。早年曾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国立师范学院化学系。1963年调至南京药学院。历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全国生物化学药物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科协委员和江苏省药学会理事。陈琼华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开展中药大黄的系统生物化学研究,天花粉、前列腺素、银...[详细]
蔡逢元(1921-1953),福建省云霄县峛屿乡油车村人。1950年3月入伍,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80团战士。1953年7月16日,国民党军调集陆海空三军大规模偷袭福建沿海的东山岛。蔡逢元在完成抗登陆作战中后投入反击作战,7月17日在追歼逃敌的战斗中失踪。1962年12月追认为革命烈士。...[详细]
蔡和尚(1910-1943),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在闽南游击区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二支队,于1938年初北上皖南参加抗日战争,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老三连副连长。1943年在安徽土地庙截缴敌人 弹的战斗中牺牲。...[详细]
蔡益元(1927-1948),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半岭村人。1927年11月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4月参加闽南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参加了闽南、粤东边区的抗日反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规模“清剿”福建各地的党组织和抗日游击武装。蔡益元随闽南党组织转入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详细]
蔡育棋(1928-1949),福建省平和县山格乡隆中村人。1949年1月参加革命,时为闽南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南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游击战争。1949年3月18日在南靖县金山新村与进犯的国民党保安团作战中牺牲。...[详细]
蔡振家(?-1934),又名蔡振奎,福建省龙海县海澄镇后厝村人。在母亲的支持下,和蔡光宗一道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26年任中共海澄临时县委委员,并在上级党组织派来的谢景德、谢少萍的协助下,开展海澄地区党的工作。1930年12月起主持海澄临时县委的工作,领导海澄人民开展抗捐抗税斗争。1932年4月...[详细]
陈要水(1930-1952),又名陈亚钻,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岱南村人。1948年11月参加革命,为闽粤赣边区纵队战士,参加了解放闽南地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第24军70师208团一营一-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于1952年9月随部赴朝参战,立四等功一次。同年底在前线作战中失...[详细]
陈缘茂(1948-1966),福建省龙海县浮宫乡人。1964年12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3师63团卫生员。1965年9月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任后勤一支队5大队卫生队卫生员。1966年9月31日在太原地区抗击美军轰炸作战中牺牲。安葬于广西凭祥烈士陵园匠止5区8排8...[详细]
邓朝魁(1914-1938),福建省南靖县梅林乡科岭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历任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战士、班长,参加了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斗争,任闽西南游击队分队长、红八团连长,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编...[详细]
邓肇华(1903-1938),福建省南靖县梅林乡科岭村人。1932年8月参加革命,任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斗争,任闽西南游击队战士、红八团战士,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编入新四...[详细]
方开春(1919-1941),又名方进清,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孙坑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斗争,在闽南游击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任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战士、班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红三团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曾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七团三营七连副连长。1941年5月在安徽省下南庄与日军作战中牺牲。...[详细]
方钦(1902-1947),女,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田径碗窑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长期担任闽南游击队的接头户,在救治伤员、传送情报、安排宿营、购买物资、护送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6月12日在平和县双马乡塔仔圩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安队杀害,英勇牺牲。...[详细]
方维贞(1928-1949),福建省云霄县云陵镇下港街人。1948年12月参加革命,为闽粤赣边区纵队闽南第八支队战士,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解放闽南的斗争。此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任第31军91师272团二营四-士。1949年10月参加了解放厦门的战斗,10月15日在从澄海县石码镇渡海攻占鼓...[详细]
方永来(1925-1948),福建省云霄县马舖乡新林村人。1925年6月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4月参加革命斗争,为闽南游击队第四支队战士,参加了闽南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游击战争。1948年9月27日,国民党军保安团“清剿”大塘村,方永来被敌围捕,随后残杀于后山,英勇就义。...[详细]
高寸(1907-1933),福建省龙溪县(今漳州市芗城区)人。雇农家庭出身。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5月参加石亭乡乌石农民-。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后,参予在高坑、乌石、埔尾等村重建赤卫队,打击土豪恶霸的斗争。1933年5月3日在高坑山上召集赤卫队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