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飞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4年2月生。1960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考取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选种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进中国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任研究实习员。1972年调任江苏省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2年至1992年,先后有17篇有关小麦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性或省级杂志及国...[详细]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 民国5年,周道南...[详细]
周汉忠小溪镇人。民国25年6月生。1957年浙江省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九江市茶科所,从事茶树栽培育种科研工作。1991年调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1篇,并参加《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录》、《江西茶叶》、《江西省茶树品种资源目录》三部书的编...[详细]
周技伦霞寨乡白灰楼村人,民国30年7月生。1959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数学力学系,1961年转福州大学。1964年8月毕业,先后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航空工业部第623研究所等单位从事飞机的研制和战术 的研究工作。1987年元月晋高级工程师,担任该研究室专业组长、噪声研究室主任。对飞机结构振动...[详细]
周木(1904~1935年),云霄荷步人。幼读私塾。民国10年(1921年)参加云霄黄庭经联乡自治军抗击北军(北洋政府军队),次年自治军解散。民国12年,张贞受命到广东讨伐陈炯明,周随黄庭经召集的旧部号称1营前往应援。浮山一战,队伍溃散,周转参加潮汕一带农-动。 民国15年,周回乡在村中祠堂...[详细]
周天相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6年3月生。1961年福建林学院毕业,分配到浙江省林业厅。1965年主动要求到浙江省开化县林场当技术员。1980年任该场副场长,晋升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出版专著有《杉木无性系育种和良种繁殖技术》;发表在全国性杂志上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一篇在全国性学术会上宣读。1...[详细]
周阳生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6年8月生。1960年江苏省苏北农学院(现为江苏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6年任该院畜牧兽医系传染病学及预防兽医学教研室副主任;1986年4月起任该院牧医系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1989年10月兼任江苏农学院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参...[详细]
周永铨霞寨乡人,民国24年8月生,1958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毕业。曾任深圳市建筑科学中心技术情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现系深圳市建设局高级工程师。主要译著10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文章和英、日、德、法、俄译文38篇。其中根据研究成果编写的《无水冷滑轨加热炉》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详细]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 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详细]
庄亨阳(1686~1746年),乳名天钟,字元仲,号复斋,奎洋上洋人,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自幼天资聪敏,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八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出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次年由于其母病故,回家服丧。服满后在漳州芝山书院任教。乾隆元年(1736年)由大学士...[详细]
庄鸿荣(1926~1950年),奎洋店美人。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辍学。17岁时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其母变卖家产让他就读南靖师范(后改为龙溪师范)。民国34年(1945年)3月参加青年军,民国35年7月复员后,继续就读于龙溪师范。后来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对美国扶助日本军国主义的-。民国37年...[详细]
庄金柄(1929~1973年),潮剧演员,云霄城关人。父为小食挑贩,清末为镇城外江戏“玉荣笙”班票友。民国29年(1940年)前后,金柄就学集友小学,课余到“老振笙馨”潮音儒家剧社学戏。初学小生,在开锣戏《玉堂春》中饰王金龙、《万花楼》中饰狄青,得好评。民国31年,变声改学婆角,后家境窘困辍学,...[详细]
庄克(1906年—1930年),系漳州早期 领导人之一。漳州芗城区苍园人,在漳州金诚美丝线店做工,家境贫困。6岁时母亲病逝,由其叔母抚育成人,初中毕业后去当丝线工人。 民国16年(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庄克参加工会,积极从事 活动,在许土淼帮助下到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并...[详细]
庄锡夫(1906~1950年),奎洋东楼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养父游藏珍(漳州暨南中学校长)的培养下,从暨南中学升人上海暨南大学深造,后因病辍学,回漳州暨南中学任教。 民国18年(1929年),庄锡夫到缅甸华人侨居地当教师。民国22年回漳州继续在暨中任教。民国26年8月赴缅甸筹集资金,翌年初在...[详细]
庄西言(1885~1965年),奎洋霞峰人。幼年家境贫寒,3岁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由叔父抚养。20岁出洋到荷属印尼巴城谋生。6年后有所积蓄,与人合资经营三美公司,后独资开设金美有限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甲一方。 庄西言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曾被选为巴达维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华侨智育会司正...[详细]
朱国宏长乐乡建三村人,1963年8月生,1985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1987年间,于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任助教。1990年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在该校人口研究所任助教、讲师。1991年为该校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现为复旦大学人口研...[详细]
朱积垒(1905~1929),九峰上坪人,幼时读私塾,1920年到九峰奎文小学读高小,1922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此间,他结识在校学习的共青团两广区委会通讯员罗明和共青团上海委员会通讯员李觉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 ...[详细]
朱清钟九峰镇楼坑村人,民国27年3月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无线电专业,同年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研究所工作。1979年调到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他研制的地质雷达仪通过地矿部鉴定,“填补了我国地质探测中雷达技术应用的空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地质雷达...[详细]
朱思(1905~1930),原名朱锦联,九峰复兴村人,家境贫寒,但志向不凡,勤奋好学,1921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在校期间,常与同乡朱积垒一起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倾向革命,为了深入探索革命真理,改名朱思,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