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显 [明][公元1511年-1603年]

  • 王应显(1511~1603年),字惟谟,号心泉,漳浦荷芽下云(今赤土乡石墓水库内)人。正德六年(1511年)出生。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浙江嘉兴府秀水知县。秀水县遭受倭寇进犯,民不聊生,应显上任后,即与知府刘悫共商守御策略,编练守城军队,给足粮饷,整配兵器。他每日都到城上慰抚士卒,亲...[详细]

王遇 [宋][公元1142年-1211年]

  • 王遇(1142~1211),字子合,一字子正,宋龙溪县人。世居郡东之东湖,学者称他为“东湖先生”。其父王羽议,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官朝请郎,衢州通判,有文名。 王遇20岁为太学上舍生,博士吕祖谦很器重他,任以学职。乾道八年(1172年),王遇登进士甲科,授监江府教授,遭父丧守制,...[详细]

王占春 [公元1905年-1932年]

  • 王占春(1905~1932),龙溪县邹塘村人,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 1926年北伐军进漳后,王占春成为-的中坚分子,被选为学生会委员。学校当局阻挠和压制-,王占春和进步学生一起,坚持活动。并参加CY(共青团)组织。 1927年2月,王占春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漳州工农运动讲...[详细]

王兆培 [公元1890年-1989年]

  • 王兆培(1890~1989年),九湖邹塘村人,父王振宗在清末担任过漳州都司。王兆培少年立志走“医学救国”的道路。1905年,进鼓浪屿救世医院学医。 1907年,秘密加入同盟会,并利用基督教会的名义成立“自立会”,团结进步青年,传播反对帝制等革命思想,不久,因当局暗中监视,遂东渡台湾,进总督府...[详细]

王志道 [清][公元1574年-1646年]

  • 王志道(1574~1646年),字而宏,号东里,志远胞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初授镇江府丹徒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升礼科给事中,隔年,改兵科给事中。因议论宫廷“梃击”、“红丸”、“移宫”三大疑案时,与东林党人高攀龙等的看法不同,受到驳斥。天启三年(1623年),以父亲年老,乞请...[详细]

王志远 [明][?-1621年]

  • 王志远(?~1621年),字而近。漳浦二十八都横口(今官浔镇康庄横口)人。祖父王会,嘉靖间举人,官至云南曲靖军民府同知,治政威惠并著。王志远幼习诗书,秉性刚直,事理洞达,文章俊爽如其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任湖广澧州知州,浙江绍兴府同知,北直隶晋州知州。随升户部员外郎,擢户部广东司郎...[详细]

汪志周 [清]

  • 汪志周(生卒年不详),号瘦石山人,清道光至光绪年间诏安派著名画家。擅山水,精花鸟。其花鸟画在诏安派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吸收新罗山人幽穆清丽的韵致,形成别开生面的画风。代表作有《古树苍鹰》和《松鹤图》等,均八尺宣中堂画,其山水画得刘国玺意境,颇饶诗意。间也作兰竹,林纾称其“兰竹近徐文长”。 汪志...[详细]

万礼 [清][公元1612年-1659年]

  • 万礼(1612~1659年),生于平和县琯溪,幼时家贫,为诏安二都九甲社富商张子可收为养子,乳名张耍,又名张礼。生性倔强,少年喜练拳习武,广交朋友。明崇祯年间,社会阶级矛盾激烈,官绅肆虐,乡民苦之。张耍与堂弟僧道宗(又称达宗)及乡友郭义、蔡禄等18人结拜聚义,谋结同心,以万为姓。张耍改名万礼(字...[详细]

魏天忠 [元][?-1277年]

  • 魏天忠(?~1277),原籍四川,后裔居华丰提巷(茶烘)后坑村。 魏天忠,南宋德祜元年(1275)进士,授为御史。元兵入寇,他以文职兼武衔入卫,随宋帝端宗南奔,航泊法石。时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叛宋,宋军失败。天忠与陆秀夫护宋帝端宗潜逃晋江湾东石寨,总兵刘洙募义士加强保护,但于围头又遇元兵。天忠率...[详细]

翁必达 [公元1895年-1953年]

  • 翁必达(1895~1953年),原名翁猪母,漳浦绥安镇大埔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生。民国13年(1924年),参加漳浦“乡约”军,支持广东国民政府,组织一营地方民团,自任营长,改名翁必达。 民国1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团任连长,后编入国民党军四十九师。民国21年,改任漳浦...[详细]

翁待举 [宋][公元1076年-1156年]

  • 翁待举(约1076-1156),承议郎,字正德、志怀或至善,原是京兆(现西安)人,后迁漳浦南诏(诏安)四都镇盐仓村。翁待举是太学生,因文字出众,得居上舍。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登壬辰科莫俦榜进士,为诏安第一个进士。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任兴化军知事。操劳政务,外宿衙署,夜间迟睡,天初...[详细]

吴琯 [明][公元1546年-?]

  • 吴琯(1546~?),字邦燮,号中云,云霄城关人,父师旦。嘉靖间(1522~1566年)秀才,琯承家学,9岁能写文章,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 初任婺源县令,他一到婺源,就写“谮诉不行,强御不避,苞苴不入,关节不通”4句话贴在县衙仪门上。时朝廷推行久任法,琯任婺源县令6年,始终遵循自己...[详细]

吴阿柔 [公元1890年-1985年]

  • 吴阿柔(1890~1985年),女,西潭村人。自幼送给北蔗村张家为童养媳,丈夫为生计所迫远渡南洋,留下幼小的1男3女,母子相依为命。民国24年(1935年)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领导的红三团到北蔗村活动。她接受教育参加革命,任交通员。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的一个冬夜,中共云和诏县委约定在...[详细]

吴传玉 [公元1928年-1954年]

  • 吴传玉(1928、8~1954、10),祖籍龙溪县角美镇流传村。 1928年8月诞生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沙拉特加镇一家华侨家中。7岁进入镇小学,小学毕业后到省府实龙市就读中学。他自幼酷爱游泳,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学时,参加了华人组织的“国光”游泳队。 1944年,吴传玉参加中爪哇华侨组...[详细]

吴大成 [宋][公元1126年-1227年]

  • 吴大成(约1126~1227年),字子集,号梅子,又号梅月,四都人,南宋“渐山七贤”之一。 大成少年聪明好学,喜欢寻师问道,曾师从陈景肃于仙人峰。绍兴中期,时年19的大成以文行与薛京、郑柔、杨耿等被选入太学。在学期间,大成曾被朝廷差遣任事。他不投时好,不阿权贵,又敢于抨击当权者投降-行径,因...[详细]

吴凤 [清][公元1699年-1769年]

  • 吴凤 (1699-1769),字符辉,平和县壶嗣村人。五岁随父吴珠、母蔡氏渡台,居诸罗大目根堡鹿麻庄(令嘉义县中埔乡)。 中埔地处阿里山麓。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每社数百人,生性凶猛,动辄杀人,所以汉人不敢前往。吴凤少年时经常随父到番杜经商,有较多机会接触番族,渐渐地懂得番语,熟悉番俗。...[详细]

吴郭荣 [公元1899年-1959年]

  • 吴郭荣(1899~1959年),学名友基,龙山涌北人。 民国8年(1919年),吴郭荣毕业于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同年11月,赴法进入巴黎圣日曼公学攻读法文,后转入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化学系。民国15年学成回国,在漳州省立第三高级中学任化学教员。半年后,由其师林者仁介绍,到徐州任战地委员会科员。...[详细]

吴鹤汀 [公元1896年-1986年]

  • 吴鹤汀(1896~1986年),字诸,城关人。其父吴泗滨系华侨富商,曾延聘塾师,开设松斋私塾。鹤汀童年在家就读,后入丹诏小学。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时,15岁的鹤汀正读高小二年级,即不顾家庭阻拦剪掉辫子,追随时代潮流。辛亥革命后,鹤汀就学于厦门玉屏中学,后转福州省立二中,毕业后拟报...[详细]

吴健 [公元1919年-1986年]

  • 吴健(1919~1986年),原名来水,云霄县坡下村人。父母早逝,自幼家贫,少年时给地主放牛、打工。从小性格爽朗豁达,富有正义感。 民国21年(1932年)春,刚13岁的吴健就进入中国共产党饶和埔红军开办的福成昌公司(陶瓷厂地下交通联络处)做工,经受革命道理的教育,先后将3个小弟送养亲朋戚友...[详细]

吴开进 [公元1913年-1934年]

  • 吴开进(1913~1934年),丰田宝林人(今丰田华侨农场宝林作业区)。他自幼聪敏过人,深得塾师喜爱。家贫辍学,到荆城中药铺当伙计,又被为富不仁的老板辞退。 民国16年(1927年)8月,中共闽南特委在开进家的旅店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年仅14岁的开进作了许多服务工作。 民国21年4月,中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