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继谨 [清][?-1646年]

  • 赖继谨(?~1646),字敬儒,芦溪漳汀人,自幼颖异,弱冠即入县学,后拜黄道周为师,师生相契,追随不离。 明崇祯及福王相继复亡,黄道周在福州拥立唐王,并自福州发兵北上抗清,时继谨任监纪将军。兵至建阳,继谨劝道周驻建阳,积聚力量然后伺机进取,道周不同意,同学庄起俦和继谨相对至夜深,起俦说:“这...[详细]

赖永海

  • 赖永海坂仔乡仁山村人,民国38年7月生。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平和解放后第一位博士。1987年评定副教授;1992年评定教授,任哲学系副主任、宗教学教研室主任。出版《中国佛性...[详细]

蓝鼎元 [清][公元1680年-1733年,清代知名学者和经世之材]

  • 蓝鼎元(1680~1733年),字玉霖,号鹿洲,别号任庵。漳浦张坑(今赤岭山坪村山尾顶)人。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父早逝,寡母抚育其成人。鼎元自幼熟读经史,尤喜古诗文,通达治体,谈论经济。他胸怀大志,常以文章抒发抱负,时人认为他志大言大,言行不一,不甚赞许他。知县陈汝咸极为赏识他。福建督...[详细]

蓝理 [清][公元1649年-1720年,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

  • 蓝理(1649~1720年),字义甫,号义山。漳浦张坑石椅(今赤岭石椅)人,后建府在今赤岭墟。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陆路提督。 蓝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拖着马尾巴使马倒行,刀盾 石各种武器无不精通。他性格强悍,常大叫说:“我若...[详细]

蓝田 [公元1915年-1958年]

  • 蓝田(1915~1958年),原名蓝长汀,漳浦县白竹湖华侨农场和坑村人。生于民国4年(1915年),自幼聪敏,勤奋好学,成绩优秀。民国17年,毕业于和坑养正小学,先后在厦门大同中学、双十中学读初中。 民国20年,蓝田考入厦门大学附属高中,“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两次随厦门...[详细]

蓝廷珍 [清][公元1663年-1729年,治台名将]

  • 蓝廷珍(1663~1729年),字荆璞,漳浦张坑(今赤岭)人,后建府第在湖西顶云。康熙二年(1663年)出生于农家,自幼性情朴直,不善言辞,而胸怀大志。其族祖蓝理移镇浙江舟山,他不远千里,渡海投奔,请求入伍。蓝廷珍在军中刻苦练习骑射,挥舞刀 盾牌,矫捷如风,又善于使用-等军火器械,弹无虚发。蓝理...[详细]

蓝应元 [清]

  • 蓝应元(生卒年未详),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漳浦张坑(今赤岭石椅古萝村)人。自幼聪颖,过目成诵,稍长,刻苦勤奋,尤喜古诗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成进士,经朝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以学行文章著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丁父忧,归家葬父,亲自挑土营作。守...[详细]

蓝元枚 [清]

  • 蓝元枚,字卜臣,廷珍孙。父日宠,世袭轻车都尉,官铜山营参将。元枚,世袭轻车都尉,历官广东海门参将,龙门协副将,海澄副将,升台湾总兵,调金门总兵,江南苏松镇总兵。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蓝元枚调任福建陆路提督。不久,改任福建水师提督。又任...[详细]

蓝赞绪 [公元1922年-1989年]

  • 蓝赞绪(1922~1989年),字中民,漳浦白竹湖华侨农场和坑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祖父蓝澄清,清末秀才,创办和坑养正学校(后改为和坑小学);父亲蓝长江,字子扬,曾任漳浦县县长。蓝赞绪16岁时,毕业于和坑小学,于民国29年,南渡印度尼西亚经商。 蓝赞绪到印尼后,先后在万隆开设汽车...[详细]

梁焕章 [公元1902年-1965年]

  • 梁焕章(1902~1965年),字文祺,云霄城关人。8岁入私塾,民国8年(1919年)考入厦门寻源书院,数学成绩优异,被誉为“代数虎”,民国12年由书院保送厦门大学理学院。时其父经商失败,家境中落,要焕章弃学经商,焕章不忍,因无法缴交学费,应聘为厦门大学职员。民国14年转受聘为鼓浪屿基督教会养源...[详细]

连横 [公元1878年-1936年]

  • 连横(1878~1936),初名允斌,字雅堂;后改名横,字武公,号剑花。出生于台湾府台湾县(后改为安平县)宁南坊马兵营,祖籍福建龙溪马崎(今龙海县步文乡)。 连横父亲连永昌,在台湾经商致富。连横年幼时,父亲曾特意买了一金余文仪的《续修台湾府志》,嘱咐连横:“你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连...[详细]

李汉森 [公元1900年-1961年]

  • 李汉森(1900~1961),又名李嘉林,华安县华丰镇人。生于漳平县官田乡桂东洋村,因家境贫寒,3岁时就被卖到华安县华丰镇灰埕内李岸为子。中学在福建省立第九中学就读,以后又获北平法政大学毕业证书。 民国12年,李汉森随堂兄李玉如到漳平县政府任庶务,后又到连城县任警长。李玉如被红军处决后,他回...[详细]

李和尚 [公元1908年-1936年]

  • 李和尚(1908~1936年),秀篆人。民国17年(1928年)2月参加革命,积极串连贫苦农民,筹款购买0。不久,在诏安秀篆东坑尾组织“农民自卫队”,并率领自卫队参加攻打秀篆上湖村大土豪王元亨的战斗。接着组建“大北坑农民协会”。民国18年春,中共饶和埔诏县委组织饶和埔诏游击队团部,李和尚带领自卫...[详细]

李金发 [公元1907年-1932年]

  • 李金发(1907~1932),龙溪县南乡四社港口村人(今颜厝乡上洋村),年轻时在漳州当染布工人。1926年11月上旬国民革命军进障后,漳州、石码、海澄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发展,李金发参加了丝纱染织工会,积极参加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的工人运动。随后他被选为丝纱印染工会主席,领导该工会工...[详细]

李开瑞 [公元1912年-1951年]

  • 李开瑞(1912~1951年),又名李顺临,船场下岭人。年轻时曾在南坑当小学教师。民国25年(1936年)参加省防军陈国辉旅部举办的军官训练班,任排长。省防军改编为省保安部队后,升任中队长。在参加闽北“剿匪”时,因抢劫群众耕牛,被判刑2年,服刑1年保外就医。民国32年任南靖国民兵团第二后备队队长...[详细]

李莱生 [公元1922年-1994年]

  • 李莱生(1922年—1994年),漳州城区人。家住新华西路,少时就读于漳州,早年随父往马来亚,发展橡胶种植业。由于经营管理有方,经几十年奋斗,后来成为东南亚“橡胶大王”。 他的家族对漳州芗城祖居地怀有深厚感情。民国22年(1933年),漳州崇正中学经费发生困难,校长林文彬赴南洋募捐,李莱生父...[详细]

李明月 [公元1884年-1959年]

  • 李明月(1884年—1959年),漳州芗城区巷口文化街人。年少进私塾就学,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随父学泥水匠工艺。他喜雕塑技术,立志打好绘画基础,常向亲友借阅画家画谱,在家细心观摩、临摹新罗山人(华岩)、任伯年等名画家画谱,并根据画谱中人物、鸟兽姿态,用泥土塑造立体和浮雕形象。18岁时,已成为一个...[详细]

林弼 [元]

  • 林弼,字元凯,龙溪县人,从小聪明过人。“六岁能诗、博洽群书,善书,工诗文”。元至正八年(1348年)登进士第,始为郡幕僚,继任漳州路知事。明初,受太祖征召与宋濂、王炜等-《元史》,任史部考功司主事。后奉命出使安南。安南王赠他千金,弼辞不受。回国后任丰城令,被诬受贿。朝廷知林弼曾辞安南王赠金,廉洁...[详细]

林璋 [公元1919年-1989年]

  • 林璋(1919~1989年),祖籍东山,落籍云霄城关。14岁在云霄下坂怡正兴潮音班当演员,16岁起攻丑角,20岁到广东饶平赛春香班当老丑。22岁在诏安永乐班,拜名丑黄作珍为师。27岁参加广东汕头市老源正班,拜名丑杨世周为师。1954年4月参加云霄县潮剧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以...[详细]

林釬 [明][公元1568年-1636年]

  • 林釬(1568~1636),字实甫,号鹤胎,明龙溪县洞口社(今步文乡蓝田村洞口社)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天启间,任国子监司业,后升祭酒。 国子监有铜鼎、铜缸,是贮水防火的器皿,权阉魏忠贤要把它铸成铜钱使用,遭林釬坚决反对而止。 国子监监生陆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