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火成 (1921~1980年) 曾火成,民国10年(1921年)生,涂寨曾厝村人。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是小木匠,母早逝。7岁即上山拾柴,帮人放牛。12岁,父亲离家入赘他姓。火成只好携带7岁的弟弟进城,过着流浪生涯。白天为人挑水劈柴,入夜寄宿开元寺东西廊,经常到饭店洗涤碗筷、打扫地板,以...[详细]
曾奎,女,又名淑琴,民国2年(1913)12月15日生于安溪县崇善里谷口乡(今金谷镇金山村)。小时,牧牛种田,17岁与佛仔格郭大霖结婚。其夫与夫弟郭节(另有传)、郭藉都是共产党员。郭节于19年秋任中共佛仔格支部书记,是安、南、永边区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地下党干部,经常在她家开会,曾奎与婆婆则轮流...[详细]
曾天民,号翰笙,县城西门内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原为湖洋乡刘氏子,家贫,襁褓时即过继给曾家。三岁,随母南渡马来亚吧双寻父,童年时即帮助其父经营小咖啡店。每日送弟入学,经常在教室外听教师讲课。校长朱某(佚名)看他有求学愿望,雇为校役,并准免费就读。在学成绩优异,得提前高小毕业。不久,应...[详细]
曾廷泉(1890~?) 曾廷泉,字汉水,原籍南安湖宅乡(今属康美镇),1890年生于菲律宾。7岁随祖父回乡读私塾,10岁进厦门同文书院肄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厦门发起成立同志会,因领导同志会参加革命党活动,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次被当局逮捕,经保释返乡。翌年,返菲律宾从商。 ...[详细]
曾心影 (1903~1988年) 曾心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张坂镇山兜村人。年青时受过良好教育,后南渡新加坡从事文化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洋商报》复刊,被聘为主笔。 一开始主理商报部,心影即邀聘多位报人好手。在办报上,敢于起领头作用。他每周构思一篇“突出一个角度...[详细]
曾振强,字伟民,仙游县兴太里鲁头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少年时就读于上宫书院。宣统元年(1909),考进福建省新办的高等工业专门学堂电科。 民国元年(1912),莆田有位实业家在该县筹办电灯公司,聘振强为工程师。同年,应永春侨胞颜穆闻的聘请,到筹建的北硿电站任工程师。后即在永春教...[详细]
粘灿(1472~1545年),字懋昭,号涤楼,满族,泉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粘灿中举人,授崇仁教谕。后起补浙江仁和(治所在今杭州市)知县,不久擢升南京监察御史。时地方上有强盗杀人掠财,官吏乘搜捕之机,将强盗家财据为己有,竟诬陷在场乡人是盗党,酿成冤狱。...[详细]
张泗滨 (1870~1919) 张泗滨,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崇武镇港墘村人。少时曾进过私塾,因家贫很早就辍学,投身渔业生产。他聪颖好学,邻居经常在深夜里听到他的读书声。同船渔人也常见他在放网空闲时吟咏诗文。后来,他经好友余馨山(惠安东部著名的风水先生,能诗)的介绍,从秀才蒋君来学...[详细]
张炳铭(1902~1932年),泉州义全后街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民国6年(1917年),张炳铭考进私立泉中中学(今泉州六中)。因成绩优异,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及泉州中学学生联合会主席。民国8年,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全国,张炳铭发动泉州学生2000多人举行-大-。 民国9年,张炳铭考...[详细]
张彩云,安溪县大坪乡萍州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世代以种茶为业。 民国12年(1923),彩云赴缅甸仰光经商,随身携带自产茶叶数箱以馈赠亲友,亲友品赏之后,誉为珍品,竞相传报,欲购者不少,供不应求。彩云遂萌生在仰光经营茶叶的构想。经过考察,发现仰光及各埠茶商无一与茶乡有直接联系...[详细]
张大宣,小名端峭,鳌峰乡鳌西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祖父、伯父、父亲均系秀才。大宣小时进过私塾,后入小学、中学继续学习,13岁失母,14岁丧父,兄妹三人,均由继母一手抚养长大。他天资聪敏,学习勤奋,生活俭朴,为人忠厚诚实,因而得到伯父的器重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民国9年(1920...[详细]
张栋梁,又名张庭幼,清宣统二年(1910)出生于南安官桥岭兜村。其父张前登是清朝秀才。栋梁童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到集美学校、泉州黎明高中、厦门大学等校就学。在厦大期间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夏秋之间,中共厦门市委派栋梁回岭兜开展工作,初与当地知识青年张嘉民、张尚霖等人...[详细]
张读,字圣行。宋治平三年(1066),生于晋江-,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乡(现城厢员宅村)。童年入泮,后进太学。绍圣四年(1097)32岁,以太学上舍生参加考试,登进士第,为安溪建县后的第一个进士。 张读初任福州教授,后调任河南颍昌府法曹参军,深得知府范纯礼的赏识与器重,声誉日隆。不久,选调...[详细]
张高丽,男,汉族,1946年11月生,福建晋江人,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 1965-1970年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 1970-1971年石油部广东...[详细]
张强 (1918~1949年) 张强,民国7年(1918年)6月生于贫农家庭,幼名秀锦,学名醒亚,洛阳镇石任村人。父母早殁,兄弟仨,强居幼,靠长辈抚养。年少时,初进私塾,继入新民小学。后因二哥被地方恶势力杀害,故随嫂迁居厦门鼓浪屿。 “九一八”事变后,张强适在厦门读书,由乡亲举荐参加...[详细]
张然(生年不详),名小凑,字守约,晋江龟湖村(今属石狮市宝盖镇)人。 张然少时家贫,但尚侠好义,不拘小节。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七月,被清政府编入水师队伍,自此“廉谨自持”,关注海防安危,“屡著战功”,一再被提拔。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任闽安左营都司,次年擢为水师后营游击。 ...[详细]
张伟人(1879~1933年),名骏,别名丕烈,号醒庵。祖籍同安县,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在泉州城内。 张伟人祖父张白源贩卖茶叶为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与其子张满水来泉州,在涂山街头摆设茶叶摊,销售武夷岩茶和闽北粗茶。因买卖公道,生意兴隆,几年后便开设泉苑茶庄,名牌茶叶有水仙种...[详细]
张秀寅(1914~1964年),泉州观口人,民国3年(1914年)9月生。父亲张炳七是清末民初极负盛名的木偶戏旦角,称“七旦”;胞兄张秀津(乳名煦目),是30年代名噪晋南的木偶戏生行台柱;外祖父林承池是清末民初木偶戏的“嘉礼才子”。张秀寅7岁时,在前清举人杨家栋的书塾读5年书,对平仄与声韵的关系...[详细]
张勇,生卒年不详,字企大,号浩亭,崇武镇海门村人。祖籍直录山后宜兴州(今江苏省宜兴县)。祖先张亮,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来崇武任千户所副千户,遂定居于此。至清初,其后裔都以渔业为生。 勇少时即与兄操舟捕鱼海上,深谙水性及秋夏风信;有雄才大略,风流倜傥。及长从军,很受长官器重。旋由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