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郑重(1915~1991年),又名锦章,泉州古榕巷人,民国4年(1915年)10月生。父亲倪志元,曾在武夷山用40多味中药末合和武夷茶末,制成茶饼。后在泉州设鸿记茶庄,销售武夷清源茶饼。倪郑重先后在集美农校、福安茶叶专业学校毕业,曾在崇安茶叶改良场、福安示范茶厂和省农林公司茶叶部担任技术员。 ...[详细]
欧阳深,号东田,南安县东田人,欧阳詹的后裔,少为泉州府学的生员。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进犯泉州,此后勾结内地叛贼连年分掠泉属、南安等县,到处焚烧杀掠,发掘坟墓,勒财赎尸,极尽残暴,以致民心惶惶,居无宁日。 嘉靖三十七年(1558),欧阳深授任泉州卫指挥佥事,总管军事文牍,曾书...[详细]
潘榜,字乃登,南安罗东炉内厚阳村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潘榜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但却无意仕途,而在其祖父遗下的“良田书房”设学馆,培养出优秀学子多人。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革命风暴席卷东南,派人到闽联络天地会,鼓动各地豪杰起兵响应反清,潘榜秘密加入天地会,并专设一义...[详细]
潘节文,字奕敬,号离恨,达埔乡新琼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幼聪颖,品学兼优。13岁参加县学童子试,名列前茅。科举制度废除后,知州李树敏咨送他进福建武备学堂就学,毕业后入南京武备学堂肄业。辛亥革命时,任新军营长,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光复福建的革命活动,获四等勋章。后任闽南安抚使教练官,...[详细]
潘清江(1949~1992年),惠安人,初中文化程度,少年时随父母到三明。 1963年12月,潘清江在市饮服公司当服务员,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努力学习,扎实肯干,多次被评为市饮服系统先进工作者。1965年,他省吃俭用,购买《毛泽东选集》、《雷锋日记》,订阅《中国青年报...[详细]
潘儒赞,达埔乡达里村人,民国15年(1926)生。家贫,只读小学。12岁起,被雇为长工二年,后以肩挑出卖劳力和种田为生。1951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当土地改革助手。1952年5月,担任县供销合作总社组织指导股股员,11月升任副科长。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1954年9月起至1957年3月,...[详细]
潘思光,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别号梓亭。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廿二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幼便颖异,周岁,教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名称,皆能记忆。4岁能诵五言诗。是岁,父去世,他号啕大哭,宗亲戚友莫不感动而流涕。5岁入学,与诸童子不同趣,喜画地作山水花鸟的形图。7岁时,...[详细]
潘希逸,字樵云,号月笙,南安罗东炉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诗人。 希逸家境清寒,10岁始入私塾,但秉性聪敏,勤学好问,尤爱好诗词,深得师长器重。14岁在县立丰州小学读书,20岁进泉州省立第十一中学学习。希逸对古诗极感兴趣,先后得到师长清代贡生王鼎盘、举人汪照陆、秀才吴福潮、黄礼...[详细]
潘宗达,字乃亹,南安罗东炉内厚阳人,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少时聪颖过人,学有武功,是处士潘榜的得意门生。咸丰元年(1851)始拔充恩贡,郁郁不得志,不满时政。 咸丰三年(1853),宗达在潘榜鼓励下,投身林俊农民起义军,他能文善武,同年就任兴明县(林俊义军取仙游县后更名)知县时,亲自撰...[详细]
彭早,女,南安向阳乡卓厝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父母务农,生活贫困。结婚后不久,丈夫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死于外地。彭早再招赘林樟为夫,邻里称她樟婶。 民国33年(1944),中共党员洪瑞英(女)到八都山一带开展革命工作,住在彭早家,以母女称呼。彭早在洪瑞英的启发帮助下,不顾年老体弱...[详细]
蒲寿庚,号海云,宋末元初人。先世西域(今阿拉伯)人,航海经商居占城(今属越南),后迁广州。13世纪初,蒲寿庚父亲蒲开宗迁居泉州,住在泉州郡城东南法石乡,经营香料业。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蒲寿庚与兄蒲寿晟,帮助官府击退海寇。蒲寿庚因功授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舶司,直至南宋末年独据市...[详细]
秦望山(1896—1970年),泉州丰泽草埔尾人(今丰泽温陵路与湖心街交叉口),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 民国4年(1915年),秦望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5年,追随许卓然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在泉州同王泉笙、桂华山等革命党人开展反袁反日斗争。民国7年,参加许卓然领导的闽南靖国军...[详细]
邱有岩(生卒年不详),字孔观,号兖泉。家晋江祥芝(今属石狮市祥芝镇)。明代嘉靖至万历时人。其父邱寿民深研经术,是一个远近知名的塾师。有岩幼承家教,17岁时已文才出众。泉州太守俞咨伯考校士子,对他的文章大加赞叹,称之为“天下名士”,把他列为第一名,每每在泉州缙绅之间赞誉之。俞咨伯知道有岩家贫尚未成...[详细]
邱允衡(1866~1953年),原名秉钧,号立权,允衡为其字。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十六日。晋江祥芝(今属石狮市祥芝镇)厝上村人。 光绪八年(1882年),允衡随其堂兄前往菲律宾谋生,初在一家商店任簿记员,因秉性聪颖,任事勤谨,认真钻研经营业务,甚得店主赏识,不久即升任当事。允衡...[详细]
阮积山(1859~1927年),字学文,又名金锥,清咸丰九年(1859年)生,泉州画师阮孙龙之子。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勤学苦练,画艺精湛,23岁继承父业,人称阮积山画室。当时照相技术已经流传,大幅的西洋油画像、炭画像也日渐增多,而“对面画”(当面写生)工本费较高,业务日少,阮积山乃致力宗教神像和古...[详细]
盛均,字之才,迎福里(今桃城镇桃溪村)人。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唐大中十一年(857)考中进士(为永春第一个进士),文学声名震一时,官至昭州刺史。当时有舍人皇甫焕,博学善辩,自认无对手。每遇宴请宾客,常提出问题要人回答,客人多不能一一应答而退席,独盛均与他对答如流,时人称盛是他的“劲敌”。 ...[详细]
沈鸿柏(1873~1950年),曾用名林海秋,泉州清军驿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幼年随父亲沈廷献迁寓厦门禾山,约20岁时南渡马来亚马六甲。 沈鸿柏在柔佛东甲雇工垦荒,经数年艰辛,种植硕莪千亩,磨制成粉销售英国。1898年,与闽侨李俊源等筹资设立联合马六甲橡胶园;还合营志成发土产公司...[详细]
沈佺期,字友祐(一作“云又”),号鹤斋(一作“复斋”),南安雄山侯源乡(今水头后园村)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当过塾师,明崇祯十五年,乡试中举,崇祯十六年登进士,授吏部郎中。明亡,操节南归。隆武元年,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召用旧臣,擢佺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使。翌年八月...[详细]
沈清江,清光绪廿二年(1896)生于安溪县来苏里渊兜乡(今金谷乡渊兜村)。小时牧牛,及长种田。民国4年(1915)得兄妻舅郑科甲支持到印尼峇厘做粗工,旋做卖冰水小贩。后受雇做店员。他身材魁梧,勤劳朴实深得老板张某夫妇好感,亦为老板女儿张乘銮所倾心。清江与乘銮结婚后,得到其岳父资助,初经营土产,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