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九如 [公元1862年-1937年]

  • 林九如(1862~1937年),泉州东街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擅演掌中木偶戏,在《杏元和番》、《思钗》、《唤姑嫂》、《金魁星》这几出戏中演旦角,维妙维肖,备受欢迎。他精通拳术,曾拜五祖拳一代宗师蔡玉鸣(晋江县人)为师,是“闽南五虎”之首。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能提起400多斤奇勇石,练...[详细]

林俊 [清][公元1828年-?]

  • 林俊,原名大俊,字士孝,号万青,慕仁里埔头(今五里街镇埔头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生于一个士绅家庭。父亲林捷云,是道光元年恩科武举人。林俊从小善骑射,好打抱不平,十五岁时曾打死鱼肉百姓的团丁,以豪侠闻名。 鸦片战争后,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反清的秘密会社天地会的分支派——红钱会和黑钱会(...[详细]

林连玉

  • 林连玉,乳名皇敬,字采居,蓬壶乡西昌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7岁起,即跟祖父和父亲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16岁到厦门永丰参行当学徒。民国8年(1919),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文史地专业,勤奋攻读,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破该校有史以来纪录,被聘留校担任师范部国文教...[详细]

林翀鹤 [公元1863年-1932年]

  • 林翀鹤(1863~1932年),字祐安,号一朴山人,泉州人,家住北门街执节巷,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四弟林骚(1874~1953年),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生于同治十三年。父林霁,县廪生,素好书法,去世时林骚未满两岁,家道贫寒。 林翀鹤生性高尚,勤谨...[详细]

林路

  • 林路,义名林云龙,字志义,南安美林后埔村人,生年不详。清光绪年间南渡新加坡,最初从事建筑业兼制砖瓦,后成为著名建筑家,还开设“永盛兴”、“华林行”等商店,经营树胶土产,亦有成就。 1901年,英殖民者在新加坡筹建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以最低的标价承建,因而遭受到同行的嫉忌和 ,拒绝借给建筑工具...[详细]

林梦飞 [公元1909年-1994年]

  • 林梦飞(1909~1994年),别名子晖。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晋江二十三都蚶江石壁村(今属石狮市蚶江镇)人。先世移居台湾。民国2年(1913年),随其父由台北迁居厦门。 梦飞出身小商贩家庭,童年时家境贫寒,3个兄长均因经济窘迫中途辍学。梦飞读中学时,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全国学生掀起...[详细]

林谋盛 [公元1909年-1944年]

  • 林谋盛,南安美林后埔村人,林路第十一子,朋辈或以“林十一”称呼,清宣统元年(1909)出生。幼年就读于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16岁南渡新加坡,入莱佛士学院学习,毕业后到香港大学攻读商科。两年后父亲病逝,谋盛返星继承父业,接手经营砖瓦厂、饼干厂等企业,勤勉自重,精心管理,不到10年,事业宏发,声誉大...[详细]

林平凡 [公元1917年-1983年]

  • 林平凡(1917~1983年),惠安县东岭镇前林村人。民国32年(194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民国35至1949年9月,历任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闽浙赣游击队闽中支队惠安县人民游击大队副政委。1949年10月起历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常委,惠安县-副局长。1955年9月调任同安县县长,1960年6...[详细]

林青龙 [公元1889年-1951年]

  • 林青龙(1889~1951年) 林青龙,乳名悌涵,德化县美湖乡尊美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少时好逸恶劳,四处游荡,被其父逐出家门。宣统三年(1911年),上天花寨投靠苏亿。苏亿失败后,青龙纠集10多人抓人绑票购买枪械,打家劫舍。 民国6年(1917年)起,林青龙先后受编于北洋...[详细]

林庆年 [公元1893年-1968年]

  • 林庆年,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出生在一个茶商家庭。曾祖父林宏德是一位杰出的制茶能手,焙制的“金泰茶”名扬海内外。祖父林霁峰继承父业,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父林书国晚清贡生,富有文墨,曾在家乡办团练,维护乡里安宁。叔父林诗国,秉承家传,对茶叶的种植、焙制、品...[详细]

林权民 [公元1911年-1930年]

  • 林权民 (1911~1930年) 林权民,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1日生,东岭镇辛地头村人。父亲余招弟以农为业,三餐难度,忍痛把3岁的次子权民卖给涂寨乡大坝内村林伦为养子。由于林伦是弱房小姓,林伦之女被恶霸污辱而上吊自尽。故居难住,经人引荐,全家4口搬迁到东岭前林村,继承一个缺房族亲...[详细]

林任生 [公元1912年-1972年]

  • 林任生(1912~1972年),一名光炎,泉州伍堡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生。9岁入私塾,14岁辍学在瓷器店当学徒。工余坚持刻苦自学,向上海邮订多种报刊,接受新思想。 民国21年,林任生到泉州溪亭小学任教。翌年参加中共泉州特别支部,负责城市工作。民国25年,中共泉州组织遭破坏,林任生被叛...[详细]

林孺 [清][公元1639年-1710年]

  • 林孺(1639~1710年),字世德,号风山,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安溪来苏里(今湖头竹山)人。早岁失父母,也无服内堂亲。时值明清易代,地方不靖。他彷徨山海之间,备历艰辛。 林孺状貌魁梧,膂力过人,豪迈精干有大志,弱冠即习知兵法,被承恩伯周全彬募为部属。清康熙三年(1664),任千总...[详细]

林骚 [公元1874年-1953年]

  • 林骚(1874~1953年),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生于同治十三年。父林霁,县廪生,素好书法,去世时林骚未满两岁,家道贫寒。 林骚天赋聪慧,稍长,入二兄翀鹤塾馆读书。他曾患脖颈瘰病,抱病三年,依然手不停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第一名秀才进泉州府学,试卷得“句有惊天”的批...[详细]

林师柴 [公元1906年-1935年]

  • 林师柴,安溪县龙门乡龙门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其父林溪水为油漆工,其母白卜善操家务,家庭经济较好,加上有侨汇接济,是村上较富有人家。师柴天资聪颖,性格豪迈刚毅,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 民国14年,师柴入集美师范就读。集美学校地处东南沿海,信息灵,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上海“五卅”...[详细]

林泗水 [公元1901年-1974年]

  • 林泗水,字向曙,安溪县蓬莱镇联中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七日生。祖父林景卫,字文国,清光绪年间福建水灾捐赈有功,钦赐“奉政大夫”六品州堂卫。父林芳定,务农兼乡村医生,热爱家乡公益事业。泗水童年读私塾,后就学集美师范。在校勤勉好学,又好书法。对生物一科尤感兴趣,致力于达尔文所著物种...[详细]

林水芸 [公元1918年-1938年]

  • 林水芸,民国7年(1918)生于安溪县龙门乡龙山村埔顶。父林何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水芸有两个姐姐,都因家贫,小时就给人抚养。7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一天,村中土豪林育会到家催收钱粮,母子把姐家送给的一瓶陈年老酒敬奉,而林育会不但不领情,反而催迫更凶。年小水芸,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母亲望子成龙,勤...[详细]

林庶应 [公元1906年-1970年]

  • 林庶应,名纲答,庶应其字,号松青,蓬壶乡美中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少年时家境贫寒,入私塾不久,即弃学从商。民国15年(1926),因地方土匪-,全家搬往泉州谋生。初由其大哥庶明买来一架织袜机,以庶应为主,专工织袜,其母、嫂负责纺纱、缝袜,其父则把成品拿到街旁排摊售卖。稍后,即转当...[详细]

林孝德 [公元1890年-1981年]

  • 林孝德(1890~1981年),字秀锦,原籍安溪。祖上三代业医,少时随父学习中医辨证论治及疮疡诊疗,精心钻研内(经)、难(经)医典与岐黄之术。民国17年(1928年),参加吴瑞甫创办的厦门医学传习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吴老视为良材,委以厦门国医专门学校教务兼厦门《国医旬刊》副重任。他白天行医出诊...[详细]

林兴珠 [清][公元1628年-?]

  • 林兴珠,原名进周,字而梁,升平里(今蓬壶乡)人,生于明崇桢元年(1628)。年青时以屠宰为业。清顺治六年(1649),与叔父林日胜响应郑成功抗清号召,聚众据三都帽顶和蓬壶马跳诸寨。十三年夏,安溪县李日璟率清兵攻破帽顶寨,兴珠随日胜走漳州降清,历任福宁总兵、辰州副将等职,并屡立功绩。因为是降将,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