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泰 [元]

  • 余泰(生卒不详),字达夫,将乐县水南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举。他任广东兴宁知县时,对民间诉诸官府10余年都未了结的积案进行查访、分析、裁决,很快处理完毕。余还考证宋朝兴宁县令颜衮和主簿徐千以身殉职时大节凛然的史实,收录县志,兴建祠堂,亲率百姓祭祀。县学生员薛绪、王天兴受人诬告而入狱。余...[详细]

余永富 [公元1896年-1934年]

  • 余永富(1896~1934),里心镇余家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5岁给人做短工。由于身材矮小,打短工糊口都有困难,不久便随里心宜黄戏艺人学艺。余学戏勤奋,较快地掌握了全套的锣鼓经,能司鼓、锣、铙、钹,能弹拉吹奏多种乐器。其师父去世后,由于他能指挥后台器乐,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被推举为里心集福坊...[详细]

余重谟 [明]

  • 余重谟(生卒不详),将乐县人,集书、画、诗、棋于一身,为明朝著名艺术家。他的书法尊崇苏轼、朱熹,擅长飞白,大者如盖;楷书亦精,似祝枝山、陈白沙;墨迹流传国内,为人们珍视,争相收藏。他的墨竹画尤其精妙,造诣很深。余还喜欢吟咏,善于弈棋。家虽不富,他却乐于帮助朋友。遇到名士来访,往往旷日陪伴,流连不...[详细]

曾德高 [公元1901年-1934年]

  • 曾德高(1901~1934) 曾德高,清流城关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于城关坪背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父母,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当过长工,干过挑夫,做过道士。 民国15初冬,他获悉国民革命军北伐消息后,奔赴长汀投身国民革命军。后感到前途渺茫,又解甲归田。 民国18年春,...[详细]

曾洪武 [公元1908年-1987年]

  • 曾洪武(1908~1987年) 曾洪武,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民国20年(1931)随父迁居四川省绵阳县东门外乡。 他于1942年被国民党征当壮丁。1948年初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县-股长、-农场场长等职。他在淮海战...[详细]

张敦义 [宋][公元1129年-1186年]

  • 张敦义(1129~1186),字行可,建宁人。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醴陵尉时,以清廉名扬远近。任衡阳司理时,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县尉缉捕强盗,为获得奖赏,便捉无辜平民充数。张得知详情后,正要着手处理,宪司与县尉的亲朋好友便走马灯似的上门为县尉说情,张不为所动。宪司极为恼怒,扬言要弹劾...[详细]

张恩崇 [公元1903年-1934年]

  • 张恩崇,又名崇根子,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于一个佃户家庭。 民国18年(1929年)宁化有了共产党,禾口建立党小组,党组织秘密在石碧发动农民组建农会,恩崇积极参加农会活动,同年加入共产党。民国19年6月恩崇组织发动禾口农民武装-。不久,红军离开宁化,国民党卷土...[详细]

张江 [公元1953年-1971年]

  • 张江(1953~1971) 张江,1953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共青团员,1969年12月13日入伍,为福州军区司令部将乐通讯营六连驻清流战士。 张江来到连队驻地,即投入训练和开荒生产,积肥、插秧总是干在前头。在生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衣服破了又缝,袜子烂了又补。入伍一...[详细]

张际亮 [清][公元1799年-1843年]

  • 张际亮(1799~1843)字亨甫,号松寥山人,建宁北乡蓝田人。鸦片战争时期国内“享有盛名”(《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32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的爱国诗人和力主改革的思想家。 张少孤,由继母抚养。16岁成婚,妻朱氏。同年作《童言》一卷。18岁,出诗集《蚕缫集》。长兄见他才华不凡,...[详细]

张连友 [公元1902年-1933年]

  • 张连友,号朋交,宁化县方田乡禾岭下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与祖母一起度过苦难的童年。15岁起他开始打短工,兼做小猪买卖。27岁娶妻成家。因债台高筑,只得流落他乡,到禾口小吴做长工。 民国19年(1930年),国民党政府军周志群部到处抓伕派...[详细]

张聂尔

  • 女。福建宁化人。中共党员。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宣传干事。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将门男女》、《叶氏父女》,小说集《上流风情》,中篇小说《将军的世界》、《隐秘的角》、《穹苍中的碎片》、《正是江南...[详细]

张其涵 [清]

  • 张其涵(生卒不详),字海如,清朝将乐县人。他年轻时辛勤务农,中年家境渐富,生平乐善好施。县东五岐岭古道峻陡曲折,艰险难行,挑夫、行人视为畏途,张招募工匠拓宽整平。三涧渡口原有浮桥,毁坏近百年无人修复。他不惜千金,独力鼎建,使新浮桥重接两岸。官府闻知他的事迹,屡次予以表彰。张去世后,其子继承父志,...[详细]

张瑞标 [公元1907年-1934年]

  • 张瑞标,又名瑞根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出生于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从小学做篾工,过着流浪生活。 民国18年(1929年)宁化共产党人在禾口秘密活动,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张瑞标在禾口石碧参与革命活动,并于当年加入共产党。 次年6月,宁化地下党发动和领导宁...[详细]

张汝明 [宋][公元1184年-1238年]

  • 张汝明(1184~1238),字叔晦,建宁城关人。18岁中举人,宋嘉泰二年(1202)中进士。任郴州宜章令时,县城有一支号称“飞虎”的军队不服调遣。张到任不久,便设法使之服从指挥。县城外有一座武灵侯神庙,老巫长期妖言惑众,每年迎神进城,要县令让出公堂接神,说不如此便会发生火灾。老百姓受蒙骗,争着...[详细]

张若谷

  • 张若谷 (生卒年不详) 字德繇,沙县城关兴义坊人。宋淳化三年(992年)进士,任巴州、全州军事推官和大理寺丞兼蒙阳知县等职。当时朝廷有专管铸钱的广宁监,每年铸钱四十万贯。张若谷被荐为主监官,一年余所铸钱币超额三十万贯。提升为处州知州,转任江湖、淮南、益州路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调进京城...[详细]

章儒球 [清]

  • 章儒球(生卒不详),字文玉,将乐县城人。他筹资建造县南陈大坑桥,在桥两头用砖石铺砌道路,长达数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县城北郊龙池桥被洪水冲垮,他筹集银钱数千两,砌墩修桥,桥面宽2丈4尺,并在桥西建一座石亭,让行人歇息。该桥修好后,每逢夏日,他在亭中备有茶水,供行人饮用。知县邓颖蒙将他...[详细]

张史才 [公元1905年-1962年]

  • 张史才,原名振钢,字亚农,宁化县禾口乡陈塘湾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生。 史才出生于富有家庭,聪明好学,早年毕业于省立第七中学。民国16年(1927年)就任宁化县晓华小学教务主任。因不满现状,翌年前往上海。民国18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后转赴广州,考入燕塘军校,毕业后任低级军官...[详细]

张树庭 [公元1906年-1951年]

  • 张树庭,名捷标,乳名松子,学名张绩,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生于宁化县济村乡长坊村。生父张老蟾,因患痼疾去世,遗孤四人,寡母无力抚养,把4岁的树庭卖给济村秀才张仕波为子。 民国11年(1922年)张树庭由禾口道南小学考入福州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回宁化晓华小学任教。民国16年加入国民...[详细]

张腾蛟 [清][公元1759年-?]

  • 张腾蛟,字孟词,宁化县店上山张家亨(今湖村乡店上村)人,清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14岁时,便为家乡戏台撰联:“褒贬中千秋青史;点醒外一枕黄粱。”横额是“善戏谑兮”。后来精研经史,文章沉博绝丽,几千字能一气呵成。 乾隆四十六年,太傅朱珪视学福建,岁试汀州学士,无...[详细]

张腾辉 [公元1902年-1934年]

  • 张腾辉(1902~1934年),乳名老夏,安砂江门村人,家庭赤贫。14岁丧父,靠打短工度日。民国23年(1934年)2月,红军解放安砂后,他带头参加赤卫队,被选为石碧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他积极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常在乡政府守夜。同年7月27日晚上,地主武装“红带会”偷袭乡政府,张腾辉被抓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