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熙 [明][公元1563年-1620年]

  • 李春熙(1563~1620),字□如,号泰阶,建宁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中举人,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历任南直太平、广东肇庆、河南彰德三郡推官,北刑、南户二部主事。 李任太平府推官时,宦官刘朝用收矿税到太平。当时刘正得宠,炙手可热,到太平后令同知以下官员素服上庭参拜。李则锦衣绣户...[详细]

李发课 [公元1907年-1966年]

  • 李发课(1907~1966年) 李发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大田县文江乡大中村人,9岁时被土匪抓去卖给德化县一农家,后被转卖给泉州杨宝娘为子,改名吴记文。民国31年(1942年),35岁的李发课从泉州返乡探望父母,不料父已去世,母改嫁尤溪。目睹家破人亡的惨景,他萌发了图强宏愿。返...[详细]

黎高松 [公元1873年-1914年]

  • 黎高松(1873~1914),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北乡甲上村人。从小在泰宁最大的地主萧嫩毛家当长工。他虽目不识丁,但富有正义感,不畏-,在贫苦农民中威信很高。泰宁的尚高堡(今上青乡一带),处于溪谷盆地中,历来是鱼米之乡,也正是封建压迫剥削最厉害的地方。当地的萧嫩毛、萧良斌、黎绍先、杨北...[详细]

黎景曾 [公元1870年-1937年]

  • 黎景曾,字季庵,号勇退,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于宁化城关。 景曾幼年自以为天资不及其兄(景祥,字介夫),故而加倍用功,以致学业日进,后考选恩贡,终与介夫(岁贡)齐名。 民国2年(1913年),景曾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候补议员,民国6年为正式议员。每次出席会议,均以民意为重,建议兴革事项...[详细]

李林 [公元1916年-1940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李林(1915.11.15-1940.4.26),原名李秀若,女,福建龙溪县人。李林幼年侨居荷属爪哇,1929年回国就读集美中学,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1940年4月26日牺牲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区为纪念...[详细]

李林 [公元1916年-1948年]

  • 李林(1916~1948),原名李囝仔,出身于县内洛阳保西山亭(今金溪乡大源村堵树下)一个贫农家庭。父母种田,李5岁丧父,继父也是农民。12岁开始下田干活,给别人放牛。15岁时继父病逝,母又招赘。从此,李常挨继父打骂。同年红军第一次攻克建宁,李产生离家当红军的念头。 民国21年(1932),...[详细]

林钿 [明]

  • 林钿(生卒不详),字良章,将乐县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考取贡生。他学问渊博,以倡导纲常名教为己任。为使宋儒罗从彦、李侗得到祭祀,他呈请督学熊尚文上疏朝廷,终使两儒从祀庙廷。他请求县令刻印《杨龟山全集》。在编纂《将乐县志》中,他收集资料,竭力求详,文字刻意求精。祖母茹苦守节,他为之上 书...[详细]

林大蕃 [公元1916年-1945年]

  • 林大蕃(1916~1945年) 林大蕃,又名作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于大田武陵乡桃溪村的贫苦农家。大蕃从小爱劳动,9岁入私塾,16岁转入均溪小学六年级学习,次年考进大田初中。在学期间,他关心国事,广学博览,省教育厅授予“品学兼优”荣誉奖。民国25年初中毕业后,拒受当局之聘,毅然回乡任...[详细]

林道飞 [明]

  • 林道飞(生卒不详),字宏中,晚年号含云逸叟,将乐县人,明朝名医。他以医术高超、多行善事而享誉闽中,曾任福建太医。病人服用他开的方剂,药到病除。他晚年热心公益,经常拿出钱粮赈饥济贫,还捐田120亩给含云寺。林享年83岁,著有医书《济世良友》传世。 ...[详细]

林大森 [公元1919年-1945年]

  • 林大森(1919~1945年) 林大森,又名作柱(大蕃胞弟),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 民国27年,初中毕业,回武陵小学任教员,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反大田县长廖基的斗争,迫使福建省府将廖基撤换。民国28年底,他随队前往南平开展恢复南、沙、尤根据地和重建菖...[详细]

林鸿图 [公元1912年-1949年]

  • 林鸿图(1912~1949年) 林鸿图,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3月16日出生于贫寒农家。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爱憎分明,在县立初中读书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一·二八”事变后,发动同学给十九路军抗日将士写慰问信。 民国21年秋,林鸿...[详细]

林积 [宋][?-1091年]

  • 林积(?~1091年) 林积,字公济,尤溪县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池田乡中心村下白泉)人。宋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是尤溪县有史志记载的第一个进士。他一生历官40多年,从岭南到豫鲁,从闽赣到两广,足迹遍及四方。 林积少年时,上京赴考,途经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住旅店时,发现客房床上有...[详细]

林锦斌 [公元1896年-1934年]

  • 林锦斌(1896~1934) 林锦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于清流县城内一个铁匠家庭,从小与父亲一起依靠打剪刀、钻子养家糊口。锦斌不满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国民党军阀统治。民国19年春,开始接受新思想,懂得了革命道理,走上为工农谋解放的道路。民国20年夏季以后,接受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培养...[详细]

林金凤 [公元1924年-1945年]

  • 林金凤(1924~1945年) 林金凤,女,民国13年(1924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农家。 民国28年,由于家境贫寒,-嫁给均溪镇镇长郑佐国家为媳。在郑家受到其婆婆百般-;因夫妻不和,其夫写下了休书,金凤毅然返回娘家。民国29年8月,中共大田地下党领导人林大蕃通过关系派她到上京...[详细]

林笏隆 [公元1889年-1947年]

  • 林笏隆(1889~1947年) 林笏隆,乳名昌芽,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富裕家庭。他胸有大志,继承祖业,经营商贾,收租放债,青壮年时就成为武陵地区的首富。他性情刚直,办事公道,不以强压弱、欺压百姓;不逼租逼债,允许拖欠。 林笏隆重视教育,爱才用...[详细]

林罗志 [公元1911年-1983年]

  • 林罗志(1911~1983年)原姓罗名苏,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于槐南乡西华。其父罗承本以理发为生,母高氏卖油饼以补家用。罗苏9岁受雇当牧童,18岁开始做肩挑小贩。民国20年(1931年)当乡民团团丁,同年11月调永安县保卫团当号兵。民国23年逃回西华。次年被招入卢兴邦的新编五十二师当号兵。...[详细]

林其蓁 [公元1919年-1940年]

  • 林其蓁(1919~1940年) 林其蓁,民国8年(1919年)出生在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聪颖,在念小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 民国24年,林其蓁到福州觉智中学读书,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忧心忡忡。翌年夏,他怀着抗日救国的迫切心情,从福州前往北京,在同乡、中共党员、...[详细]

林乾 [宋]

  • 林乾,原居德化梓溪(今属大田县),好堪舆之术。南宋乾祐十年(1250),射猎至安溪崇信里大帽山下,见有一麇运地,停而观之,喜其山水奇好,徘徊睇盼,不觉日暮。欲求宿,附近没有住户,便歇宿于柏树下的磐石上。梦白头翁语曰:“大帽山前,麇运鹿眠,金鸡玉犬,是你良缘。”梦醒,闻有鸡鸣犬吠之声。喜曰:此金玉...[详细]

林清奇 [公元1919年-1945年]

  • 林清奇(1919~1945年) 林清奇,原名邱春梅,化名林寿山,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早兴乡张墘村。他9岁丧父,国民党民团营长林维邦把他收为义子,改姓林。民国27年小学毕业。后从漳平新桥返大田县城,报考军训教官,受训三个月,被大田县当局聘为教官。民国28年,他被派往广平小学任军训...[详细]

林松青 [公元1920年-1948年]

  • 林松青(1920~1948年) 林松青,原名林新荐,号松甫,本县云源乡上云(今联合乡连云村)人。其父林立煌,以种田为业,兼做木匠。他8岁上学,勤读苦学,17岁于尤溪县立初级中学毕业。随后,他先后受本县惠政、丁地小学聘为教员。丁地小学停办后他便回家办私塾,招收10多名学生进行教读。 上云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