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协露(1912-1949),福建省福州市亭江乡亭头白眉村人。1912年6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革命活动,为闽淅赣边区城市工作部东岭游击队组长,参加了连罗林(连江、罗源、林森即闽侯)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7月在亭江与国民党军保安团的战斗中牺...[详细]
任祖光(1926-1948),福建省福州市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941年,福州沦陷,其父被日本侵略军残杀后抛入闽江。血海深仇激起了任祖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时为英华中学学生的任祖光积极参加抗敌救亡运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受命在三民中学开展学生活动。1947年初,根据...[详细]
邵剑鸣(1925-1950),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南京汪记伪政府驻刘公岛的海军练兵营人员,1944年11月参加起义后加入八路军。作战中勇敢顽强,曾多次立功受奖,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某部战士、班长,华东野战军某部排长,第三野战军某部连长。1949年5月改编...[详细]
邵循恪(1911—1975),字恭甫,福建福州人。邵循恪生于清政府覆亡、民国初建的动荡时期,家道中落,幼年由“四书”启蒙,后于1926年就读于北平清华大学,与兄邵循正(著名历史学家)同就学于政治学系,主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始建后的第一批学子。1930年,邵循恪就读于清华研究院法...[详细]
沈玮庆,沈葆桢长子,附贡生,恩赏举人,世袭一等轻车都尉。擅书画。 家庭元配林德琼生长子、次子、三子:沈翊清、沈黻清、沈赞清。继配陈仲容(陈衍六姐),生四子、五子、六子沈颐清、沈頲清、沈永清。 ...[详细]
沈琬庆(1869-1926),福建福州人,沈葆桢第七子,为如夫人吴氏所生。娶林聪彝(林则徐次子)第五女林步荀为妻。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0月23日南京公立旅宁第一女学堂开学。曾北锟、沈琬庆为经理。后曾做过大沽船坞的主管。 ...[详细]
沈鹊应(1877-1900),字孟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爱国名臣沈葆桢之孙女,“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妻子,在林旭戊戌变法失败就义后,服毒自尽。父沈瑜庆,同光派闽派重要诗人,长期身任要职,曾官至贵州巡抚,功名在沈葆桢诸子中最盛。母郑夫人是林则徐小女林金鸾与郑葆中(月庭)之女。沈鹊应能诗擅...[详细]
沈廷枫,(1787—1870),字兼三、香塘,号丹林。福建侯官人,擅书画。沈家世代清贫,无科名官职。沈廷枫娶林则徐的六妹林蕙芳为妻,长子早夭,次子就是沈葆桢。沈廷枫是一位教书先生,靠每个月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林惠芳娴熟勤快,不但终日替别人做女红补贴家用,而且还负责了沈葆桢童年时代的教育。 道...[详细]
史季成(?-1948),福建省永泰县人。1948年4月在湖北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江汉军区独立旅二团四-士,参加了巩固桐柏山根据地的斗争。1948年10月23日至26日,江汉军区为牵制敌军主力,配合中原野战军主力在豫中地区作战,发起应城战役。史季成在这场战役中牺牲。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详细]
施作炳(1920-1947),福建省福清县江镜镇玉仑村人。1947年1月参加革命,为闽中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中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4月编入闽中游击纵队(戴云纵队),随部进军德化、永春、南安边界地区开辟新区。同年6月在德化县戴云山区遭敌包围,在突围战斗中牺牲...[详细]
宋明贵(1929-1952),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江口村人。1947年8月参加革命,为闽中游击队队员,1949年初编入闽浙赣边区纵队闽中支队,配合人民解放军主力参加了解放福州的战斗,随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第354团,时任二营六连班长,1950年10月...[详细]
王金妹俤(1930-1947),福建省长乐县鹤上乡白眉村人。1930年7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初参加革命,时为闽淅赣边区闽中游击纵队长乐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中游击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7月在战斗中牺牲。...[详细]
王庆祯(1944-1967),福建省连江县透堡乡尖墩村人。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昆字第902部队班长。1966年赴中越边界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时任后勤六支队34大队战士。1967年9月13日在抗击美军轰炸的战斗中牺牲。安葬在越南奠边府中国抗美援越烈士纪念陵园。...[详细]
王圣德(1915-1942),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屿南村人。入伍后任红军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中地区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二营二连排长,参加了东进江南和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在安徽省平塔济与日军战斗中遭敌机轰炸而牺牲。...[详细]
万普金(1916-1938),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新洋村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警卫-士。1938年3月在随军北上途中失踪。1958年7月4日人民政府追认万普金为革命烈士。...[详细]
万思银(1916-1938),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西峰村人。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警卫-士。1938年3月在随军北上途中失踪。1958年7月4日人民政府追认万思银为革命烈士。...[详细]
危克仙(1928-1948),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武竹村人。1928年3月出生,1946年3月参加革命,时为闽淅赣边区城工部古田游击队队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闽古林罗连(闽清、古田、林森即今闽侯、罗源、连江)游击区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8年在大湖河洋村执行任务时,因保长告密...[详细]
翁国进(1921-1947),福建省福清县高山镇高山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活动,为闽中抗日游击队战士,在闽中沿海参加了抗日反顽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力“清剿”闽中地区的党组织和抗日游击武装。翁国进随闽中党组织转入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任闽中游击队警卫班战士。194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