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贤芬(1944-1967),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花桥村人。1944年2月出生,1963年3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182部队三营副班长。1965年9月赴中越边界地区执行抗美援越的交通保障任务,任总后勤部一支队5大队副班长。1967年5月2日在抗击美军轰炸的战斗中遭敌空袭牺牲。安葬在越南陶美烈...[详细]
蒋宣(生卒年不详),字子陆。一作子禄。福州府侯官县(今闽侯)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史大成榜三甲第90名进士,知乐平县。以母老,乞归养。十三年,郑氏攻城,宣分守西门。事平,擢知高邮州,辞不赴。先是宣父为武平教谕,卒于官。宣与兄间关扶丧归。俄兄卒,宣授徒,以束修养嫂、母,及嫂、母卒、依茔...[详细]
江依铨(1937-1958),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乡红旗村人。1937年2月出生,1957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第9037部队三分队战士。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详细]
蒋仲达(生卒年不详),福建长乐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韩菼榜第二甲第4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金榜名林仲達,复姓蒋仲达。先祖蒋吉于南宋末(约1208~1224年)从南京凤阳府八角进迁入福建省长乐县三溪乡莲池。元初,蒋吉的后裔蒋祯又从莲池移居锦屿乡(屿头)。建有蒋氏祠堂,人丁兴旺...[详细]
雷仁弟(1927-1951),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乡梧桐村人。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雷仁弟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详细]
李馥(1662~1745),清藏书家。字汝嘉,号鹿山,又号信天居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曾至四川做官数年,历官西漕史、工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安徽布政使、苏松常镇道、江宁按察史。后官至浙江巡抚,因内讧被解除官职。留在吴中10多年,游览于九仙鸟石、南江西峡之间...[详细]
李楚濂(1925―1949),福建省福州市东街人。1946年夏考入福建学院就学,积极参加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委员,开设“致知书店”出售进步书刊。1947年10月在福州建立秘密印刷厂,印制宣传材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军事形势,鼓舞即将解放的人民为推翻蒋介石 政权而斗争。1948年初转...[详细]
李大平(1923-1951),福建省罗源县松山乡白水村人。195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李大平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详细]
李捷(1925-1945),福建省长乐县首占乡岱边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斗争,时任闽中抗日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中地区的抗日反顽游击战争。1945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长乐县保安团主力“清剿”中共闽中特委所在地南阳村,同年6月9日,李捷在反“清剿”战斗中牺牲。 ...[详细]
李锦伙(1919-1949),福建省罗源县凤山镇岐余村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闽东游击队战士、闽浙赣边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罗源交通站交通员,参加了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9年5月在前往岐余村与联络员孟明弟一起执行任务时,由于敌保长李锦香密报,被国民党县保安队逮捕,经受残酷...[详细]
林白水(1874年-1926年8月6日),原名林獬,又名万里,号宣樊、退室学者、笔名白水,福建闽县青圃村人,民国初年政治家,独立报人。林白水以笔锋犀利而著称,曾在民国初年的北京多家报刊发表过时事评论。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同年冬赴沪,与蔡元培等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后留学日本,...[详细]
林斌(1917―1949),福建省平潭县北厝镇美楼村人。1917年9月出生,1943年参加革命,随中共党员周袷藩等参加了平潭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闽中地区从事革命活动,多次遭受国民党逮捕都机智脱身。1947年转入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闽中工委工作,任平潭人民游击队分队长。1949年2月...[详细]
林炳辉(1919-1949),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时为闽淅赣边区城工部古田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古林罗连(闽清、古田、林森即今闽侯、罗源、连江)游击区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清剿”的作战。1949年7月在大湖执行任务时被敌保安团抓捕后 杀,英勇牺牲。...[详细]
林宾日(1749—1827),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晹谷,籍贯侯官(今福州)。民族英雄林则徐之父。 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个人家庭岁贡生,一生未仕,以教读为业。乾隆...[详细]
林步荀(1863-1936),女,字蓉史,福建福州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第五女。后嫁沈葆桢第七子沈琬庆,她幼承家学,娴习诗书,才华横溢,诗作收入《卧云仙馆诗集》。 曾作七古《题祖牟侄曾孙四声报》:“宣传赖有如椽笔,发聩振聋使心折。九洲万国共瞻观,立言贵正贬邪说。通都大邑若鳞栉,廉顽立懦知尚节。...[详细]
林步随(1872-?),字季武,号寄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清末翰林。 林则徐曾孙,林拱枢孙。光绪二十九年三甲九十六名进士,散馆授检讨,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北洋政府时代曾任国务院秘书长、铨叙局副局长、币制局副总裁、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北伐战争以后弃官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把一生积蓄...[详细]
林贻长(1931-1951),福建省罗源县中房乡林家村人。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林贻长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