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绾,字懋紫,一字枢亭,福建连江县人,清乾隆十三年中进士。初任江西省兴国知县,乾隆二十七年至三十三年(1762—1768年)任桂平知县。任职期间,能体察民情,尤注重调查研究。曾收集采访,积累大量资料,担任主修,并组织力量,于乾隆三十五年(1768年)编成《桂平县资治图志》。该志以图为主,举凡疆...[详细]
何璟,1934年12月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起先后任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刘家峡水电站坝工组副组长,水电部第四工程局设计室坝工组组长等。1976年起先后任水电部第三工程局设计院水工一室主任、安康水电站设计负责人。1982年起先后任水电部...[详细]
游天洋(1900~1922年),福建省闽侯人,是中国共产党洛阳党组织创建人之一,是民国10年(1921年)陇海铁路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民国7年(1918年)游天洋在北京读书,后转到唐山交通大学学习。民国8年(1919年)毕业后到粤汉铁路武昌鲇鱼套车站任站长。年底,同进步学生易礼容一起,会...[详细]
郑伯武 福建省永泰县-城关派出所教导员,1979年5月出生,2000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 郑伯武同志从警12年来,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无限热爱,两次直面持刀歹徒,毫不畏惧,身负12刀,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多年来,他忍受着受伤留下的经常缺氧...[详细]
蔡义淼(1912-1939),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大王里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参加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时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1939年在安徽渡江北上开辟苏皖抗日根据地的作战中牺牲。...[详细]
蔡兆源(1927-1948),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城关人。出生于贫民家庭。1939年秋小学毕业后考入私立闽清县天儒中学读书,与进步同学林克俊等交往甚密,接触进步思想,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1940年夏天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和演剧活动,1944年高中毕业时因不明-,考进了“中美合作所特种技术...[详细]
曹于芳(1926―1949),福建省平潭县澳前镇上井边村人。毕业于福清融美初级中学、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3月参与组织省立福州中学的学生-斗争。1948年2月由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安排回平潭开展革命斗争,任中共平潭县潭东区委书记。1949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在福清海口蒙冤...[详细]
车兵(1963-1985),福建省福州市人。1979年12月入伍,1982年考入南昌陆军学校学习,1985年坚决要求到老山前线实习,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到老山后任第29军87师260团排长,坚守防御阵地情况最复杂的一个支撑点上。这里与越军近在咫尺,面对危险,他兴奋地在日记中写到:“我没有白来!”...[详细]
陈烓(1449~1527年),陈叔刚胞侄,字文用,号蒙庵,晚号留余。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任潮州推官,饶平山民抗拒官府苛税,陈烓前往处置,十日即告安定。 他巡行之处,冤民有从数百里外前往告状者,立即判决,案无滞留。后升南京御史,巡视两浙,奏劾贪吏监司以下13人,名声大起。弘治元年(...[详细]
陈本鍫(1928-1948),福建省福州市螺洲镇店前村人。1928年3月(农历二月廿七)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在螺洲小学毕业后参加田间劳动。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初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福州南门(今仓山)区委委员。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发动农民建立秘密农会(保农社),开展...[详细]
陈炳奎(1907-1937),原名陈祖进,别名绍南、绍光、陈珊,福建省福清县人。出生于贫苦农家。1928年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就学期间积极从事-,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与组织福清留省进步学生参加反帝大同盟,创办《融声》报宣传革命思想。1930年12月11日,参...[详细]
陈昌淦(1906-1948),福建省福州市人。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为中共盖山区委山村联络站联络员,负责沟通中共福州市委与闽中福长林(福清、长乐、林森即闽侯)游击根据地的联系,参加了闽中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1948年9月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抓捕杀害。 ...[详细]
陈长桐(1896--?)字庸孙,福州市螺洲镇人。1919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当年赴美留学,1921年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银行系,1923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银行(金融)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执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商科,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科主任。改入青岛中国银行后,曾从站柜台、数钞票的基层业务...[详细]
陈昌兆(1892-1949),福建省福清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为闽中游击队队员,参加了闽中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编入人民解放军闽淅赣边区纵队,时任闽中司令部宣传员。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主力进军福建组织福州战役,陈昌兆随部在永泰县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部...[详细]
陈传鸿(1939.3~2010.5.4)福建省福州市人。厦门大学第九任校长,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1958年考入厦门大学物理系,1960年5月年8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物理学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83年他赴意大利里雅斯特国际高等学院攻读凝聚态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并提...[详细]
陈大鹍(1930-1949),福建省长乐县人,出身于福州。1944年入福州格致中学,求学期间参与组织学潮,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7年6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不久,加入北大进步学术团体“十二月社”,年底加入北大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1948年1月奉命返回长乐参加家乡的解放斗争。同...[详细]
陈达(1482~1554),陈叔刚侄孙,陈烓之子,字德英,号虚窗。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任宁波府推官,审判公明。 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北京职方郎中、太常少卿。嘉靖初(1522年),升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因议折粮,得罪严宗藩,罢归。...[详细]
陈恩焘(1861—1956),字幼庸,福建福州人。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自幼天资聪颖,其父甚为喜爱,“尝亲自教授经书,勖以孝悌传家、忠勤爱国,及修身涉世之道”,对其期望之殷可见。就在陈恩焘出生的那一年里,中国社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两江总督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徐寿、...[详细]
陈发德(1945-1968),福建省福清县江阴乡镇洋门村人。入伍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战士,1966年赴中越边界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时任后勤六支队33大队战士。1968年1月25日在抗击美军轰炸的战斗中牺牲。安葬在越南奠边府中国抗美援越烈士纪念陵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