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 [公元1916年-1990年]

  • 林仲(1916~1990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3年(1924年),参加左翼-。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被派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后任教员。民国17年,被“联共中央”派到西伯利亚金矿担任东方工人文化工作指导员。民国19年,由周恩来决定,调回上海开展工人运动。次年...[详细]

林钟贵 [公元1868年-1934年]

  • 林钟贵(1868~1934年) 林钟贵,闽侯县盘屿村(今福州红星农场)人,其家世代为医。钟贵幼承家传,长成精于内科,扬名省内外,福州大官显贵皆延其诊治。当时的讣告,大多写“经林钟贵大医师医治无效”等语。其医术高明为当时福州第一人。 钟贵不但医术超人,而且医德高尚,他常说;“医术无止境,医...[详细]

林仲新

  • 林仲新,林觉民次子,由祖父带大。 林仲新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曾在国民政府当过科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居住漳州,1957年至1968年任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文革”期间曾下放诏安,退休后定居漳州,1983年辞世。“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 林仲新娶过两...[详细]

林仲易 [公元1893年-1981年]

  • 林仲易(1893~1981) 林仲易,原名秉奇,号竹西,又号属云,长乐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出生。宣统三年(1911),林仲易入福建私立法政学堂学习,民国3年(1914)毕业。民国6年赴日本留学,民国9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北京《晨报》。时值新文学革命时期,仲易等人将《晨...[详细]

林谞 [唐][公元811年-890年]

  • 林谞 (811~890年) 闽县(今鼓楼区)人,博学善文,隐居不仕。林谞搜求旧闻,编列山川,继陶夔之后,于唐大中五年(851年)纂成《闽中记》十卷,北宋时此书尚存,后佚。宋梁克家在《三山志》中偶有引据。...[详细]

林珠光 [清][公元1910年-1991年]

  • 林珠光,平潭县苏澳镇西楼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因家庭生活贫苦,民国18年(1929年)到印尼谋生。由小布贩发展到兴办肥皂厂、汽水厂和经营汽车运输业务。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和民主社团活动。民国37年,他被推选为印尼三宝垅爱国侨团“玉融公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珠光...[详细]

林遵 [公元1905年-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林遵 (1905~1979年) 字尊之,闽县人。民国13年(1924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驾驶班。民国15年,转马尾海军学校学习。民国17年,到南京 -训练班见习。次年,奉派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学习。民国23年8月回国,先后在“宁海”、“海容”舰当-员,后调马尾福州海军学校当队长。民国...[详细]

李韶 [宋][公元1197年-1268年]

  • 李韶(1197~1268年),字元善,号竹湖,连江县城人。生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自幼聪慧过人,5岁便能赋诗。嘉定四年(1211年)与其兄李宁之为同榜进士,初任南雄教授,后调庆元。任教授时,丞相史弥运曾荐士欲充学职,韶持正不给。祭酒袁燮要求划给学宫隙地供其建房,亦被韶拒绝,燮遂怀恨在心,...[详细]

李世甲 [公元1894年-1970年]

  • 李世甲(1894~1970) 李世甲,又名渚藩、德声,字凯涛,长乐沙京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二十日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父李复礼开“生花堂笔店”,以制笔为生。世甲14岁考取烟台水师学堂,学习驾驶。他学习勤奋,每试均列前茅。宣统三年(1911)六月毕业,到“通济”练习舰见习。同年,...[详细]

李庭康 [公元1907年-1988年]

  • 李庭康(1907~1988) 李庭康,高岐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出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迁居长乐城关,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庭康毕业于长乐格致初中、福州格致分校高中,后入福建协和大学读医学预科。民国20年(1931)从协和大学毕业后入上海医学院就读,民国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庭康...[详细]

李拓之 [公元1913年-1983年]

  • 李拓之(1913~1983年),福州人,晚年自号衍碧楼主。中学时代即组织“野火”文艺团体。民国20年(1931年)主编《南华日报》、《朝报》的文艺副刊,因发表进步作品被捕入狱。民国22年起,先后在上海浦东、泉漳等中学任教。民国27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编著《抗战联语集》。皖南事...[详细]

刘砥 [宋][公元1154年-1199年]

  • 刘砥(1154~1199) 刘砥,字履之,号存庵,世南子。六岁日诵千言,览忠孝大节,辄激愤感慨。十岁通九经传记,能缀词赋。乾道二年(1166),与弟砺同登童子科。尝读释老书,叹曰:“此不足习。”乃治举子业,又叹曰:“此不宜专习。”闻朱子得濂洛之传,率其弟砺师事焉。朱子嘉其志笃学敏,授以太极图...[详细]

刘砺 [宋][公元1157年-1204年]

  • 刘砺(1157~1204) 刘砺,字用之,号在轩,砥弟。幼颖悟,孝悌,中童子科。后与兄砥同受学于朱子。朱子尝曰:“履之兄弟却差胜,若更加功,或可望耳。”与黄榦最友善。朱子《答陈才卿书》曰:“《礼书》得直卿、用之,渐可整顿。”又曰:“二刘到此,并手料理,方有汗青之日。”及禁伪学,志尚愈笃。蔡元...[详细]

刘奕 [宋][公元999年-1051年]

  • 刘奕(999~1051年) 刘奕,字蒙伯,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咸平二年(999年)生。其父刘若虚为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刘奕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授惠州(今广东惠阳县)推官,但因病没有到任,后调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判官,移知洪州武...[详细]

刘蔼生 [公元1881年-1939年]

  • 刘蔼生 (1881~1939) 又名我新,字爱生,亦名森,晚年自号养晦山人,雄江乡梅雄村人。福建高等警察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13年(1924)任陆军新编五十二师司令部秘书,旋又调91师师部军法处。民国18年,在上海正始中学任教。后到南京任首都警察厅督察长。民国22年返闽,定居于福州万...[详细]

刘保尚 [公元1913年-1988年]

  • 刘保尚 (1913~1988) 一名书亨,号馥生,坂东镇坂中村人。少聪颖,17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文泉中学。20岁文泉乡村师范毕业后,在县第三国民学校任教师。23岁因重病致残,遂卧床攻读医著,对叶天士、王孟英温病学说体会最深,又得当时社会名老中医的指点,终于成为温病学说在本县实践与传播的名...[详细]

刘崇杰 [清][公元1880年-?]

  • 刘崇杰 (1880~?年) 字子楷,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后入外交界。宣统二年(1910年)起,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成立,继续留任,后为一等秘书、横滨领事。民国5年(1916年...[详细]

刘崇伦 [公元1885年-1937年]

  • 刘崇伦 (1885~1937年) 字雅扶,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电气技术,毕业回国后,参加工科进士试,因丁母忧,未参与殿试。宣统二年(1910年),崇伦创立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兼技师长。翌年,公司在福州新港建立发电所,先后安装5台英、美...[详细]

刘锋 [清][公元1887年-1911年]

  • 刘锋(1887~1911) 刘锋,字肩宇,又名六符,二刘乡人。父栻,清贡生,长期寓居福州行医。生有六子,锋最小,故又名六符。幼聪敏,7岁读书,稍长,任侠好武,倜傥不羁,苦练拳术,并善舞剑。 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闽县小学堂读书,勤而好问,警悟过人,尤致力于军书戎略的钻研。他耳闻目睹...[详细]

刘攻芸 [公元1900年-1973年]

  • 刘攻芸 (1900~1973年) 原名驷业,以字行,侯官县人,家居光禄坊。父刘步溪为著名盐商。民国16年(1927年),攻芸在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讲授经济学。民国18年,任中国银行总账室主任,后改任中央信托局副局长,又调任交通部邮政总局副局长兼邮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