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塝 [宋][公元1152年-1221年]

  • 黄塝 (1152~1221年) 字直卿,号勉斋。祖籍长乐,徙居闽县,住省城东门外。宋淳熙二年(1175年),其兄任职吉州,黄塝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刘奇其才,书荐于朱熹。朱熹亦极为器重,曾对人说:“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来朱熹还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详细]

黄棆 [宋][公元1126年-1202年]

  • 黄棆(1126~1202年),字公择,罗源县城人。父执躬,字体仁,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自古田县迁罗源,在城南菜园剪茅为庐而居,为罗源宅里黄氏始祖。生3子:槐、枟、棆,后相继登第、为官,时人号为“三黄”。 棆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岁即刻苦读书,家贫不能得书,尝借书抄读,达...[详细]

黄宝云 [公元1902年-1931年]

  • 黄宝云 (1902~1931) 字调霖,乳名珍业,池园镇潘亭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读过几年私塾。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社会-,他趁机聚集一些歹徒上山为匪,以本县十七都铁屎坑(今白樟乡白云村)为据点,打家劫舍,作恶多端。 民国13年(1924),黄宝云接受福建省自治军第六路司令黄炳武招安...[详细]

黄必就 [清][公元1822年-1895年]

  • 黄必就 (1822~1895) 六都湖头人。家贫,父早逝,与兄必诚一起靠务农赠送母亲。兄有四子,负担甚重,必就决意不娶妻,并外出打工赚钱帮助兄嫂。后兄亡故,必就竭尽全力抚育诸侄成人,并先后为他们娶亲。母亲不爱与媳、孙一起过日子,必就只好另外租田耕种,另起炉灶侍奉母亲。十年后,母亲已年逾古...[详细]

黄斌藩 [公元1897年-1977年]

  • 黄斌藩(1897~1977年),出生于连江县城关一个贫民家庭。斌藩自幼失怙,由其母抚养成人,少从姑丈孙长锦(连江名中医)习医,斌藩颖悟勤学,朝夕盘桓,深得厚爱与薪传,故能深窥堂奥,医术精进迅速。成年后应南京政府-中医师检核考试及格,始持照行医。他既注重临床经验,又明于医学理论,擅治难症,兼长妇科...[详细]

黄炳武 [公元1887年-1968年]

  • 黄炳武 (1887~1968) 字希平,今坂东镇湖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信奉基督教,在培元小学毕业后,入福州福音书院深造。清宣统三年(1911)在榕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参加福建学生北伐队。于福州东岳庙集训时脱队回县,四出活动,聚集六都和十一都一带游兵散勇数百人,成为...[详细]

黄大钦 [公元1928年-1967年]

  • 黄大钦(1928~1967年),闽侯县南通乡州头村人。1949年11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福州中学高中部,后进入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5月,他到将乐县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县文教科科员、副科长,第三区副区长、区长,县人委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县水利局局长,高唐公社党...[详细]

黄干 [宋][公元1152年-1221年]

  • 黄干(1152~1221年) 黄干,字直卿,南宋闽县(今福州郊区洪山镇东门村浦下)人,祖籍长乐,幼欲从朱熹受业,适逢朱熹外出,黄干竟寓居客舍等了两个月,使朱熹大受感动。入学后,“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倚或至达曙”,志坚思苦,因此朱熹赞他“与之处甚有益”,并以女妻之。后朱熹在建阳建成“...[详细]

黄镐 [明][公元1420年-1483年]

  • 黄镐 (1420~1483年) 字叔高,侯官县人,家住城内大王府。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试事都察院,复以明习法律,授御史。正统十四年(1449年),巡按贵州,未及而立之年,而能娴于军旅。蛮族叛乱,黄镐奋勇前驱,斩一蛮酋,追至镇远,-皆捷。后叛兵进逼平越,黄镐率军据城以守。平越被围...[详细]

黄光厚 [公元1872年-1937年]

  • 黄光厚(1872~1937年) 黄光厚,字友亭,闽侯县新店汤斜村(今福州郊区新店镇汤斜村)人。幼时在崇福寺乡塾启蒙,后受业于福州越山、凤池、致用等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式举人,翌年会试成进士,以即用知县派广东省候补,任两广总督署委员,光绪三十四年转任广东省阳江县海关委员,宣...[详细]

黄建勋 [清][公元1852年-1894年]

  •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详细]

黄骏霖 [公元1911年-1989年]

  • 黄骏霖(1911~1989年) 黄骏霖,曾名黄绳,福州郊区盖山乡义序尚保村人。 黄家三代经商,遂成巨富。所以骏霖幼时,其父即请清末进士龚易图启蒙,望之成龙,因此骏霖精通古文。后骏霖入福州英华书院读书,民国20年(1931年)高中毕业后,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民国25年大学毕业,先后在福...[详细]

黄开绳 [公元1895年-1954年]

  • 黄开绳 (1895~1954) 字直斋,坂东镇新壶村人。幼年丧母,赖祖母抚养成人。早年就读于文泉书院,每试必名列前茅。后进福建工业学堂学习。民国5年(1916)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堂和九州帝国大学深造,成绩优异,获化学硕士学位。民国12年学在回国,先后在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和厦门...[详细]

黄鸣球 [公元1864年-1916年]

  • 黄鸣球(1864~1916年) 黄鸣球,字韶臣,号天铿,闽侯县义序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义序)人。 光绪四年(1878年),鸣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第六届驾驶班读书,光绪九年毕业。光绪十一年与刘冠雄等奉派赴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留学,光绪十六年学成回国,先在北洋舰队“康济”号任三副,后调“超勇”...[详细]

黄乃模 [清][公元1862年-1894年]

  • 黄乃模 (1862~1894) 字蔼山,今坂东镇湖头村人。童年时曾随父学木工,后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光绪十五年(1889)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次年,奉命赴英国验收清政府订造的“致远”号巡洋舰。回国后被任命为该舰第二副管带,协助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 光绪二十年九月,中日关系紧...[详细]

黄朴 [宋][公元1192年-?]

  • 黄朴 (1192~?年) 字戊父,侯官县人,家住城内天皇岭。少有文名,有“蕴藉胸中十万兵,纵横笔下三千字”之誉,朋辈皆许其必魁多士。宋绍定二年(1229年)状元及第,历馆阁、吏部侍郎,终朝请郎、广东漕。...[详细]

黄煇如 [公元1904年-1967年]

  • 黄煇如(1904~1967年),原名汉禧,字健甫,罗源城关北门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县公立第二、第一小学任教务主任、校长,民国17年1月调任县教育科督学、课长等职,民国22年1月后,先后任平潭、永泰、宁德、同安、霞浦等县教...[详细]

黄盛明 [公元1893年-1953年]

  • 黄盛明 (1893~1953) 外号坜埔二,人称“阿二司”,坂东镇坜埔村圳墘厝人。少年时期跟随上四都(今三溪乡)名木匠绰号“上洋六”学艺。出师后,长期从事民间大型民宅、祠堂和公共设施的建筑,技艺超群,成为民国时期名扬县内外的一位“大木”能匠。 木匠造房,要运用许多数学原理。黄盛明心灵...[详细]

黄师雍 [宋]

  • 黄师雍 字子敬,闽清县人。少从黄干学,登宝庆二年(1226)进士,调楚州官属。当时李全的谋反意图已暴露,师雍秘密联合他部都统以防变。同时,青图之谋泄露,师雍不为所动,因而受到满朝官员的赞扬。但因没去拜见当权的史弥远,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教授学政。师雍平时钦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徐侨也器重师雍...[详细]

黄天天 [公元1907年-1977年]

  • 黄天天(1907~1977年),闽县(今闽侯)人。迁居福州台江十橺角安宁弄。10岁拜评话老艺人筱细弟为师,翌年登台。擅长讲演家庭、武侠和历史题材书,代表书目有家庭书《笃笃鸟》、《珍珠被》、《玉葫芦》,武侠书《英雄泪》、《风尘七剑》和历史书《月唐演义》等。抗日战争期间,与江南生合编《忠臣血》、《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