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先(1921~1982年),福州市人,中共党员,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三明地区第一医院副院长、福建省血液病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医学院内科学教授、美国密执根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内著名血液病专家、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奠基人。 陈捷先青年时期就读...[详细]
陈季良(1883—1945年),原名陈世英,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母亲是他的姨祖母,林则徐是他的表舅。他的曾祖父陈鸣昌和祖父陈翼谋都是举人。父亲陈镜河曾在江苏任知县。母亲叫吴重,闽东宁德人。 陈世英小时,常随母亲到外祖父家小住,每次到宁德,母亲都让他登楼观海,对他说:...[详细]
陈景祺(1850~1895) 陈景祺,字子鸿,江田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出生。景祺少聪颖,勤读诗书,崇尚气节。光绪元年(1875)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到“策电”炮舰当练习生,为舰长邱宝仁所器重,令习轮机。光绪四年邱宝仁调管“镇东”炮舰,景祺随往。次年,充补副管轮,授把总衔。光绪十三年春...[详细]
陈景亮(1810~1884年) 陈景亮,字弼云,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生,为刑部尚书陈若霖次子。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陈景亮以兵部侯补主事,应顺天乡试中式。景亮不辅权贵,秉公执法,因之升员外郎,任坐粮厅,擢陕西粮道,署臬司、三藩司。咸丰二...[详细]
陈景培(1928~1965) 陈景培,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国17年(1928)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青年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民国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景培随军南下福州,随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福州市-刑事公安队破案组长、保卫科副科长等职务...[详细]
陈金华(1916~1989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入福建协和大学。民国35年(1946年)大学毕业后,在福州英华中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直至1987年10月退休,教师生涯长达41个春秋。金华教学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一题多解”掌握、运用得恰到好处,担任过数学家陈...[详细]
陈锦娟(1921~1948) 陈锦娟,女,吴航镇人,民国10年(1921)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 民国29年,她就读于福安师范,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团结进步同学抵制在学校建立三青团组织和进行反动军训,被学校视为“危险分子”。在一次大搜查中,查出她抨击当时社会黑暗现状的日记和进步书信...[详细]
陈季同 (1852~1905年) 字敬如,侯官县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进入福建船政前学堂学造船,习法语,成绩优异,提前毕业,任船政办公所翻译。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都司衔随日意格到英、法、德、奥四国访问,次年回国,将出国见闻写成《西行日记》4卷,被擢升为参将,加副将衔。光绪...[详细]
陈俊盛(?~1941) 陈俊盛,讳凯明,松下南坡人。曾参加刘润世领导的国民兵团,接受抗日救国思想。民国30年(1941)4月19日,日本侵略军侵犯福州,从松下港登陆,时任松下乡副乡长的陈俊盛率丁壮数十人与敌军500多人遭遇,俊盛身中数创,仍顽强杀敌。抗日志士个个奋不顾身与日本侵略军拼搏,俊盛...[详细]
陈矩孙(1913~1987年) 陈矩孙,又名陈絜,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宝琛之孙。 民国16年(1927年),矩孙考入福州英华中学,民国19年,在学校里参加共青团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后因“立三路线”之事,被开除出团。民国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历史系),在学校“学生自治会”和...[详细]
陈开松 (1921~1977) 池园镇仁周村人,出生于勤劳、淳朴的农民家庭中。1950年土地改革时任过乡农会委员,合作化初期当过互助组组长,后来又当过民兵分队长。1956年起一直任仁周村护林员。 陈对护林工作一贯认真负责,所管千亩松、杉、毛竹一片郁郁葱葱。“文革”期间正是护林最艰难的...[详细]
陈奎(?~?) 陈奎,字当星,怀安县台屿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台屿村)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知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陈奎在丹阳筑城堞防倭,倭寇至,陈奎率众抵御,丹阳百姓赖以安全。不久陈奎升户部员外郎,出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时白莲教徒起义,陈奎用招抚政策,分别首从,教徒归...[详细]
陈良鼎 字廷器,闽清县人。明嘉靖初入贡,后入为太学生。嘉靖十七年(1538),章圣太后去世,世宗将扶柩南巡合葬于显陵。众公卿拟就谏文,犹豫不敢发。惟良鼎敢于上疏,说:“乘舆南幸,随从众多,郡县须修桥铺路,建造行宫,迎来送往耗费巨大,此实非利国利民之举。臣闻河南及湖广各地连年水旱,百姓频频告急...[详细]
陈烈(1012~1087年) 字季慈,学者称季甫先生。家住郎官巷,与陈襄友善。庆历初,举乡荐,试进士不第,遂不再往。蔡襄知福州,向陈烈询问闽俗利弊,陈烈留诗示劝。陈烈熟悉古代礼节,依据儒家经义办理婚、冠、丧、祭诸典。陈襄称其明典礼、博通群经。宋皇祐五年(1053年),州守曹颖叔荐陈烈于朝廷,...[详细]
陈明鉴 (1903~1988年) 闽县人。民国12年(1923年)进福建协和学院哲学系。民国16年,毕业后留校任职。民国37年4月,在福州加入地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1950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财政金融系教授兼系主任...[详细]
陈明良(1859~1884年) 陈明良,字志华,闽县闽安镇(今福州郊区亭江镇闽安西山村)人。 陈明良父母早逝,光绪元年(1875后),陈明良才17岁,经舅舅的朋友介绍,就到上海祥生造船厂做工,光绪五年参加反对法国监工的-斗争,被开除回乡。他愤慨之极,写道:“万里江山半壁黑,吾愿碧血洒千秋...[详细]
陈念祖(1753~1823) 陈念祖,字良友,一字修园,又号慎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生于江田溪湄村。祖居廊,字天弼。乾隆二十二年贡生,博学群书,尤通医理,在书塾执教。父廷启,号二如,修园四岁丧父,自幼随祖父习文学医。乾隆三十三年祖父弃世,修园白天采樵奉母,夜晚攻读诗书、医书,乾隆三十六...[详细]
陈屏繁(1919~1949年) 陈屏繁,学名陈炳华,化名何树植,闽侯县螺洲镇店前村(今福州市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民国23年(1934年),屏繁到福州西药房当学徒,第二年因药房倒闭而失业。民国29年到运输公司当职员;民国32年因公司倒闭又失业。民国34年经陈学仕、陈清官介绍参加中国共产...[详细]
陈清桂(1807~1883年),原名龙超,号远馨,出生于连江城关名医世家,为七世传人。同母兄弟4人,清桂排行第三。清桂幼承家学,博览群书,爱习弓马,善于骑射,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嗣应举未酬其志。遂继先祖医业,专攻岐黄,悉心钻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凡请诊者,笔金不计,难症不辞,且无不应手奏效,立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