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友 [公元1903年-1931年]

  • 韩世友,(1903-1931),安徽霍山人。生于下符桥附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任赤卫大队长。曾率队攻打龙井翁团,镇压了 头子翁宏尚,处决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团匪,大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1930年4月,受中共霍山县委命令率部在三尖铺一带,切断电话线,破坏道路,堵截溃敌和援敌...[详细]

韩献 [清]

  • 韩献,字公硕,号梦嫩。清顺治二年(1645)举人,任福建古田县知县。革弊政,恵爱及民。因解款银延期,降级归。著有《陟山堂诗文》、《事类崇辩》、《四书稽》、《春秋四传集解》等。曾主纂康熙二十年(1681)《六安州志》。 ...[详细]

郝敬原 [公元1916年-1932年]

  • 郝敬原(1916—1932),女,安徽霍邱人,早年受进步思潮影响,思想倾向革命。1931年2月,她在家乡大桥乡参加革命工作,不久担任六安县四区十八乡青年部长,同年8月调至皖西北道区任青年部长。这期间,她经常深入区乡村镇,发动农民群众、青年和妇女,建立农协会、妇协会、青协会和苏维埃政权,配合中国工...[详细]

何琦 [晋][公元292年-373年]

  • 何琦(292之前-373之前),字万伦,东晋庐江灊县(今霍山县)人,晋代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于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详细]

何桢 [晋][公元220年-289年]

  • 何桢(约220—289年间在世),字元幹,西晋庐江灊县(今霍山县)人。魏晋之臣,历任魏国弘农太守、幽州刺史、廷尉。入晋后任尚书、光禄大夫,与羊祜为莫逆之交。泰始八年(272年),曾任监军,征讨匈奴刘猛,多次获胜。有文学器干,时以文学著称。著有《许都赋》及文集5卷行于世。 ...[详细]

何胤 [南北朝][公元446年-531年]

  • 何胤(446年—531年),字子季,庐江灊县(今安徽霍山县)人,何点弟。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年八十六岁。好学,从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锺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起家齐秘书郎,出为建安太守。后入为太子中庶子,撰新礼。阴帝时,入山隐居以终。胤注百-一卷,十二门论一卷,...[详细]

何点 [南北朝][公元437年-504年]

  • 何点(437—504),字子晳。南朝梁庐江灊县(今霍山)人。何尚之孙,何铄子。11岁时,因其父患有疯疾,无故害妻,坐法而死。遂绝婚娶、宦情而隐逸,号“游侠处士”。博览群书,精通儒学,宋、齐、梁三朝相继多次征召,均辞之。信佛学,好文学,与孔稚珪、张融等为莫逆友,曾识拔丘迟、江淹。与兄求、弟胤皆为当...[详细]

何法倪 [晋][公元339年-404年]

  • 何法倪(339—404),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庐江灊县(今霍山)人。父何准为散骑侍郎,伯父何充官骠骑将军,族父何琦曾为太尉参军,外祖父孔夷为侍中、关内侯。其父何准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爵晋兴县侯。升平元年(357年)八月,法倪被立为皇后。 何皇后青年守寡,又没有儿子。孤苦一人居住永安宫。晋哀...[详细]

何国耀 [公元1909年-1930年]

  • 何国耀,(1909-1930),1924年在黄栗杪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时,与何云祥等同学仿照陈独秀在安庆组织“岳王会”的形式,组织“圣人会”,联络有志青年,学习新文化,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不久“圣人会”易名为“平民共觉社”,他在该社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曾学到的知识,思想觉悟逐渐提高。1925年,共产党...[详细]

何静波 [公元1909年-1932年]

  • 何静波(1909—1932)。早年入安庆法政学校读书。学习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和革命新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一系列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毕业,受党组织的派遣,与陈法益、严宏章等一同回乡,积极从事党的创建工作。先后在王家花屋、板仓、花滩河、道士冲、新铺沟一带组织农民夜校,宣传马...[详细]

何炯 [南北朝]

  • 何炯,字士光,庐江灊人也。父撙,太中大夫。炯年十五,从兄胤受业,一期并通《五经》章句。炯白皙,美容貌,从兄求、点每称之曰:“叔宝神清,弘治肤清。今观此子,复见卫、杜在目。”炯常慕恬退,不乐进仕。从叔昌珝谓曰:“求、点皆已高蹈,尔无宜复尔。且君子出处,亦各一途。”年十九,解褐扬州主簿。举秀才,累迁...[详细]

何求 [南北朝][公元434年-489年]

  • 何求(434~489),字子有。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何尚之孙。元嘉末年(453)曾为文帝挽郎,历官太子洗马、丹阳郡丞、太子中舍人等。与其弟点、胤均为当时知名学者。因其父有疯疾,无故害妻,坐法而死。父母双亡后,兄弟三人皆无宦情,隐居不仕,终身从事于教授生徒和学术研究。曾隐居吴郡、南涧寺、虎...[详细]

何云旺 [公元1899年-1931年]

  • 何云旺(1899—1931),早年在家读私塾,后到武汉读书。1927年毅然弃学,回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同年秋,他和宋钦典等人以道士冲为中心,在杨氏祠、歇马台、黄金山等地秘密发展农会和党团组织。1929年11月19日,西镇暴-动时,他和王贤叙等人带领农会会员抄了歇马台地主王宜峰的家,所没收的粮食和财...[详细]

何佟之 [南北朝][公元449年-502年]

  • 何佟之(449-502年),字士威,南朝梁庐江灊县(今安徽霍山)人。祖父何劭之,仕宋为员外散骑常侍。父何歆,在齐为奉朝请。佟之自幼好学《三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钻研经籍,手不释卷,所读《礼》论三百篇,都能大致背出。深受长于校勘古籍的尚书令王俭所推重,起为扬州从事,升为尚书祠部郎。齐明帝建武中,“...[详细]

何之季 [南北朝][公元452年-538年]

  • 何之季(452-538),何点弟。8岁居忧,曾师事刘瓛,习《易经》及《礼记》、《毛诗》。任齐建安太守,历官至中书令。后辞官,隐居若邪山云门寺。永元(499-501)中,征召为太常、太子詹事,皆不就。梁武帝即位,诏征特进光禄大夫,敕给白衣尚书。官禄皆不受。著书甚丰。 ...[详细]

何之元 [隋][?-593年]

  • 何之元(?~593年),字不详,南朝陈庐江灊县(今霍山)人。生年不详,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天监末,表荐之,因得召见。起家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五官掾。寻除信义令。太建中,历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谘议参军。及叔陵诛,之元屏...[详细]

何准 [晋]

  • 何准,字幼道。何充之弟,其女法倪为穆章何皇后。不乐仕进,州府征其做官,皆蜿蜒谢绝,终身不仕。家居奉佛,修营塔庙,不及人事,47岁卒。升平元年(357年)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兴县侯。 ...[详细]

洪伯常

  • 洪伯常(1891~?),名实,号有燔,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1年)二月初八日出生,洪世奇亲侄。在安徽政法学堂读书时,辛亥革命后国内动荡的政治形势及沈子修、洪世奇等对他影响很大,萌发了民主意识,倾向革命,追求进步。政法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三高、四高任教员、校长。曾同舒传贤等共谋建立民主政...[详细]

洪明贵 [公元1918年-2016年]

  • 洪明贵同志1918年7月8日出生,安徽六安人。1931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随红25军参加长征,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宣传员、看护、司药,陕北后方医院司药主任,太岳军区一分区卫生处医务主任、处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邢台眼科医院院长,湖北军区卫生部副...[详细]

洪世奇 [公元1881年-1927年]

  • 洪世奇(1881-1927),名必荣,字子翌,考入安徽法政学堂后受政治维新思潮影响,响应废除帝制,创建共和的辛亥革命,立志推行新政。他一生从事文墨生涯,曾主编《安庆日报》论坛专栏。在“六·二”惨案中,为替死难学生姜高琦等伸冤,他起草全部诉状和电文。因精通法学,文字功底又极为深厚,所起草的诉状和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