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宥先生,字仲密,石门县雁池乡苏家铺水晶庙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阴历3月13日,1982年2月7日病逝于台北。终年88岁。 家宥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伍传绶,晚清举人,任教多年,父亲伍经堂,字宾初,晚清拔贡。先生自幼随父蒙学,仰慕先贤。1912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乙班。19...[详细]
伍银德,1915年1月16日出生于石门维新镇古城堤一个农民家庭。 1934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7月加入中国0,并随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在部队历任连长、团部特务员、区队长、特务连连长、干部科一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教导队队长等职,参加了晋西北根据...[详细]
先生讳军次,名荣柳,号宅五,湖南省石门县水田岗人;生于民国七年(1908)农历八月十四日。向氏家族居故里,世代耕读,勤俭敦厚,邻里亲友,咸敬爱之。 先生幼承庭训,是礼知义。民国十四年(1925)毕业于石门中学,同年考入黄埔军校五期工科,十五年八月随军北伐,参加攻克武昌、南昌诸役,初建殊功。二...[详细]
肖忠贞,字伯享,沿市乡(今袁公渡)汲水街肖家台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7年1月22日)生,世代务农。3岁前后,父母相继病故。9岁时祖父谢世,舅父李抟九抚育成人。 忠贞天资聪颖,好学上进,曾先后就读于石门县立小学、中学,学业成绩优异。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是“五四...[详细]
肖祖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稀有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 1911年,肖祖炽出生于石门县白云桥乡北峪湾村一个农家。6岁启蒙于石门三高小。1921年随父肖九成到长沙求学于明德中学。1936年在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系毕业后,到芷江师范执教。19...[详细]
许宪章,1921年12月21日生于雁池乡杨柳里山河村,1935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9月加入中国0。 土地革命时期,许宪章在红二、六军团六师十七团二营当战士,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期间,许宪章参加了湖南大庸、桑植、溆浦、贵州石阡、修文、大...[详细]
杨万年,字镇亚,1901年生于皂市镇白沙渡村的一个书香世家。1925年夏毕业于石门中学,随即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任新编第4师第2团少校团副并兼第4营营长。1928年春,杨万年辞去营长职务,投效-“首都卫戍司令部”任上尉副官,旋即被擢升为特务营少校营长。 1930年,杨万年调任卫...[详细]
一九四六年八月,湖南省各界人士在石门隆重举行了“清末文学家阎镇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与会数千人,颂诗百余章,缅怀这位学者,一代宗师。湖南省主席王东原当场赋诗曰: 危微承道统,林下昔传经。 人望尊山斗,文章炳日星。 等身留著述,遗像寿丹青。 教译涵儒久,心香拜百龄。 对阎先...[详细]
公祖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其曾祖父易赓,字伯载,号懋卿,元元统二年(1334年)进士,赐翰林,官拜至户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治国事精核允当”,至正廿年致仕,明洪武二年(1369)迁永定天门山。祖父南一,字离明,元至正甲申年(1344年)恩科举人,后入翰林,洪武年间由永定县(大庸,今张家界)迁石门五...[详细]
游碧竹 (1939- )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石门县人,1939年7月出生于石门县磨市镇一个小商贩家庭。1959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化教员、图书管理员、文书。196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7月从部队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带职就读,任年...[详细]
袁荣贵,汉族,1938年11月出生于石门县蒙泉镇八方村。1949年9月至1953年8月,先后就读于袁家岗小学和蒙泉完小。1953年9月至1959年8月求学于石门一中,加入中国青年团。1959年考入贵州农学院,学习土壤农化专业,曾多次评为优秀团员。1963年9月至1983年5月在铜仁地区农业...[详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石门县的刘家峪(原名流霞峪)出现一件不寻常的事。曾当过县参议员、审议长、民团团总的一个家庭殷富的财主,却跟着儿子投身了工农革命,父子俩都是中国0党员。都在湘鄂边区担任过要职,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位父亲就是晚清秀才、贺龙的战友曾焕之,而其儿子则是威镇湘西北的0石门...[详细]
詹德权,1945年生,二都乡宝塔村人。1951年3月进入城关镇完小学习,1957年小学毕业后,考入石门一中读书。1963年中学毕业后考上湖南大学深造。1967年8月毕业后下放到辽宁盘锦农场。1970年2月加入中国0,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代理排长、技术员、师机关助理员。1979年起先后在军...[详细]
覃正登,1915年生,雁池乡覃家坪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0。经过长征,参加了雁门关战斗、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的瓦子街战斗以及解放大西北等战斗。在战声上9次负伤,8次荣立一、二等功,曾被援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两次荣获“人民功臣”勋章。在部队里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详细]
郑洞国,字桂庭,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市商溪河南岳寺村,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次年参加东征、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营、团、旅、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七七事变”后,相继率部参加保定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武汉大会战、昆仑关血战、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详细]
郑国,1919年生,磨市镇商溪河人。少年随母乞讨流离,定居白洋湖。1935年参加游击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湘西游击队副队长。同年8月,游击队编入红军,任红二军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干事,参加长征。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0。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技术-兼组织干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