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翰 元代词人。字周卿,晚年号西岩老人。邯郸(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御史台掾与王博文等为同僚。年事可能与胡紫山相近。他的诗词中有与赵孟□、卢挚等人的唱和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据《松江府志》说他在至元末年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当时灾荒严重,而租赋很重,以十万计,张之翰力除...[详细]
张之万(1811-1896)字子青,南皮南街人。四岁开始读书,十八岁进学。道光十九年(1837)丁西科拨贡。十九年(1839)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学习行走。二十年(1840)中庚子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会试,以一甲一名状元第,授翰林院修撰。 二十九年(1849)充任湖北省副才官。咸丰元...[详细]
张志远(1907-1943年)定县大五耨村人。农民出身,民国21年(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定县抗日游击大队长、独立营长、手枪队长和藁无县大队长。家贫,父早亡,母多病,兄弟3人以当雇工为生。入党后,阶级觉悟提高。在白色恐怖下,举办平民学校,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运动。虽屡受挫折,仍矢...[详细]
张仲素(约769~819) 唐代诗人。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详细]
瞻思(1278-1351) 元代学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位石家庄市东北)人,原为阿拉伯人,字得之。初就业于王思廉。1330年(文宗图帖睦尔天历三年),应奉翰林文字,未几辞官。顺帝(妥懽帖木尔)至元年间,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浙西、浙东廉访司事。曾多次平反冤狱,颇著政绩。他对经学、史学及天文...[详细]
詹益雄,男,1938年12月出生,广东灿头市人,0党员。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该校附属协和医院从事外科和-。1971年调宜都县医院,先后任宜昌地区-学会主任和副主任委员。1994年晋升为-专业主任医师。1995年到1998年被评为宜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湖北职工医...[详细]
赵秉文(1159~1232)金代文学家。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17岁参加乡试,27岁中进士。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赵秉文是金代重要的作家之一,诗、文、书、画皆工,自大安三年党怀英死后,即继而为文坛盟主。由于章宗后期沉湎声色,朝廷上下侈靡成风,浮艳尖新的文风随之而滋长。...[详细]
赵枫川(1915—1988),高邑县东驿头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先后任山西美协副主席,华北人民杂志社美术组组长,华北文联美术组组长,北京市文联秘书长,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市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常委、书记处书记、北京画院院长等职。 赵枫川幼时在家乡读小学...[详细]
宋太宗(939~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母亲杜太后。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在位共21年(976~997年),至道三年,59岁去世,庙...[详细]
宋太祖赵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国这块宁静的土地上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王朝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杨贵妃养子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详细]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详细]
赵南星(1550~1627) 明代散曲作家。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汝宁推官,历户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选员外郎。上 书陈说天下四大害,触犯时忌,乞归。万历中,起为考功郎中,主持京师地区的宦员审察,他罢黜-污吏,遭到讦谤,被严旨削职。光宗...[详细]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的早期活动不详。据《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详细]
赵世璞(1946--)国家一级演员,艺术委员会成员,余派老生。北京人。196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马连良、杨菊芬、李盛藻、于世义等。他嗓音宏亮,唱念俱佳。善演剧目有《四郎探母》、《失.空.斩》、《逍遥津》、《野猪林》。1968年毕业分配至北京京剧团,排演了《海瑞罢官》、《司马迁》、《雪映古...[详细]
赵士雷:生卒年不详。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观察使。以丹青驰誉一时,善作雁鹜欧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观。赵士雷(公元11世纪)〔北宋〕字公震,承平王孙,生卒年不详,曾任襄州观察使等职。善画湖塘小景,驰誉于时,师法惠崇,作雁鹜鸥鹭、溪塘汀渚有诗人思致,至其绝胜佳处,往往形容之所不...[详细]
赵襄子(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 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 出身背景 ...[详细]
赵葆秀(1948--)国家一级演员,艺委会成员,工老旦,梅兰芳金奖和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人。1959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先生,学习了《遇皇后》、《打龙袍》、《钓金龟》等剧目。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1981年拜李金泉先生为...[详细]
赵武灵王(约前31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元前326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时,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赵国四面强敌...[详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