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王朱颐坦(?-1594年),明朝第六代鲁王,端王朱观䊟的儿子。他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受封宝庆王,而他又在嘉靖三十年(1551年)晋封鲁王。朱颐坦和残酷荒唐的父亲不同,他有孝行,捐官邸中田湖,赈济贫民,辞日常俸禄,供给贫穷的宗族。皇帝前后七赐玺书嘉劳。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朱...[详细]
朱玉干(1906-1941) 原名朱国栋,1906年生于山东泰安市郊区徂徕镇北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1927年朱玉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朱玉干参加了著名的徂祖徕山起义。1939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成立了苏豫皖边区党委,朱玉干任社会科长。1940年鲁中区党委成立后,他又调任区党...[详细]
朱允治(1832~1912),菏泽城西北10里朱庄人。光绪初年外科名医。精炼丹,熟经络,以治内痈驰名城乡。其治内痈必据经络折量取穴决脓,极为准确。如治胆痛,患者为一壮汉,令将其缚于一株树上,使人在患者前磨一铡刀,朱在患者右肋下刺入针刀把脓排出。围观者究问其故。朱说:“因痈在肝下胆内,使用此法可令...[详细]
鲁靖王肇煇,1388-1466,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孙,荒王朱檀庶长子,母妃戈氏。 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十二日,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封为世子,至永乐元年【1403】三月初二日,始袭封鲁王。在王位六十四年,成化二年【1466】七月十五日薨,年七十九。为历代鲁王之最。肇煇死后谥号靖...[详细]
朱正履,朱学笃次子。受其父教诲,工擅书法。少年时就写一笔好字。当时县衙立碑书文都是由他承担书丹。其书法秀丽、劲遒,如铁钩银画,力透纸背。1885年考中光绪科拔贡,(定例擅书者才能中试)。所书小楷具有《灵飞经》神韵。曾书写匾额《泰岱东来作翠屏》悬挂光岳楼一层东侧,其手迹多已不存,现存者尚有《登光岳...[详细]
宗怀德(1917.05~1997.06)圣名若瑟,田庄镇宗王村人,生于世代宗教家庭。 1930年入周村天主教小修道院,1937年升入济南耀汉神哲学院,1943年4月开始传教。 1947年任教于济南安墩修道院,1948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1949年调任周村教区代理主教,1958年4月24日...[详细]
宗希云,男,汉族,1928年12月生,山东泰安人,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9月参加工作,初中。1945年9月至1952年2月为吉林省老头沟煤矿工人。1952年2月至1963年2月任吉林省蛟河煤矿采矿队长。1963年2月至1968年8月任蛟河煤矿党委委员、副矿长。1968年8...[详细]
邹渐鸿(1826~?),字仪可,清博罗公庄南坑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举人。由内阁中书任方略馆校对。1881年(光绪七年),授福建鹿港同知,地当台湾中路,渐鸿抑强扶弱,平息斗争,清理积案,捐俸资助书院中生徒的津贴费,治理本地土著,恩威并济,政绩为全台湾第一。1884年(光绪十年)秋,法国人侵...[详细]
左宏奇(1917—1999)曾用名李明武、李大同。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人。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文书,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二团特派员,三营总支书记、教导员,三四三旅政治部保卫股长、三旅直工处特派员,二三旅(郓北支队)政委兼郓北县委书记,基干三团政委,七纵六十团...[详细]
杨巍(1516—1608),山东无棣县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杨巍在明代担任过吏部尚书,故乡人习称为“杨天官”。 据《明史·杨巍传》记载: 杨巍,字伯谦,...[详细]
缪哲民(1905-1983),周江镇人。1938年入伍,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伦敦大学铁道交通管理系毕业。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视察、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交通处少将处长、-勤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部运输处少将处长。民国三十五年授少将衔。 ...[详细]
罗少彦 (1897-1934) 罗少彦,原名罗惠祖。1897年6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迳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利用他在梧州培正中学任国文教员的机会,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发动组织学生起来参加爱国反帝斗争,在梧州学生革命运动中产...[详细]
艾可叔,字无可,号臞山。江西东乡人。南宋诗人。艾可翁兄。与弟蕙山、弧山并称“三艾先生”。 咸淳四年(1268)进士。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 以诗文著称。著有《文江讲艺集》、《臞山集》、《钩玄篇》等诗文集,惜皆不传。清曾燠《江西诗征》辑存其诗,七律如《...[详细]
艾可翁,字元宪,号蕙山。江西东乡人。艾可叔弟。南宋诗人。工文词,善兵法。咸淳年间,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白鹭洲书院创始人,南宋爱国丞相)荐于朝廷,为为朝议郎。贾似道逐万里,目为同党,遂弃官不仕。隐居故里,从事诗歌创作,其中以抒-之恨者为多。 著有《蕙山愁吟》...[详细]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 艾性夫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详细]
爱新觉罗·溥煦(1828—1907),清朝宗室。爱新觉罗·绵德曾孙,爱新觉罗·载铭第五子,奉诏为爱新觉罗·载铨嗣子。咸丰四年(1854年)封辅国将军,寻袭定郡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薨,谥曰慎。 生平道光八年生于南府(即西单石虎胡同贝子宅),为载铭第五子。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定亲...[详细]
爱新觉罗·毓长(1851-1903),定慎郡王爱新觉罗·溥煦之长子,敏达贝勒爱新觉罗·毓朗兄。咸丰元年辛亥六月十七日子时生,母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尚书惠丰之女,同治六年十二月赏二品顶戴,十一年十二月封镇国将军。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十一日未时卒,年五十三岁。...[详细]
爱新觉罗·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即多罗敏达贝勒,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廿六(8月27日)生。字月华,号余痴,别号余痴生。晚清宗室、大臣。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六世孙,定安亲王爱新觉罗·永璜五世孙,定慎郡王爱新觉罗·溥煦之子。 光绪十二年(1886年)封三等镇...[详细]
爱新觉罗·全龄(1816年-1850年)爱新觉罗氏,清朝皇室,礼和亲王。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奉恩将军。道光元年(1821年),任礼亲王。谥和慎。子世铎,袭。同治间,授内大臣、右宗正。光绪十年,恭亲王奕䜣罢政,太后咨醇亲王奕譞诸王孰可任,举世铎对。乃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诏紧要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