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鸿庆(1925-?),男,汉族,南城镇丁坊村人,小学文化。1938年3月在夏津参加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飞机场站长等职。1940年随部队在河北参加百团大战,作战勇敢,被野战军129师记一等功一次。1941年援助新四军作战立一等功一次;1942年,在“一·二九”、“...[详细]
董伦(1323~1403年)字安常,明代恩县董家堂村,现武城县武城镇蒋王庄人。自幼酷爱诗书,遍读经史子集。洪武十五年(1383年),由张以宁推荐,董伦被召至南京任右赞善大夫。朱允炆继位后,拜董伦为礼部待郎,兼翰林学士,给皇帝讲授经、史、鉴等书,主持编纂《太祖实录》,皇帝亲手写了“怡老堂”匾额挂在...[详细]
董孟舒(1915—1940)昌江县四更镇(今属东方县)四更村人。孟舒刚满7岁,就进本村私塾念书。1930年,到昌江县第二小学读书。1935年小学毕业后,又到香港继续读书。1937年,从香港回家乡当义务教员。1938年初,出任昌江县第五小学校长。1938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更加积极工作...[详细]
董宪勋(1909—1936年),山东省肥城县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1935年11月下旬,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战斗中负重伤被俘后,生命垂危,敌人为了从她口中得到重要情报,决定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旧楼)治疗,派董宪勋等3名警察轮流监视。开始董宪勋不了解赵一曼...[详细]
董小吾,原名董慎吾,1920年出生于鱼台县谷亭镇和平村。抗战爆发时,正在山东省立滋阳(今济宁兖州)师范学校就读,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学生-演出队,为正在固守南京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和战区医院的伤兵慰问演出。南京失陷后,董小吾于1938年8月到达延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9年6月,加入中国...[详细]
董雪桥 (1881~1923年)名毓枚(又作毓梅),字雪桥,平度董家-村人。其父董振玉,清宣统年间新城县儒学教谕。董雪桥21岁考中庚子、辛丑并科(1901年)举人,肄业于京师大学堂,以知县分配至广西。当时张鸣岐任广西督抚,安排他任阳朔县知事。他到任后,深入体察民情,积极发展新政;平息金川-,...[详细]
董养性(1616—1672)字迈公,号毓初,乐陵城东董家村人。《乐陵董氏家乘》记载:董氏之先世居广川,仲舒公(董仲舒)即广川董氏之始祖也。传三十五世,讳秉贞,业儒术,于南宋迁于千乘地,隐居不仕,是千乘董氏之始祖也。秉贞六世孙讳才广,明初又西迁于乐陵县城东二里许,扩地四百亩,入籍于顺美乡五里七甲。...[详细]
董瑶林(1864~1933)字瑞芝,别号柳湖,德州城内德中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少时所作诗文多为时人赞赏。书法宗颜柳,7岁时临颜多宝塔,字体工整遒劲,已显书写才华,绘画尤爱竹兰。1883年(清光绪九年)考中秀才,1909年(清宣统元年)拔贡。他秉性耿直,不乐仕途,办私塾执教,闲暇以研习书...[详细]
1.人物简介董原坪,1938年农历6月25日生于临邑,德州市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协会会员。 2.生平履历1948年-1953年临邑县城关完小;1953年-1956年济南三中1956-1959年济南农校;1959年-1965年山东农科院1965年-1969年山东省农展馆;1969年-197...[详细]
段敬文同志1923年10月出生于山东莒县,1944年4月参加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莒沂县委、县抗联文书、秘书;汝南地委秘书股长;确山地委秘书科干事;信阳地委办公室秘书组长;确山县委副书记;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副处长;信阳地委秘书;援赞比亚农业组组长;洛阳地委副书记;河南省农委副...[详细]
杜承钧(1917~1986),小名杜炳昌,曾用名杜高扬、杨光星、杨广平,男,1917年12月生,浙江东阳湖溪镇后山店村人。1935年任小学教员,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因身份暴露,调任中共义乌西区宣传委员。区委书记。1941年10月,中共义乌县委改为特派员制,任义乌县联络员...[详细]
杜美如,女,杜月笙与京剧名伶姚玉兰所生的长女。 解放前东湖路叫杜美如路,知道上海大亨杜月笙的人比知道他的女儿杜美如的人要多得多。 1928年,杜月笙娶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京剧名伶姚玉兰为第四房妻,那时,杜月笙已经42岁了。49年,解放军节节获胜,当时年仅19岁的杜美如奉父亲之命去了香港,...[详细]
杜锡(1924~2003),男,汉族,夏津县东关村人。出生于祖传中医世家。系山东“三绝”之一杜炳文的后代,一生行医,通医痘疹、小儿科、妇科、外科等疑难杂症之术,每当疫病流行之时,舍药施医,贫穷者治疗从不受酬。尤精于医痘疹之术。凡经其所医者,皆应手而愈。其医德、医术闻名于夏津县及高唐、武城、临清...[详细]
杜祖远,山东即墨黄酒厂厂长,新华锦(青岛)即墨老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多次被评为系统内先进工作标兵、优秀管理干部称号,市级优秀政协委员,“市级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和“山东十大创新鲁商”称号。 人物履历1991年10月-2002年10月:在山东即墨黄酒厂历任车间操作工、班长、团委副书记、办公室秘书...[详细]
方暹,字孔昭,方瑛之子,1453年(明景泰四年)举人。秉性廉洁谨慎,1465年(成化初年)为南海知县。当时一个有权势的宦官出镇南海,横征暴敛,暹一次都没有应付他,并根据法令,把这个宦官的弟弟所夺民间女解救归家,宦官挟恨报复,而无隙可乘,只能责备方暹防海船不合规格。暹便称疾不干,屡次征召都不赴任。...[详细]
方瑛,字玉卿,明博罗罗阳镇横岗村人,1405年(永乐三年)举人。瑛与武周文等,跟从姚少师、解学士等,在文渊阁校勘典籍。经过四个寒暑,全书校勘完毕。这部书被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因请假超期,被任为宜山知县。宜山是民族杂处之地,向来难于治理。方瑛到任后,立下约束规例,恩威并济,发给百姓耕牛、种子,民...[详细]
房炳云(1915~1942)出生于博罗县显村禄岭村的一个富商家庭。1937年(民国26年)秋,考入中央军校(原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十五期步兵科。毕业后,随即被送南岳步校深造半年。1940年(民国29年)被派往湖南国民党军第九战区薛岳部辖下的兵站,先后任排长、副连长等职。其时,多次请缨对日作战。在大...[详细]
方豪(1894-1955),浙江金华人。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学生联合会及其后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的首任主席,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之一。 1919年,《巴黎和约》签订后,其秘密联络一部分北大同学,发动了以“内除-、外抗强权”为口号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 同年5月中旬,同天津 会代表杨兴亚...[详细]
房守士,字升甫,号备吾,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卒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万历丁丑(1577)中进士,是齐河县万历年间第一部县志的作序人。晚年因病告归,闭门扫迹,于县城西南筑“千楸园”,以藏书,课子为乐。年六十九,卒于家中房公任户部陕西司主事时执法如山,公正廉明,铲除-污吏,万民有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