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炯(1900—1937),小名元炯,字电岩,曾用名马良、王德、老马、阿木林、阿森,临海县(今临海市)城西宝藏岙人。临海县立小学毕业,考入省立第六中学,因参加 被开除。1919年,去上海澄衷中学学习。时值五四运动,深受革命影响。1922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参与南京学生、工人运动,不久参...[详细]
林正阳(1800—1858),字振运,号昼堂,玉环县城关西青街人。少有志,能骑射,武艺精湛,且有谋略。清道光初年投军,历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长期驻守定海、黄岩、玉环、瑞安、镇海、乍浦等海防要地。二十年(1840), 战争爆发,定海一度沦陷,不久收复,正阳时署定海营守备,建议筑土城以固...[详细]
柳苦民(1897—1930),原名志连,又名兆根,参加革命后改名苦民,温岭县(今温岭市)江厦岭脚村人。10岁丧母,15岁时父兄相继病死,给地主放牛,稍后以打短工、撑船、卖缸度日。1927年,由梅溪小学教师俞诗言介绍加入共产党。1928年1月,任中共温岭县委常委,分管武装工作,化名赵连福。同年秋,...[详细]
刘仁本(?—368),字德元,号羽庭,黄岩县(今黄岩区)羽山人。元末进士,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四年(1354),方国珍统辖台、温,应聘为幕僚,辅助方国珍创立基业。受命在庆元(今宁波)、定海、奉化兴儒学,修上虞石塘,建路桥石桥,办黄岩文献书院,修杜范祠。二十年,在余姚龙泉山仿兰亭建雩咏亭,...[详细]
陆蠡(1908—1942),学名圣泉,笔名陆敏、卢蠡、大角等,天台县平镇岩头下村人。1929年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1931年秋,至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任理化教员。喜科学与文艺,精通英语、法语,自修日语、俄语,业余从事翻译与写作,与同事吴朗西等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4年,至上海南翔...[详细]
陆翰文(1890—1948),临海县城(今临海市)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光复会。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加入光复军敢死队,参加光复上海、杭州与攻克南京等战役。1913年,接办私立回浦高等小学校,1914年8月,任校长。1916年,投入反袁斗争,被推举为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详细]
鲁穆(1381—1437),字希文,天台县城人。明永乐四年(1406)进士。任都察院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禀公执法,吏不容奸。常州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穆姻戚胡某贿金300镒,穆斥之:“汝岂不知我耶?使欲富则不须今日矣!”终置以法。晋江县有水闸4所,泄水可灌田数千顷,百姓赖以活命,而4闸皆...[详细]
吕师囊(?—1121),仙居县白塔吕高田村人。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北宋宣和二年(1120),仙居大旱,时值浙西方腊起义。三年春,饥荒严重,官府仍催逼税赋。三月十日,与白塔一带百姓千余人被征为县署送粮。至下石井渡口时,又饿又累,要求小歇,反遭押粮官毒打。忍无可忍,跃上高坎,挥臂怒...[详细]
牟大昌(?—1276),字逢明,号北黎,黄岩县(今黄岩区)茅畲人。幼读史传,慷慨有志,见宋室将倾,闻鸡起舞。南宋德祐二年(1276)一月,元伯颜攻陷临安,丞相文天祥义檄四方兵民抗元,大昌与侄牟天与召集乡里响应,浙东提刑杜浒荐举牟氏叔侄为正副将军。同年十一月一日,元兵南下,大昌率数百乡里少年扼守黄...[详细]
齐德夫(1904—1938),又名仁孝,曾用名李德夫、李达夫、钱非德、齐道甫。天台县城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在天台中学读书,受到先进思想影响,与同学去集市、船埠宣传反帝爱国道理,查检日货。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任支部书记。1929年初,去前洋潘...[详细]
齐汪(1404—1449),字源澄,号静庵,天台县城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授兵部武库司主事。六年,麓川(今云南省滕冲县)土司思任发叛乱,残杀百姓。奉命往南京、直隶诸卫征调一批精悍兵士,赴边境平叛。十一年,因功升兵部车驾司郎中。十三年春,思任发余部又骚扰云南境。再次奉命到四川调拨官兵,补...[详细]
戚学标(1742—1824),字翰芳,号鹤泉,太平县泽国(今温岭市泽国镇)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拔贡。四十二年,掌教县城鹤鸣书院。次年,应曲阜孔继涵邀聘,至孔府任教。四十六年中进士。五十九年,任河南涉县知县,一度兼理林县,捐俸钱疏浚境内任公渠。在任13年,体察民情,治有政声。因得罪学使鲍某...[详细]
齐召南(1703—1768),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天台县城龙门坦人。自幼颖敏,博学强记,尤精舆地之学。清雍正七年(1729)举为副榜。十一年,以博学鸿词荐。应征北上时,宿某邑宰署中,见架上有异书8册,请求借阅。次日登程,主人命持书去。召南称:“昨晚已阅迄矣!”主人不信,抽一、二册询问。顺口...[详细]
齐周华(1698—1768),字漆若,号巨山,又自号孤踱仙,天台县城龙门坦人。少年时即能诗文,议论宏深。清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朝廷将石门已故学者吕留良锉尸,其子吕葆中斩决,尽焚遗作,谓其有叛逆内容。为此撰《救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凶悍疏》,赞其著作“能阐发圣贤精蕴,尊为理学者有之”,指出朝...[详细]
屈晃(?—251),祖籍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汉末避乱南下,三国吴时居章安(今属椒江区)。初为郡吏,在职清廉,颇有政声。赤乌初年,擢为尚书仆射。志匡社稷,刚直耿介,以忠义著称于时。孙权为政日久,军兴频仍,赋役苛重,刑罚严酷,民离农怨。晃常忠言直谏,劝帝均息力役,爱养士马,抚恤百姓。孙权晚年,太...[详细]
屈映光(1883—1973),字文六,临海县(今临海市)东塍镇人。青年时在临海县城求学,结识杨镇毅、杨哲商、王文庆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杭州就读于赤城公学,加入光复会。三十三年春夏间,随杨镇毅回临海创办耀梓学堂,以响应绍兴大通学堂光复活动。不久,大通事败,先后充安徽督练公所书记、台州...[详细]
任旭(?—327),字次龙,章安(今属椒江区)人。幼孤弱而勤奋好学,长成后,清高绝俗,为乡里所推重。临海郡太守蒋秀慕名邀其出任功曹。蒋秀贪滥放肆,旭每直言规谏,见其无心悔改,辞职归里,闭门养身励志。后蒋秀事发拿问,前往送行,使蒋秀感愧不已。不久,地方官推荐为孝廉与郡中正,授职郎中,一概固辞不就。...[详细]
沈平(1919—1988),原名葛文祥、葛一蕉。天台县欢岙大余村人。中学读书时就关心国事,思想进步。1938年5月,赴延安就读于陕北公学分校和延安自然科学大学部。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延安保安处科员、热河省公安厅侦察科长、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社会情报站长、中央交际处保卫科长等职,...[详细]
石瑞芳(1901—1931),又名敬芬,参加革命后化名曹珍、张鹏等,天台县欢岙沙坑村人。1926年,天台中学毕业,任教下周小学。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被选为中共天台县委委员兼欢岙区委书记,6月任县委书记。在欢岙领导赎当斗争,杀死国民党天台县党部组织部长朱良庆。11月调任中共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