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1886—1975),红安县人。学名用威,号璧伍,辛亥革命时期改作必武。 董必武于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其间,与新老校友宋教仁、刘静庵、田桐、查光佛、黄侃等建立深厚情谊。1909年清廷授予拔贡学衔,宣统三年(1911)春,代其四叔任麻城高等小学堂教师。...[详细]
董瑶阶,男,(1894~1952) 汉剧大师,艺名牡丹花。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新里仁口)人。从师李老五、赛黄陂。清宣统三年(1911年)来汉入福兴班。声嗓清脆,唱、做、念、打兼容并茂,被誉为“花衫状元”。表演演风格工细明朗,刚健多姿,独踞汉剧贴旦首席近40年。汉剧名旦陈伯华得其亲授。 ...[详细]
董振 又名连生(1903—1927),字兴国,邓城人。9岁时入本村宁国寺和私塾读书。1914年,随叔父董曦辔到鸿文书院就读。1925年6月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到襄樊,董积极投入反帝-,成立了“五卅后援会”募捐,支持上海工人运动,不久,他同董曦辔、马游等进步师生发起了轰动全省的反教会运动,-...[详细]
段飞龙(?~?),字号不详,直隶永年(今河北永)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武进士第一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五日皇上两次谕旨,宣扬清代统治的武功,告诫八旗大臣要习满语,苦练骑射,以巩固统治。在紫光阁建立“下马必亡碑”。“下马必亡碑”后来移至武成殿院...[详细]
杜充(?-1141),北宋末南宋初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字公美。北宋哲宗(赵煦)绍圣间进士。钦宗赵桓靖康初,知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时金入南侵,因恐流之燕人为敌内应,尽杀之1128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宗泽死,他代为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留守,嫉贤妒能,又极其残暴自私,两河忠义军皆...[详细]
杜防进士及第后,历任起居郎、知制诰。因办事有方,辽圣宗太平年间(1021~1031)迁政事舍人,拜枢密副使。 重熙九年(1040),西夏国攻打北宋,北宋派郭稹前来通报,请辽出面与西夏议和,辽兴宗命杜防出使西夏,化解了矛盾。西夏如约退兵,双方各自归还了对方的土地。杜防官拜参知政事。由此引起了韩...[详细]
杜羔,洹水人(今河北魏县大磨乡杜枣林村),杜佑之孙。贞元初,及进士第,后历振武节度使,以工部尚书致仕。杜佑之孙。 羔有至性,其父任河北而尉卒,访父墓邑中,故老无存者,馆于佛寺。日夜悲泣。忽于屋柱煤烟下,见字数行,拂视之,乃父遗迹。云:我子孙若求吾墓,当于某村某家问之。羔哭而往,果有父老指其丘...[详细]
杜景俭(?-700),唐代武则天时期冀州武邑人。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详细]
杜锡瑞 1947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省直分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1998年被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 美术大师”(巧雕印钮类)、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出版有《杜锡瑞作品集》(书法)、《杜锡瑞精品集》(书法、...[详细]
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 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 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详细]
范邦彦,字子美,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太学生、辛弃疾的岳丈。宋钦宗靖康末年,邢州被金兵攻占,范氏家乡沉沦于金朝统治之下。后范邦彦举于乡,任蔡州新息县令,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因荒淫无道被部将杀死,范邦彦率众开蔡州城门以迎王师,并率全家南徙,驻家京口。是个...[详细]
方迪, 字迪、号白允,男,礼部尚书、左阁丞相。北宋通城县梓木里人(今黄袍山荻田),后迁后井(今黄袍八仙山左侧)。进士,礼部尚书、官至左阁丞相。“一门三进士”“祖孙三尚书”之一,系抗金英雄方琼祖父。为官清正廉洁,家风甚严,进士、户部尚书方琳系其子。方公其子孙后代遍布大江南北,犹以湘、鄂、赣、闽、台...[详细]
方琳,北宋通城县梓木里后井人(今黄袍山荻田湾),进士,户部尚书。为官清廉,家风很好,对子孙犹严。“一门三尚书”“祖孙三进士”之一,系礼部尚书方迪之子,兵部尚方琼之父。琳公一生正气! 方琳是北宋大诗人、江西诗祖黄庭坚好友,号称黄袍山下南北“方黄两才子”。...[详细]
方琼(1068—1126),原名端五,号益庵。累官兵部尚书,兵部大元帅、抗金英雄、岳飞之师。居住于义井(黄袍山荻田),后居住于梓木里新庄(现湖北省通城塘湖镇黄袍新庄村和荻田村的交界处:擂鼓坪桥旁不远处)。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方白允,进士宋朝左阁丞相,父亲方琳,进士及第,宋朝户部尚书。 方...[详细]
《五方元音》创著者-樊腾凤,隆尧人) 樊腾凤,河北邢台隆尧县西良前村人,以创著《五方元音》闻名全国。人物生平 樊腾凤墓碑记载,他生于明代万年29年(公元1601年),卒于清代康熙3年(公元1664年)。根据他的十代孙樊洛设介绍,樊腾凤是一秀才,清兵入关后,他积极参加反清活动,自为军师,联合本...[详细]
范炎,字黄中,邢州唐山(今河北邢台)人,辛弃疾之婿,范邦彦孙。绍兴中,南徒润州(今镇江)。炎以恩授亲淦主簿、德安司理、知晋陵。官宣教郎,湖南运司主管。年四十,以母老弃官归养。特授朝散郎、提举华州云台观。自号闲静先生,卒于家。有诗集,今不传。...[详细]
樊耀南(1879—1928) 字早襄,公安县涂郭巷人。他十八岁考中秀才,1904年由湖北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学习,接受了当时的革新思想。1908年毕业归国,正值慈禧、光绪逝世,政局动荡,樊不满现实,遂回公安家乡设馆教学。有人问:“以先生之人品学问,何不做官?”樊笑着说:“不为道(盗),宁作教”...[详细]
樊哲祥 (1908—1995)湖北省公安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政治部文印股股长、宣传队队长、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司令部参谋,红二方面军司令部第二科代科氏。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部秘书主任,三五八旅七一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