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瑞,1937年12月生,北京顺义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冶金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 1957年9月至1963年9月在清华大学冶金系焊接材料及设备专业学习。 1963年9月至1968年7月在清华大学冶金系焊接教研组读研究生。 196...[详细]
宋长庚(1918~1999)高阳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高阳参与组织抗日自卫团,后编入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独立团三营,历任抗日自卫团中队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七军分区博...[详细]
宋长兴(1917~1968)涞源下碾盘村人。1937年底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到北岳区党校学习。学习期满后回到涞源,曾任农会主任,区委书记。1939年,华北遭受罕见水灾,涞源抗日根据地受灾严重,加之日军频繁的“扫荡”抢掠,根据地的物资和财政经济空前困难。宋常兴...[详细]
宋飞女,1969年1月出生,河北人,汉族。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长,刘天华研究会副会...[详细]
宋鹤梅(1908~1930)博野小庄头村人。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8月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28年4月任县农民协会主任。在博蠡临时县委、博蠡县委领导下,先后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反豪绅村长、砸盐店、打盐巡、反验契、反决租、反“八厘公债”(年息八厘)、砸国民党县党部等斗争。 1930年...[详细]
宋化丰(1911~1947)字永隆,化名宋晓村。涿县(今涿州)冯村人。为涿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又为国民党员。幼年在涿县育才中学及通县师范读书,1930年至1936年在涿县以小学教师身份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与中共涿县地下党员李永茂及魏颂尧等利用北关庙会进行革命宣传、散发传单,...[详细]
宋怀欣(1902~1939)博野南白沙村人。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博野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之后,他在本村发展6名农民党员,成立了南白沙村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同年,又在南杨村、大营等村发展党员,帮助建立党支部。1932年全县共有农村党支部16个,宋怀欣帮助建立的占一半。1928年8月...[详细]
宋焕彩(1884~1966)字秀臣。清苑樊庄村(今属保定市南市区)人。少年时期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入保定北洋陆军练官营学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毕业后,在江西都督府任骑兵中校参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详细]
宋焕章(?~1947)河北霸州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城县(今高碑店市)大队班长、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等职。1940年2月10日,他率领三十一大队的两个中队进驻永清县北刘庄。翌日清晨被300多日军包围,敌我力量悬殊,村周围是开阔地,如突围有被全歼的可能...[详细]
宋金刚(?~620)上谷(治今易县)人。隋末起兵造反,众至一万余,与魏刀儿连结。唐武德元年(618),魏刀儿被窦建德攻灭,宋金刚援救魏刀儿战败,率4000余人西投占据马邑(今山西朔县)之刘武周,因善于用兵被封为宋王,主掌军事,并分得刘武周一半家财,遗弃故妻,娶武周之妹为妻。次年,向武周献策取太原...[详细]
宋景星(1918~1943)博野白塔村人。自幼家贫,只读过三年小学,未成年即外出打短工。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博野县四、六区区委书记。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进行残酷“扫荡”后,曾经在抗日阵营中的小豁子,投靠程委据点的日军当了特务,经常带领日伪军搜捕抗日干部,并不断怀揣...[详细]
宋克章(1924~1992)博野人。1939年在家乡参加青年救国会,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中军区九分区宣传科任宣传员。1941年到冀中军区摄影科学习摄影。1943年初被选送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三十四区队任政治副指导员。翌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先后任冀中分区、野战军八旅、独立七...[详细]
宋林(1917~2005)新城(今高碑店)大高村人。1938年4月参加抗日部队华北民众自卫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游击支队第四大队政委。1943年先后在合水县抗大七分校一大队二队和豹子川抗大七分校二大队一队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45年起,历任人民解...[详细]
宋洛曙(1887~1932)蠡县宋家庄村人。出生于佃户,10岁给地主当小长工。他秉性刚直,好打抱不平。1925年参加了北方农民协会,从事农 动。1926年10月,宋洛曙、宋志亭、宋宪章三人在本村组织贫雇农80余人,成立宋家庄村农民协会,宋洛曙任会长。1927年3月,由曹承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详细]
宋双来:男,汉族,1926年4月生,河北武强人,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 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武强县游击小队战士、通讯员、游击大队警卫员、班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第3纵队12旅3...[详细]
宋扬(1918—2004)汉川南河乡姜岭村人,自幼受家乡的淳朴民风影响,乡村谐趣横生的放牛歌、民间小调、栽秧歌、花鼓戏、汉川善书的优美曲调薰陶着他,使他早早地孕育音乐细胞,奠定歌曲创作的基础。1937年,宋扬正在读中学,受家乡抗日大潮冲击,毅然弃学从戎,考入武汉军委会战时工作干训一团。一年后,擅...[详细]
宋增娣(1957~1985)女。定县(今定州)李亲顾村人。小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到失学的困难同学家中送鞋和衣服,感动的家长让孩子继续求学。连续6年帮助无亲人的彭秀菊老人洗衣做饭扫院子,老人患病后用自己的零用钱为老人买食品。“文革”期间父母受冲击,她也受岐视,下乡插队。 下...[详细]
宋正德(1904-1930),男,老河口市牌坊街人。1923年入湖北省立襄阳第十中学读书。在校期间,受到当时任校监的共产党人谢远定的教育和影响。1925年夏,鄂北开展了大规模的-,宋积极投身于这一爱国行动,和同学们冲破反动-阻拦,走上街头查禁英、日货,并据跟反动封建官僚襄阳县长叶于蕃作斗争。是年...[详细]
苏锋(1918~2007)河北灵寿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2月任中共冀热辽区第十六地区委员会常委、社会部部长,冀热辽区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安科科长、公安局局长。1948年11月任中共冀东区秦榆市委委员、公安局局长。1949年3月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委员。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