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相传姓仉(zhǎng)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仉村 ) 人。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又清·...[详细]
蒙恬(?~公元前210年),齐人。秦朝著名大将。刚毅忠信,治军严整。曾率重兵抗击匈奴,威震边关;又曾亲督修筑万里长城,名播朝野。他克尽职守,为秦王朝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恬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蒙骜战国后期自齐国投奔秦昭王,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起,为秦将,功绩累累;其父蒙武,是秦朝...[详细]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家世背景 蒙武出...[详细]
明代宗(1428—1457)朱祁钰,汉族,明朝第七代皇帝,在位8年(1450—1457)。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明宪宗朱见深之叔。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后,被封郕王。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也先,结果在土木堡被俘。消息传来,皇太后命王监国。不久瓦剌以英宗要挟明朝,于谦等人为绝之,于是...[详细]
刘参(?—前162年),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三子。 汉太宗孝文皇帝三年(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 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次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刘参号遂易为代王。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代王藩系从...[详细]
字仲诏,号石友,又号石隐庵居士,原籍陕西安化,米芾后裔。徙居燕京(今北京),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宫篆法,也有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书迹流传甚多。右图《湛园花径诗》为大字行书,在当时较为少见,其书运笔迅疾,沉着爽利。《书史...[详细]
慕容延钊,字化龙,生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 908年)或贞明二年( 916年),卒于北宋乾德元年( 964年),太原(分属山西)人,北宋初军事将领。 慕容延钊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慕容章官至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史。慕容延钊在少年时代就以勇敢干练闻声,后汉时他为枢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代汉建周后...[详细]
聂大年(1402~1455) 明代文学家。字寿卿。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博通经史,亦善诗、词。宣德末,为仁和县教谕。景泰六年(1455)荐入翰林,不久病逝。聂大年当时以填词著称,但其多数词作内容偏枯,风格绮靡,境界狭小,实际成就并不显著。只有少数词作尚能较形象地吐露情愫,如〔卜算子〕杨柳小蛮腰...[详细]
牛光斗,明,凤县人,恩贡,任河南省开封府丞。父牛彩,贡生,官四川成都府教授。 崇祯年间,李自成部决河堤,城被水淹,牛光斗作筏拯救溺水百姓,捐俸设粥厂救济灾民,修复河堤,安抚百姓,因功升开封知府。1644年明亡,辞官归里,讲学于凤州洪利寺。 ...[详细]
牛弘(544—610年),字里仁,男,隋代安定郡鹑觚县(今长武县)人。祖父名炽,曾任郡中正。父名允,后魏出任侍中、工部尚书,封临泾公。本姓寮,赐姓牛。 牛弘幼时,聪颖好学。北周出仕作官,初任外府记室内史,继改为纳言上士。专掌文翰,甚有美称。加封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掌管记载帝王言行录。后袭...[详细]
农夫(1904-1934):田阳县那坡镇万平村人,早期参加领导-和农-动,百色起义后,任恩阳县革命委员会农民委员和县苏维埃0主席;1930年2月后调到红七军政治部,任十九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随军北上,到达中央苏区后参加反围剿战斗,不幸中弹牺牲。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江启泰 (19...[详细]
欧阳兰馨(1910-1930):田阳县百育镇濑觉村人。1929年跟随黄治峰领导的农-动,深入村屯宣传革命道理,任恩阳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百色起义后,随红七军主力出发,做宣传后勤工作;1930年7月遭土豪逮捕杀害。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叶紫 (1910~1939) 湖南省...[详细]
永新革命的播火人——欧阳洛 欧阳洛(1900~1930年) 欧阳洛,字仲廉,化名毛春芳、孟之富。江西永新人。民国11年(1922年)进南昌第一师范求学。积极参加由方志敏等领导的反对江西军阀的斗争。民国1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4~16年间,在江西吉安永新从事革...[详细]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著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品。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表...[详细]
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 欧致富同志是广西田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百色起义,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特派员、营长、随营学校校长、副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详细]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详细]
潘宪甫(1900-1932):田阳县百育镇新民村人,1928年10月加入中国0,参与策划和领导“二都-”;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担任奉议县临时苏维埃0第一任主席;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留守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1932年9月病故于百育百曼山上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王...[详细]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 ,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视行营中军,还朝后与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详细]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北周汾州刺史裴伯凤之孙,上仪同裴定之子,隋朝末年将领。开皇初年,担任隋文帝的侍卫,后来从军参加灭陈朝和攻打吐谷浑、靺鞨的战争。因所立战功,授任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镇压占领洛口的瓦岗军时,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投降李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