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逼死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详细]
惠洪(?~1128) 北宋僧人、诗人。字觉范。筠州(今属江西)人。俗姓喻,14岁时父母双亡,依三峰□禅师为童子,19岁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得度,冒惠洪名。后被诬为伪度牒,责令还俗。丞相张商英特奏再得度,郭天信奏赐宝觉圆明禅师。因此往来于张、郭之门。政和元年(1111),张、郭得罪,惠洪亦刺配崖州...[详细]
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中国东晋时人,雁门郡楼烦县人 (今山西宁武附近) ,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详细]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详细]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详细]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汉族。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详细]
胡润芝(1928——2005), 字佑璋, 号任之, 因得吴昌硕刻“茀堂”二字印, 又号茀堂(盖“茀”者野草塞路之谓也,与自己的身世甚为相似。我是在塞满野草的路上艰难地走过来而又继续艰难地走下去,因又自号“茀堂”----胡润芝语), 江西婺源人。他曾为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详细]
呼延赞(?-1000年),阳曲县呼延村人(现为太原市北郊区),北宋著名将领。后周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琮之子,呼延赞少任骁骑兵,宋太祖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受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 乾德二年(964年),随王全斌讨伐后蜀,担任前锋,身受数处创伤,以功补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任呼延赞...[详细]
韦思安,唐朝驸马,出身雍州韦氏,即后来的京兆韦氏,雍州(今陕西西安)人。 韦思安,唐朝驸马,官职岚州(今山西岚县)刺史。 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晋安公主,与公主陪葬昭陵。 在政期间对百姓照顾有加,减少他们的劳役,深受当地老百姓们的尊敬。 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详细]
贾逵(30~101年),字景伯,东汉学者,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亲贾徽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的学生,造诣颇深,著有《左氏条例》一书。贾逵在父亲的教诲下,自幼埋头读书,专注于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之间。20岁左右,他已能背诵五经正文和《左传》一书。后来,他终于继承...[详细]
贾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 ,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汉末三国时期名臣。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曾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运河,称为“贾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战中,率军救出曹休。去...[详细]
贾汉复,字胶候,山西省曲沃人。清康熙年间任兵部尚书,总制川陕。康熙三年(1664)秋,巡视汉南,怜连云栈道崎岖,捐金募工,亲授计划、策略,引荐关南分巡使范发愚共商修栈道之策,命参戎李承恩、司李曾王孙监督管理施工事宜。自煎茶坪抵鸡头关,绵亘600里,剔险披隘,尽成坦途。共用营兵、驿夫、各匠69...[详细]
一、春秋时期晋国将领 贾华,春秋时期晋国将领。晋献公派其往二屈讨伐夷吾,夷吾往梁国逃走。 二、《三国演义》人物 贾华贾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贾华小说中其身份为孙权的部将,使一杆方天画戟,曾于孙权初次攻合肥时与宋谦共同护卫孙权。此后吴国太与刘备...[详细]
贾南风(公元257年-公元300年),别名贾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公元290年,司马衷继位为帝,贾南风被封为皇后;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贾南风诛杀外戚杨氏集团、树立党羽、谋害太子司马遹。最后导致“八王之乱”,将她到金墉城,又废她为庶人,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人物生...[详细]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成年后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来往湘、鄂等地。30多岁时,在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氏很赏识姜夔的文才,便把侄女嫁给了他。随后姜夔依萧德藻寓居湖州(今属浙江),卜居弁山白石洞下。经萧德藻...[详细]
蒋士铨(1725~1784) 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辞官后曾主持□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蒋士铨是乾、嘉时期一个有影响的诗人,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写诗自称15岁学李商隐,19岁改学杜甫、韩愈,4...[详细]
蒋士奇(1864—1947),字伯清,德里村人。自幼聪颖,读书勤奋,12岁读完《四书》、《五经》,不少篇章能全文背诵。因13岁父故,16岁母亡,按清例在家“丁忧”,耽误了6年韶光,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30岁才参加乡试中举。大主考在他的考卷上朱批:“博大昌明”、“深宏肃括”。蒋中举后,被荐恭...[详细]
焦遂,唐朝人,平民,以嗜酒闻名,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等人为酒友,并称“饮中八仙”(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 -史籍记载 杜甫《饮中八仙歌》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相传焦遂口吃,但据唐代袁郊所撰《甘泽谣》陶岘条,有布衣焦遂,而无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