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 [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陈郡项人,现河南省项城市。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详细]
周新武 (1916—),原名周晓乐,又名周德成,息县城关人。 1929年,周在息县第一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开封)。受国文教员潘田言、胡齐民 (皆为0党员)的教育,于1930年夏参加“革命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同年8月,在散发反帝反蒋传单时被捕入狱。1932年10月,保释...[详细]
周叙(1473~1557),字子厚,祖籍河南息县人。祖父明成化时任九溪卫指挥使,随定居在今临澧境内。叙从小读书识礼,能诗善文;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善于骑射。弘治二年(1489)年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取进士,授大理寺右评事、右寺丞,执掌朝廷刑律,审判各种案件,并结合实践著有《钦恤录》。他...[详细]
周宣王,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时间(前827 -前781 )。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厉王时国人-,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 。 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 , 使太子得以脱身。共和十四年(前828) ,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 ),大臣拥...[详细]
周燕,宇少卿,西汉汝南郡安城(今属平舆)人,是汝坟侯周仁之五世孙。汉宣帝时,燕任郡决曹掾。一次,汝南郡守正准备枉杀一囚徒,作为监斩官的周燕向太守直言劝谏。狡诈的太守置之不理。杀了囚犯,又罢了周燕的官职。当看到被囚的家人到处-,又都被太守抓去拷打,周燕再次向太守求情,说:“我甘愿把这些囚犯的冤屈...[详细]
原名周起应,湖南省益阳县人,1908年11月出生于益阳赫山区新市渡镇一个名门望族。2岁丧父,少时延师教读非常用功,思想活跃。10多岁时,砸碎周家神龛和菩萨,被族人视为不孝。启蒙老师认为“非池中物”,力荐他去县城一所教会学校读书。不久考入长沙湘雅中学,受到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影响。1926年考入上海民...[详细]
周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原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继位,但他懦弱无能,被懿王叔孝王夺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诸侯又依据父子子继的定例,扶立他为帝。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详细]
周永年(1730—1791),字书昌,济南历城人,曾读书于佛峪林汲泉畔,故自号林汲山人。清代学者,藏书家,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议人。周永年青年时代即嗜读书与藏书,1771年举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协助纪昀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成后,由纪昀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简明目录》,周永年...[详细]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在位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详细]
周玉清,1946年农历6月24日生,隆回县南岳庙乡人。1968年9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1971年9月加入中国0,先后任邵阳地委宣传部副科长、地委秘书长、0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1990年11月被选调到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先后任群团组负责人、副组长、组长、调研室副主任。1998年至今先后...[详细]
周昭王中国周朝-王。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详细]
周柱臣 (1885—1970),学名鼎立,曾用名肇溪,字柱丞,息县城关人。 1893年,周入私塾读书,1904年入县立高等学堂,1908年入师范传习所,加入同盟会。1909年,开办织染实业公司、协益永文具商店和阅览室,掩护反清革命战士。民国0成立后,周任息县公款局局长。1913年,孙中山发动...[详细]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详细]
朱宸濠(1479——1521)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初,封上高王,弘治十二年【1499】,袭封宁王。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武宗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北京,废为庶人,伏...[详细]
明代四谏士之一庄昶 庄昶(1436-1489),字孔阳,号木斋,浦镇东门人。明翰林四谏主要人物。因遭廷杖谪落,后卜居定山二十年,世称定山先生。 庄昶“自幼豪迈不群,嗜古博学”,正统十四年进入县学为生员。景泰七年乡试中举。成化二年,赴京会试,并参加殿试,中进士及第,举翰林院检讨。 明宪...[详细]
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带),实居穷桑,七母女枢因感“瑶光”而生,十岁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都于帝丘(今濮阳县西南)。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号为高阳氏,列为五帝之一,死后葬于动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今内黄县三杨庄西)。 ...[详细]
专诸,生卒:(?-前515),亦称:鱄设诸,籍贯:春秋时吴国堂邑(今江苏-县),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 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详细]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0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 朱德1905年,19岁的朱玉阶到县上参...[详细]
朱鼎延 (1603~1669)字元孚。清初兖州平阴人。明代永嘉侯朱亮祖的后裔。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进士。清顺治初年被经巡抚方大猷举荐为礼部主事,又迁郎中,考选云南道御史。后任太仆寺少卿、左右通政、太常寺卿、通政使、工部左右侍郎,督修乾清宫,竣工后晋升工部尚书。以母病乞归,奉养十余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