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阶(1856~1925) 赵星阶字瑞平,世居西街(今郑州西大街)。是清末民初郑州教育界名流,新学倡导人之一。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人,历任鹿邑、扶沟、临颍等县教谕怀庆府(今沁阳县)教授,郑州东里书院山长,开封优级师范学监,汝南师范教员。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东里书院为郑州官立...[详细]
赵壹,东汉灵帝(一六八——一八九年)时名士。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人。为人恃才傲物,不受征辟。他曾几次受诬陷几至于死,赖友人拯救得免。因作《刺世疾邪赋》,抒写他对世事不平的愤激之情。原有集二卷,已佚。另有《穷乌赋》,见《后汉书》本传。疾邪诗(二首)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顺风激靡草...[详细]
扎西草 女,藏族,玛曲县尼玛镇人,中国0党员。 2001年2月12日被甘肃省司法厅评为“二000年度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01年5月被0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授予“1999~2000年度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01年6月被甘肃省委办厅、省人民0办公厅评为...[详细]
闵贞:(1730--1788年尚在)字正齐,江西人,侨居汉口镇,曾流寓 扬州。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有关于他的记述。其父母早死,为追 写双亲遗像,奋发学画,人称〖闵孝子〗。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多 作写意,笔墨奇纵,偶有工笔之作。人物画最具特色,线条简练自然, 形神逼肖。当时求他作画的人很多...[详细]
郑成功,原名森、幼名福松,字大木,号明俨,南安石井人,明天启四年(1624)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户市千里滨。父郑芝龙,母日本长崎平户市田川氏女。明崇祯三年(1603),成功7岁,自日本回安平(今晋江安海镇)求学,取名森。 成功11岁时曾依塾师“洒扫应对进退”为题作文,写下“汤武之征诛,一洒扫...[详细]
郑道昭(?——516),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北魏荥阳开封人,著名书法家,魏碑体鼻祖,曾 任光州(汉今莱州市)刺史。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魏孝文帝时始为官,历任秘书郎、秘书丞兼中书侍郎、中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监祭酒、秘书监、荥阳邑中正,永平年间出任光州刺史兼平东将军。任职期间,政务宽厚,不...[详细]
覃正登,1915年生,雁池乡覃家坪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0。经过长征,参加了雁门关战斗、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的瓦子街战斗以及解放大西北等战斗。在战声上9次负伤,8次荣立一、二等功,曾被援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两次荣获“人民功臣”勋章。在部队里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详细]
郑洞国,字桂庭,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市商溪河南岳寺村,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次年参加东征、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营、团、旅、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七七事变”后,相继率部参加保定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武汉大会战、昆仑关血战、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详细]
郑国,1919年生,磨市镇商溪河人。少年随母乞讨流离,定居白洋湖。1935年参加游击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湘西游击队副队长。同年8月,游击队编入红军,任红二军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干事,参加长征。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0。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后方医院四所政治指导员,技术-兼组织干事,...[详细]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水利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详细]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少时便立志习隶习,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清方朔《曹全碑》跋:“国初郑谷口山人专精此体,足以名家,当其移步换形,觉古趣可挹。至于联扁大书,则又笔墨俱化为烟云矣。”他倡学汉碑,对后来...[详细]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详细]
郑集(号礼宾):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教育家。生于1900年,四川省南溪县人。1917年毕业于县立高级小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大学生来南溪演讲革命道理,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启发,决定寻求科学救国之路,先后求学于四川茶务讲习所和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改称中...[详细]
郑金声(1879~1927.11.6) 原名郑嘉涟,字振堂。历城县北辛店村人。家境贫寒,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经乡亲介绍来济南城里,先后在中药房、鞋铺等学艺。后因与老板发生争执被解雇还乡。失业后,曾一人跑关外谋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投入袁世凯新建陆军武卫军当兵,三十年(1904年...[详细]
郑廷玉 元代戏曲作家。彰德(今河南安阳市)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杂剧23种,今仅存 5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另有一种《崔府君断冤家债主》,但一说为无名氏作。郑廷玉的不少作品表现了万事前定、富贵在天的...[详细]
晚清时,石门出了覃远琎、黄照临、郑协吾三大名宦,个个政绩卓著,名垂青史,他们那勤政为民刚正不阿的故事一直在石门民间传颂着,这里单讲郑协吾。 一 郑纪略,字禹城,号协吾,清道光二年(1822,壬午)二月十六日出生于石门商溪河(今磨市朝阳村),他的第二十代祖叫郑南琰,原籍江西吉安府吉安县,是...[详细]
郑学印,1935年12月出生,山东省章丘市人。 1955年9月,郑学印在沈阳参加工作。1955年9月至1958年3月,在沈阳112厂任技术员。1958年4月至1980年1月,在法库县农机局任修建科科长。1983年9月至12月,任法库县第一工业局副局长。1983年12月至1985年7月,任法库...[详细]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 钟繇,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 相传小时候有次和亲戚出去遇着个算命的,相者说:“此童有贵相,然而会遭水厄,小心啊。”结果没走几里,过桥...[详细]
中丁,生卒年不详,一作仲丁,太戊子。太戊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狄泉。中丁在位时迁都于敖(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一说在今河南省荣阳县东北)。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其中的兰夷进攻商朝,中丁出兵击退兰夷。中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商朝一心度中衰。 仲丁,姓子名仲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