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1609—1676),原名汉彩,字公绚,号天烛。义乌县青村(今义乌市塘下洋村)人。清朝康熙年间,从征陕西、山西、湖南、广东、广西共30余年,功绩卓著,官至鸿胪寺卿。 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十月初四,金光生于乌伤青村。自幼聪颖好学,无论是经史百家、历代典章,还是伏羲、神农的医药、占...[详细]
金汉蕙(1607—1652),字公树,号湘邻,明金华府义乌县凌塘(今义乌市稠城镇)人。官至广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分守右江。柳州失守被俘,宁死不屈,殉节于敌营之中。与族兄金汉鼎为同科进士,名动六馆,人称“金氏二雄”。 金汉蕙出身于官宦人家,其伯父金世俊乃明末一代名臣,被崇祯皇帝誉为三清官之首。...[详细]
金汉鼎(1614—?),字公铉,号紫汾。义乌赤岸人。他虽非名卿显宦,却因清高耿直、敢言直谏、政绩卓著、志行超逸,而被世人所称道。与族兄弟金汉蕙系同科进士,被称为“金氏二雄”。 名门望族 金氏是义乌的名门望族。元代的理学大儒金涓、钦赐“清慎”玺印的清官金德孚、明工部右侍郎金世俊、抗倭名将金...[详细]
金世俊(1573—1658),字孟章,号稠原,义乌县北门凌塘(今义乌市稠城镇)人。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明崇祯皇帝于御屏上 书天下三清官时称他为首。以工部侍郎致仕。他精通理学,一生著作颇丰,有《四书宗贯录》、《宁我录》等传世。 少年好学 金世俊父名金文亮,字汝宏,号寅所,自幼熟读《四书》...[详细]
金义勇,男,1937年生于义乌尚经村。曾就读于尚经小学、义乌中学、金华二中,1960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相继在江苏省启东农科所、启东农林局、南通地区(市)农林局从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1996年由国家人事部、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南通地处苏中平原,滨江临海,向以棉花高产驰名,...[详细]
金允文,1904年3月出生于义乌城内荷花心21号。193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四门主课助教。后去津浦铁路机务处筹建化验室,分析化验煤水油金属和蓄电池材料。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南下,化验室迁往湖南株州,后遭日机轰炸,又迁往湖南彬州深山密林中。不久,便去港九荃湾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南华铁工厂化验室...[详细]
季慎水,1942年出生,义乌稠城黄杨梅村人。中专文化职称农技师,1949—1956年,黄杨梅中心小学毕业,1959年江西共大毕业,返回义乌一直在农村担任基层干部达40多年。率先带头承包集体耕地55.5亩,大搞农业规模经营,坚持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连年稳产高产。10年累计向国家投售粮食20余万公斤...[详细]
季始荣(1920—1992),义乌留雅村人。1935年毕业于义乌中学,1938年毕业于金华中学,并考入国防医学院。因日军侵华,冒着战火赶往贵阳上学。1943年,于国防医学院毕业后,即在国民党部队后方医院工作,从昆明至九江。1948年,因厌恶内战,脱离军队医院。原想在家乡自开诊所,未果。1949年...[详细]
季文德,中共党员。1920年1月生于义乌外柳里村。1932年夏毕业于义乌县立绣湖小学,1935年夏毕业于义乌县立初级中学。从小在义乌接受教育与民情的熏陶,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1939年夏毕业于浙江省立金华中学高中部,1943年夏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中学高级教师,1986年获...[详细]
康植(1196—1250),字子厚。南宋婺州义乌县稠岩(今义乌市后宅镇曹村)人。南宋理学家徐侨的高足,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时事,触怒权臣,险遭死罪。他勤政为民,卒于赴任途中。 康植祖居金华含香。父亲康仲颖,字蕴之,和徐侨有同年之谊,又是淳熙十四年(1187)的同科进士,故私交甚厚。康仲颖考中进...[详细]
李邦宪,中共党员。1954年7月生,义乌徐村李宅村人,定居金华。现任金华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金华市气象学会理事长。 曾先后就读于隔塘完小、徐村初中、义乌中学,1973年7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5年10月被招聘为义乌隔塘学校的民办教师。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详细]
李保根,中共党员。1945年10月出生,义乌苏溪蒋宅人。1963年9月应征入伍,通信指挥学院本科学历。曾任军区通信总站技师、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参谋、军区长途线路总调度室主任、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现任军区通信支援办公室主任兼工程师。 入伍后一直工作在通信战线上,具体组织实施了本区范围“580...[详细]
李其华,中共党员。1936年8月出生于义乌稠城篁园村。研究员。1955年义乌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机械系机器制造及刀具和电子计算机专业,1959年10月因国家需要提前毕业选送进清华大学附设工程力学研究班攻读空气动力学专业,1962年1月研究生毕业后进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详细]
刘家泽(1904~1989),又名刘忠云、刘德华,男,1904年9月生,义乌贩田朱村人。1921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求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思潮,追求革命。曾与进步同学一起,发起组织“新村社”。1925年七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厦大学。1926年底,义乌县建立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民党义乌县党部,...[详细]
刘俊杰,1941年1月出生,义乌柳青放生塘村人,现定居甘肃省兰州市。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兰州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主任。曾在义乌柳青小学、树国中学、金华一中上学。195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建筑系本科,1962年毕业后参军。先后在野战部队当兵代职锻炼,在兰州军区司令部、兰州军区后勤部...[详细]
刘礼生(1907-1934),男,中共党员。义乌畈田朱车路村人。1907年出生。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时,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学生们的极大愤怒。暑假,正在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就读的刘礼生与杭州、金华、严州等地回乡的进步青年学生一起,组织“旅行宣传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到稠城、佛堂、苏溪、廿三里、上...[详细]
刘胜洲(1915~1991),男.1915年出生.山东沂水人,初中文化。1935年参加中共党组织 活动,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历任部队战士、班长、排长、大队附、连长、副营长、军分区股长,武装部部长、莒县县委委员等职。1949年2月随军南下,1949年5月至19...[详细]
刘仕龙(1196—1264),字时甫,南宋抗元将领。刘仕龙登进士做官后,多数时间都处在抗击蒙古军的前线。他力主抗战,刚正不阿,敢于同主和派权臣作抗争。他忠于职守,身先士卒,最后战死沙场。 刘仕龙出身于官宦世家。仕龙曾祖刘豪曾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担任平昌州知州。刘仕龙在家中排行第五,父亲是刘祖尹。...[详细]
刘显祖,中共党员。1935年1月出生义乌柳青青溪村(山口富)人,现定居北京。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少年时期正值民族灾难深重的抗日战争年代,历尽苦难。1947年高小毕业后无力继续上学。解放后,1950年春考上义乌中学,1952年毕业保送金华农业技术学校,1955年毕业分配到浙江省食品公司工作。19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