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号听涛,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丁舟等 ,1900年7月7日出生于浙江浦江(今兰溪),1915年考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 1921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同时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详细]
陈樵(1278—1365),字君采,东阳亭塘人。元末隐居小东白山银谷涧中,身披鹿衣,自号鹿皮子。幼承家传,师事李直方受《易》、《诗》、《书》、《春秋》之学。摒弃仕途,以读书著述自娱。长于说经,诗对仗工整精巧,作文精于状物写情,清新超逸,人喻为“挺立孤松”。生平足迹未尝出乡里,而声名远播。丞相伯颜...[详细]
陈榥(1872—1931),字乐书,义乌城区人。幼随父亲陈玉梁习经史兼及新学。13岁中秀才,后人杭州求是书院研读数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高才生首批官费留学,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日本编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大专教材,印成运销国内,风行一时。在日本,先后加入光复会...[详细]
陈大成(生卒年未详),义乌倍磊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纠集族众,杀逐来本乡八保山开矿者,由是以勇悍知名。时倭寇侵扰浙江沿海,势甚猖獗。浙江参将戚继光镇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到义乌募兵,大成率子侄应募,训练后防守台州。四十年四月,倭寇进犯台州花街、白水洋等处。戚继光调遣大成督领王如龙、陈...[详细]
程铿(1895—1968),字希曾,永康岩下街人。因学业成绩优异,以公费生毕业于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继而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于上海四马路开设美术馆,兼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函授部教授。善绘人物山水,精于照相放大,擅长雕塑。当时竖立在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南京中山公园的孙中山铜像、上海哈同公园的哈...[详细]
程钟炉(1898—1972),永康方岩人。13岁随父打铁,16岁掌钳。1931年至安徽屯溪,租屋开设程隆记铁铺。歙县岩市传统庙会极热闹,赶制一批农具前往摆摊试销,迅即抢购一空。此后,顾客盈门,生意兴隆,遂新建店面楼屋7间,增加红炉1座,雇3人扩大生产。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京、杭州相继沦陷,难民...[详细]
陈金全(1938~2000) 浙江武义人。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物理系工作。大学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未毕业就被派往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工作,得到于敏院士的指导和器重。70年代初,在群表示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新...[详细]
陈其蔚(1884—1939),又名文明,字熙甫,东阳后律村(今磐安深泽乡后力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考入武备学堂。三十年,选送北京练兵处,成绩优良,选派留学日本振武学堂,继入士官学校,参加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学成归国,应陆军部考试,授陆军校官衔。9月,充浙江陆军步兵第八十一标...[详细]
陈熙晋(1791—1851),原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城区湖清门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应贡生试,浙江督学、侍郎汪由敦奇其文,视为国士,举为优贡。次年考充镶黄旗教习。道光五年(1825),以教习出任贵州省龙里县知县,不久调任普定县知县。十二年,迁仁怀同知。为官清正,执法严谨。任开泰知县...[详细]
陈肇英(1888—1977),字雄夫,浦江治平乡古塘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杭州四府公学,次年进陆军弁目学堂。三十二年加入光复会,进炮兵将校专科学校,毕业后派到浙江混成旅。辛亥革命时,参加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1916年,发动浙江独立,反对袁世凯和浙江都督朱瑞,并赴上海见孙中山。191...[详细]
陈宗誉(1091—1165),字彦声,东阳安文(今属磐安)人。出身望族。北宋宣和末年方腊起义,东阳亦有响应者。宗誉受安抚使刘忠显之命,组织武装,镇压起义军。南宋初,金兵南侵,社会动荡,宗誉变卖家产,组织地方自卫。有数百官军溃卒为寇作乱,宗誉单骑前往劝说,晓之以理,皆愿归附,自此其力量更强,东阳县...[详细]
戴殿泗(1746—1825),号东珊,浦江马剑村(今属诸暨)人。从小爱读书,但智性钝拙,通宵读一行书尚难成诵。因坚持勤苦攻读,数年后文思豁然。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继入值御书房,参与修《高庙实录》,官至日讲起居注。为人外和而内刚,襟怀豁达,在翰林院10年未升迁,处之泰然。辞官...[详细]
戴梦熊,监生,浙江省浦江人,先于阳曲县任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上思州知州。 戴梦熊到上思任知州后,正视社会弊端,兴利除弊,勤政爱民,卓有成效。 办教育、建学校。梦熊视察县学宫(文庙) ,见学生不足30人,校舍只有3间,其余已倒塌,瓦砾磷磷,杂草丛生,便倡议捐资办学,不久扩建了...[详细]
大开(1853—1908),又名大恺,俗名潘根昭,东阳玉山鐄铿后张(今属磐安)人。家贫甚,八九岁被卖给天台僧寺作小沙弥,法名清泉。师父玄觉,曾是太平军卒长,擅武术,深盼大开能继承其“反清复明”未竟之志,悉心传授。玄觉圆寂,大开云游闽、赣、皖、苏等省后,回玉山唐玄寺,未几又到实相寺。22岁开始为下...[详细]
邓小奶(1895—1960),女,原籍福建,与兰溪县城唐六云结为夫妇。六云出身店员,在县城开设唐双源山杂货行。小奶侍奉长辈,抚养子女,照料小叔,终日操劳。六云因经营亏损,忧郁病故,全家生活均赖小奶维护。粗识文字,颇具胆识,继续经商,严格教育子女。抗日战争爆发后,长子唐向青担任兰溪县战时政治工作队...[详细]
杜云松(1884—1959),东阳后山店人。幼读私塾。14岁从郭金局学木雕,学得清雕人物技艺,能当面操刀雕刻,酷似其人。触类旁通,技艺日精,善雕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至萧山、上虞、余杭等地雕花。1921年初,进杭州仁艺厂把作(领班)外销工艺品雕刻,业余研读文学名著,了...[详细]
范锺(?—1248),字仲和,兰溪青口村人。南宋嘉定二年(1209)进士。历任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徽州知州。奉召入朝,任尚书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一次进对,理宗说:“仁宗时甚多事。”范锺对道:“仁宗始虽多事,乃以忧勤致治;徽宗始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升吏部郎中,累官至兵部尚书兼侍讲,不久兼侍读...[详细]
方凤(1241—1322),一名景山,字韶卿,浦江后郑村人。幼年勤奋好学,稍长以诗文为世所重。南宋末年任福建容州文学。宋亡后绝意仕进,归隐家中,自号岩南老人。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遗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俯仰徘徊而不能自已,-之痛,溢于言表。与流寓浦江的诗人吴思齐、谢翱(福建长溪人,曾为文天祥...[详细]
范浚(1102—1250),字茂明,兰溪香溪村人。出身望族世家,不慕荣利,笃志求学,经史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研读。祖锷,父筠,兄弟溶、渭、浒、浩、洵、瀓皆进士,唯浚独隐居不仕。南宋绍兴年间,数举贤良方正,因秦桧擅权,固辞不赴。于保惠寺讲学授徒,生活清苦而怡然自乐,人称香溪先生。曾拟《策略》25篇,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