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梅(1776—1830),字律芳,号笠舫,清会稽(今绍兴)人。自幼聪颖好学,背诵十三经不遗一字,17岁考得童子试第一。清嘉庆乙丑年(1805)进士。喜文嗜酒爱画,常以醉酒跌宕自喜;衣着随己心意,不修边幅;待人自傲,不求权贵,颇有徐青藤之风。以幕友佐官,遍游粤东西各地。著有《兰雪轩》、《小楞严...[详细]
王应遴(?—1645),字堇父,号云来,别署云来居士,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戏曲家。万历戊午年(1618)以副榜恩贡,阁臣叶向高荐授中书,-两朝实录、玉牒,晋大理寺评事。熹宗接位,奉旨开馆纂辑《真西山大学衍义》,首列“祖防近习”一款以献,适魏忠贤当政,上怒,廷杖一百。叶向高、韩爌力救乃免死,削籍...[详细]
汪应轸(生卒年未详),字子宿,号青湖,山阴(今绍兴)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前士。十四年武宗南巡,百姓不堪负担,临清以南相率弃业 ,逃窜山谷,应轸见此状,会同翰林院修撰舒芬抗疏以谏,受廷杖几毙。后出任泗州知府。当地土瘠、民不知农桑,乃出资买桑劝民种植,又募江南女工教以养蚕、缫丝、织...[详细]
王振汉(1872—1926),原名王淑德,又名贞姑,女,绍兴柯桥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与徐锡麟结婚,支持徐奔走革命。与秋瑾等志士结识,加入光复会,并改名振汉。三十一年冬,随徐锡麟赴日。次年12月到安庆,帮助筹备起义。皖案后,被清政府通缉,往日本。民国成立后回绍兴东浦。1914年徐锡麟所办...[详细]
王钟声(1874—1911),名熙普,上虞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德留学,回国后曾任广西法政学堂监督及洋务局总办。二十九年,参与组织中国新剧剧团春阳社,编演进步话剧。有《仇情记》、《秋瑾》、《爱海波》、《张文祥刺马》等剧。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光复上海。年底,北上天津编演《官场现形记》、《宦...[详细]
王子余(1874—1944),名世裕,晚年自号聻庐老人,绍兴人。父庸吾与周恩来祖父周殿魁同在江苏淮阴为官,结成儿女亲家。清光绪二十年(1894),子余在绍兴城内火珠巷板桥头与周殿魁女桂珍(1873—1912)结婚。 自幼受业于世交、明末朱氏后裔宗稷辰,中过秀才。光绪二十八年,出任会稽县学堂督...[详细]
魏如(1897—1966),字子拔,诸暨栎江乡(今枫桥镇)大奕村人。祖父、父亲均为清末秀才,以教书为业。1913年,在绍兴府中学堂读书,因反对校长破孩毕业班学生,领导学生- 被开除。1914年,改名大刚,入之江大学。半年后因对基督教持异议退学,在乡村以教书为业。1916年,考入交通部南洋公学(交...[详细]
魏淇园(1885—1970),又名六瞻,嵊县(今嵊州)黄泽镇白泥坎村人。从小爱好民歌小调与玩弄乐器,吹、拉、弹、打样样俱会。绍剧、滩簧、徽戏、梆子、小歌班、调腔各戏皆能。创作《春风》、《夏雨》、《秋收》、《冬乐》四个大型乐曲,获省创作奖、优秀演员奖和民间艺术活动奖,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详细]
文纲(636—727),俗姓孔,会稽人。唐律宗僧人。12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25岁讲经,30岁登坛。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奉命往歧州(今陕西凤翔)无忧王寺迎舍利,又为帝、后及内尼讲《四分律》,中宗赐什物彩帛三千匹,并为题“灵感寺”匾额。...[详细]
吴昌顺(1889—1968),绍兴小保祐桥人。曾学中医外科,粗有文化。先在乡间宣卷,后又在道士队里唱曲,因家人不支持,到上海越声票房工作,得到绍剧老艺人李玉水的悉心指导与传授,乃参加乱弹班。因其说白老练有力,出腔声旺,颇受欢迎和好评。 此后,与李玉水、王桂法、汪筱奎、小杨松、陈鹤皋、小玲珑等...[详细]
吴道熔(1852—1936),原名国镇,字玉臣,号用晦,晚号澹庵,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愿入仕,以讲学终身。历任潮州韩山、金山,惠州丰湖,广州应元、越秀等书院讲席、山长。光绪三十年(1904),任两广高等学校监督。民国成立后,闭门著述。晚年崇信道教。博通经史,善书法,工诗...[详细]
吴殿扬(1880—1974),又名殿标,字绍庸,嵊县浦口乡(今嵊州浦口镇)棠头溪村人。出身儒医世家,喜练拳舞棒,清末武秀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浙江武备学堂求学时,杭州拱宸桥已划为日租界,日本人为宣扬武士道精神,在拱宸桥摆擂台,殿扬挺身而出,击败日本武士高木兆雄、上月三郎,轰动杭城...[详细]
吴钦烈(1896—1966),号景直,诸暨孝四乡(今陈蔡镇)柯溪坞村人。中学毕业后,入浙江高等学堂。1914年,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科学习,得学士学位。后又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化学硕士学位。旋任安德拿0公司化学师。1920年,在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化学工程科任教授兼...[详细]
吴兴祚(1632—1698),字伯成,号留邨,山阴(今绍兴)州山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旧旗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父执忠,客礼亲王代善幕,授头等护卫。 自幼聪颖,奋攻科艺,清顺治七年(1650)以贡生授江西萍乡知县。时,金声桓叛,江西郡县多被占,萍乡以有备独完。旋以守御有功,授山西大...[详细]
夏丐尊(1886—1946),原名铸,小名钊哥,字勉旃,号闷庵、丐尊,上虞崧厦人。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为秀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出版家。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取秀才。二十八年考入上海中西学院,次年考入绍兴府学堂,一年后辍学任塾师。三十一年赴日本留学,三十三年因学费无着辍学...[详细]
谢承(生卒年未详),字伟平,山阴(今绍兴)人。三国吴大帝孙权谢夫人弟。父为东汉尚书郎。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尤熟悉东汉史事及本郡掌故。孙权时,曾任吴郡督邮,谢夫人卒后,升五官郎中,后改任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143卷,以“疏谬少信”为刘勰所讥,今已佚。又撰《会稽先贤传》7卷...[详细]
谢飞麟(1867—1923),名震,号显雷,别号侠佛,嵊县(今嵊州)新市乡江夏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17岁设馆教学,自学诗文经史。后去杭州崇文书院和嵊县入县学。35岁补廪入贡。嗣后在杭州设馆授徒,结西泠吟社,向拳击名家俞渭滨学习拳技,颇有造诣。清光绪三十年(1904),与周志山、王金发、胡士俊等...[详细]
谢冠生(1897—1971),名寿昌,字冠生,嵊县(今嵊州)城关镇人。祖廷钧,经商;父名匡,清末秀才。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一中,1912年转入上海徐汇中学,其习作《送孙总统南归序》由校长寄呈孙中山,得复书嘉勉,奖给《资治通鉴》一部。毕业后留任教员。翌年,应商务印书馆邀请入馆参加《辞源》,告成,主编...[详细]
邢契莘(1887—1957),字学耕,号寿农,嵊县太平乡(今嵊州长乐镇)坎流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学校,为优贡生。次年,考取清华第一期官费生,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造船造舰系。1914年毕业后,继续选修造舰系,兼习航空机械。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大沽造船所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