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粲(1779—1850),字霞西,绍兴东浦人。幼贫不能事科举,勤力以养父母。与两兄嗜书似命,隐于书业,肆力于经史百家;更珍藏书,收藏书籍数万卷,尤爱收藏大儒、大忠孝之卷帙;残文只字获收,惜如异珍。家辟鸣野山房藏书阁。与同乡邻里杜尺庄(杜煦)、杜丙杰、杜春生三兄弟为友,辑成《蕺山刘子全书》40...[详细]
沈铭昌(1870—1919),字冕士,绍兴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捐资为四川宜州知州。后以道员调任两江督署文案。曾任天津海关道、长芦盐运使。1912年,任直隶都督府总文案、河南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1月,任河南豫东观察使。1916年7月,任山西省省长。次年,任北京政府内务部次长、财政...[详细]
沈文奎(1598—1654),字清远,会稽(今绍兴)人。明末诸生。崇祯二年(1629)北游遵化,归顺清廷。值文馆,隶清军镶白旗。曾疏请定衣冠之制及不拘族类,不限贵贱,不分新旧,选拔人才诸事。清崇德元年(1636),授弘文院学士,被皇太极视为亲信。顺治元年(1644),命为右都御史,巡抚保定,镇压...[详细]
沈襄(生卒年未详),字叔成,号小霞,山阴(今绍兴)人。沈炼长子。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沈炼因弹劾严嵩而遭谪戍,后又论死,又驰捕襄,押抵宣府杖系将死,会给事中吴时来疏上,襄得免戍。万历嵩败,襄以父荫补官,知湖南安乡县,办案及时无留滞,岁饥赈济有方略,曾筑堤防洪,后人名为“沈公堤”。万历二十五...[详细]
沈知方(1883—1939),原名芝芳,绍兴人。幼年依靠父亲摆书摊谋生,14岁在绍兴奎照楼书店当学徒,满师后,为上海会文堂书局职员,不久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任发行所所长。得到商务总经理夏瑞芳赏识,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书业奇才”。1914年,夏瑞芳被害,-辞职,与陆费逵等合力创设中华书局,任副经理...[详细]
施伯侯(1896—1960),萧山龛山人。出身于一破产的小商人家庭。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读书,接受科学与民主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3月,任绍兴县党部执行委员。1926年,因支持北伐被军阀孙传芳通缉,去上海租界避难。先后在绍兴县省立五中、杭州高级中学、上海澄衷中学、省立金...[详细]
石公弼(1061~1115),字国佐,新昌人。初名公辅,宋徽宗以与杨公辅同名而赐改,元祐六年(1091)中进士,调卫州任司法参军、涟水丞、广德知县,以善于审理案件知名。淇水监的马跑出来,吃了人家的稻子,被田地的主人打伤。郡守韩宗哲想判田地主人重罪。石公弼认为应判此人无罪。宗哲说:“这人伤了官员的...[详细]
史致光(1752—1828),原名步云,字青路,号渔村,葆甫,会稽(今绍兴)人。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四年任湖北正考官。后以京官出守大理,旋调云南知府。时滇省盐政腐败,流弊丛生,受苦民众围攻省城,声言惩办盐署官吏而后罢。致光妥善处理变患,谕告只办为首与从者数人,...[详细]
石祖德(1900—1972),字蕴炜,诸暨湄池镇长澜村人。1917年就读于杭州安定中学。1920年,入上海文生氏英文专修学校学习。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2月,任军校教导第2团第7连见习官,参加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后,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1927年8月,在江西参...[详细]
寿鹏飞(1873—1961),谱名祖泗,字洙邻,绍兴人。绍兴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县试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又取为廪生。十九年,不顾父亲反对,去杭州考取光绪癸卯科浙江优贡。次年,因慈禧70大寿,清政府在保和殿举行全国优贡会考,又获甲辰科朝考一等第一名。被委任为吉林农安县...[详细]
寿如椿(1909~1988) 寿如椿,浙江诸暨人。民国24年(1935年)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即到广西医学院任助教。民国26年任浙江平湖县立医院院长。八一三日军侵略上海,寿来沪参加淞沪人民抗日保卫战,担任战地救护队队长,带领救护人员冒日军炮火奔走于闸北、江湾、宝山等抗日阵地,救护受伤...[详细]
宋君复(1897—1977),绍兴城区人。先在基督教浸礼会所办小学求学,后入杭州蕙兰中学(今杭二中)。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先在柯培大学学物理,进美国麻省春田学院专攻体育。1926年回国,历任上海沪江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详细]
宋希尚(1896—1982),字达庵,嵊县(今嵊州)城关镇人。1911年入上海英华书馆。从小目睹剡溪为患的惨状,立志学水利。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9年赴美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继入布朗大学,192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去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瑞士等国考察水利建设。...[详细]
孙德卿(1866—1932),名秉彝,字长生,外号“大王”,绍兴孙端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结识孙中山、陶成章、秋瑾等人,加入“同盟会”与“光复会”。回国后资助徐锡麟等创办大通学堂,出任总务长。秋瑾被害后遭逮捕。宣统三年(1911)秋,王金发率民军进驻绍兴,出任民团局副局长,并任...[详细]
孙恩(?—402),字灵秀,原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北),后移居会稽。东晋末江南农民起义领袖,世奉五斗米道。其叔孙泰师事钱塘杜子恭,传其秘术,“逛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皆竭财产、进子女以求福庆”,聚众密谋反晋,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所杀。恩被流放翁州(今浙江舟山),聚众自保。隆安三年(399),骠骑大将军...[详细]
孙文明(1928—1962),曾改名潘旨望,上虞人。4岁因患天花双目失明。18岁流浪到江苏,拉二胡,学民歌、京剧、锡剧等各种曲调。解放后,在南京学习广东音乐,后到苏州演奏,曲目多达160多首。1957年,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1959年起,应邀到上海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讲学。印有《孙文明二胡曲...[详细]
孙晓云(1880—1965),女,字小云,上虞松厦镇人。为反抗包办婚姻,离家至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日,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在东京与陶成章结婚。1911年6月回国,参加光复会在国内的联络工作。武昌起义后,参与组织女子光复军,参加上海之役。1912年1月,陶成章被刺于广慈医院,怀抱幼儿避...[详细]
唐珏(生卒年未详),字玉潜,山阴(今绍兴)人。家贫,聚徒授经以养母。元初番僧杨琏真伽掘宋六陵取宝玉。珏闻之,不胜痛愤,亟货家资,收诸帝遗体,葬兰亭山中,植冬青树以识之。杨琏真伽旋被诛。珏事得以传播,义声震吴越。...[详细]
汤鹏超(1856—1938),又名显,绍兴平水镇人。武术家,精达摩内功拳。1916年,被公举为绍兴城区拳术研究社社长。首创浙江国技练习所、杭州市第一国术教练所。历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浙江大学工学院及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国术教师。1929年,浙江省国术馆成立,任名誉教官,与太极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