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乳名纪元,学名 ,又名寄玄,字潜庵,诸暨草塔庄余霞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次年退学,先后在家乡杨家楼南屏小学、宁波育才中学附小、临安山川乡合上村小教书。1922年,任《诸暨民报》、主编,常以笔名撰写社评,针砭时政。1925年7月,发表了《一塌胡¥的县公署》讯,揭露省议员、大...[详细]
严洪珠, (1923.1— 1944.8)原名鸿翥,上虞崧厦镇严巷头村人。8岁时,随父亲到上海飞虹小学读书。后因父亲失业返回家乡,又在私塾读书一年。抗战爆发后,上虞爱国青年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他也投入了这场-。期间,结识了许多革命同志和朋友,阅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书籍。1939年,参加了上虞县战...[详细]
叶天底,原名霖蔚,又名天砥,学名天瑞,上虞市谢桥镇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杭州著名的“一师-”。1920年夏,赴上海,由陈望道推荐,在印刷所做校对《新青年》文稿工作。期间,与-、沈定一、邵力子、杨明斋等交往频繁,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8月,在上...[详细]
叶向阳,原名叶宗淦,1918年8月出生于新昌县城。抗战爆发后,和俞元亮等热血青年组织成立抗日流动宣传队,活跃在城乡,被誉为“新昌四杰”。1938年3月,参加新昌县战时政工队,致力于抗日宣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去新昌县抗日自卫大队任中队政训员,开展对武装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 1939...[详细]
应怀易,又名赵子逊、沈炼,嵊州长乐镇坎流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组织教育引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考入当时迁来嵊县坎流村的宁波中学,一面读书,一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他组织暑期回乡青年学生办夜校,教唱抗日歌曲,成立“北斗”读书小组,宣传抗日。19...[详细]
俞菊生,笔名胡原、黎平、葛丁、旅隼、小D,1917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城。毕业于新昌中学,富文艺才干。抗战爆发后,组织成立抗日救亡流动宣传队,活跃在城乡。1938年3月,参加新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致力于抗日宣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去新昌县抗日自卫大队任中队政训员,开展对武装部队的宣传...[详细]
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俄文名那利曼诺夫,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同学们称他为“三W(英语“谁、什么、为什么”的缩写)主义者”。又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其时,立下志愿:“做一个利...[详细]
虞愚(1909~1989年),原名德元,字竹园,号北山。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厦门。早年在厦门敦品小学、同文中学读书。19岁至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习,学院停办后,就读上海大厦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学习。不久,由太虚法师介绍至闽南佛学院兼授语文课。厦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赴...[详细]
余宗恺,(1915 — 1942 )化名陈伟达,诸暨城关人。1937年8月,到陕西云阳抗日青年训练班学习。年底,回到家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与郦咸明、骆子桢、王静安等参与组建诸暨抗日后援会。1938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2月,任诸暨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3月底,任诸暨县战时政治工作队训练班文...[详细]
张珂表,又名契如,嵊州石璜镇寺根村人。早年就读于崇仁公学,1923年,考入杭州商校,1924年辍学,进嵊县农工银行当学徒,后转为职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著名爱国人士史量才创办的上海量才流通图书室附设的读书指导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左翼文艺书刊。1935年,通过上海“生...[详细]
张光,原名陈未冬,化名张春松,诸暨陈宅巽溪人。1924年在诸暨县中区小学读书时,深受级任老师、早期中共党员何赤华的影响。1930年,毕业于省立第五师范训练班。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陕北抗大学习。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回到诸暨工作。在家乡利用村中小学校舍,发动群众创办民众夜校...[详细]
张景岳(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同时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又称他为“张熟地”。 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详细]
笔名张力、师之竹。浙江诸暨人。1962年毕业于绍兴机关业余大学。1949年参加工作,1951年调绍兴,参与鲁迅纪念馆筹备和建设,曾任该馆负责人,又先后在绍兴钙塑建材厂和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历任《绍兴县志》文化分志主笔,文博馆员,绍兴越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绍兴市陆游研究会理事,绍兴县文联委员。19...[详细]
张扬,原名周小兰,曾化名方莳、王立均、孟小非,嵊县开元五村人。1941年,在中共嵊县党组织的影响下,参加当地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长乐区委宣传委员、长乐区委书记等职,并以小学教员职业为掩护,开展组织抗日团体、发展党员、输送先进青年参加部队等抗日活动。 1945年...[详细]
张以民,诸暨牌头水霞张村人。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经张秋人介绍,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出狱后,参加“上海济难会”,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先后到广州和武汉参加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创办报刊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开展秘密革命...[详细]
章一萍,又名章成阳、陈一萍,1923年3月出生于新昌县儒岙镇官元庙村。1941年12月,与爱国青年吴显超等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显超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走上了由自发的抗日武装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的道路。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任支部委员。1945年1月26日...[详细]
张仲愚(1899.10 — 1951.2),嵊州沙园村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丝织专业,后去上海,入纬成绸厂。1926年,与同行的几个技术员合股开办宝华绸厂。1927年,任天衣绸厂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厂回家。 1938年,张仲愚当上了国民党嵊县画图乡乡长。1941年底,嵊县县城...[详细]
赵并欢,又名季良、炳焕,诸暨草塔逢村人。1916年春,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进步书籍《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五四运动爆发后,与宣中华等一起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后又参与领导震惊全国的“一师风潮”。1921年一师毕业后,被聘为一师附小教师。1922...[详细]
郑复他,原名福泰,浙江诸暨城关郑家人。1918年,诸暨中区完小毕业。1922年,到杭州武林印刷厂当排字工人。1923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到上海,在《上海商报》做排字工,并在上海书店兼职,秘密参与发行《向导》等进步报刊。1925年2月,任上海印刷工人联合会总务科长,积极发动上海印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