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仙 [公元1862年-1912年]

  • 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红楼叶戏谱》,开中国妇女研究红学之先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详细]

臧懋循 [明][公元1550年-1620年]

  •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号顾渚山人,长兴人。7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携带...[详细]

徐森玉 [公元1881年-1972年]

  • 徐森玉(1881—1972),名鸿宝,以字行,吴兴(今湖州)菱湖人。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央博物院理事、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任期内,征集文物、图书不遗余力。晋代王献之书鸭头丸手卷,宋代司马光的书简,苏轼、文同合绘的手卷,以及宋拓孤本凤野帖、郁孤台帖等稀世珍品,都是森玉...[详细]

徐养源 [清][公元1758年-1825年]

  • 徐养源(1758—1825),字新田,号饴庵,德清人。少时随父游京师,并从师于名流学者,探究学术源流,学业大进。清嘉庆四年(1799),浙江巡抚阮元在西湖筑诂经精舍,聘为主讲人之一,并担任《仪礼》、《尚书》的校勘,甚为精到,受到尊重。六年,举副贡生。其父辞职归乡后,侍奉左右,且“以说经娱亲”。父...[详细]

许孚远 [明][公元1535年-1604年]

  • 许孚远(1535—1604),字孟中,号敬庵,德清县乌牛山麓人。早年受学于唐枢。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调吏部主事。因讲学遭尚书杨博忌,称疾离归。隆庆(1567—1572)初,首辅高拱荐其为考功主事,出为广东佥事。倭寇骚扰广东,以水陆夹攻,擒获倭党70余人,受到嘉奖。万...[详细]

杨凤苞 [清][公元1754年-1816年]

  • 杨凤苞(1754—1816)字傅九,号秋室,别号萸沜、西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卒于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年六十三岁,诸生。生性怪僻,终身不娶。早年以诗词闻名,其《西湖秋柳词》名噪一时,为人传颂,人称“杨秋柳”,并与邢典、施国祁合称“南浔三先生”。凤苞之诗,初学李义山(李...[详细]

杨光泩 [公元1900年-1942年]

  • 杨光泩(1900—1942),吴兴(今湖州)菱湖人。16岁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20年由清华学堂保送留美,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并获学士、硕士学位。1924年获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时,曾出任中国驻美国公使三等秘书、《中国学生月刊》总、美国东部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乔治城大...[详细]

杨莲青 [公元1896年-1950年]

  • 杨莲青(1896—1950),小名阿奎,德清新市人。其父一度开设书场,莲青耳濡目染,对曲艺萌发兴趣。恰值著名艺人全如青在新市说评话《五虎平西》,遂拜在全的门下,学说评话。因擅长说功,故将《五虎平西》改为以“狸猫换太子”为主要内容的说功书,并改书名为《狸猫换太子》。说书中吸收戏曲表演艺术,模拟人物...[详细]

杨筱楼 [公元1913年-1977年]

  • 杨筱楼(1913—1977),原名周嘉敏,小名阿金,德清县士林荡里墩人。15岁时,从湖滩艺人叶久林学艺。十六岁起,随本村滩簧班演出。在《小寡妇粜米》中饰小寡妇,表演细腻动人,嗓音柔婉,扮相逼真,一时声誉大振,观众呼他为“寡妇阿金”。一次, 以取缔黄色小戏为名捉拿艺人,趁机0。正在演戏的阿金,急中...[详细]

杨咏仙 [公元1897年-1979年]

  • 杨咏仙(1897—1979),字天喜,湖州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16岁习医,19岁后在湖州东门圣堂湾、东街开诊,从事中医外科达50余载。1957年加入湖州中医院,任副院长。 杨咏仙为人耿直厚道,医风谨严,医嘱殷勤恳切。开诊不久即声名大噪,四乡传闻,当时圣塘湾河浜(现蒸谷厂旧址)停满了星夜载...[详细]

严诵三 [公元1885年-1926年]

  • 严诵三(1885—1926),名麐,又名玉麟,字诵三,长兴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秀才。康梁维新之后,提倡西学,遂负笈赴沪,专攻英语和化工。熟谙制造肥皂技术,被上海东方肥皂厂聘为工程师。其所配制腰圆形兰花肥皂,物美价廉,深受民众好评。 严诵三爱好绘画、赋诗,对书法亦颇有研究。在沪时,适...[详细]

严遂成 [清][公元1694年-?]

  • 严遂成(1694—?),字崧占(一作松瞻),号海珊,乌程(今湖州)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因服丧未试,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工诗,曾携诗稿请教厉鹗,未见嘉许,此后更为发愤,终于有成。善咏物,尤以咏史诗著名。当时论...[详细]

严元照 [清][公元1773年-1817年]

  • 严元照(1773—1817),字元能(一作修能),归安(今湖州)人。4岁能写大字,8岁时据案作诸体书法,求作品者盈门,人称江南奇童。性倜傥,不乐市井,好藏宋版书,虽家道不富,仍乐此不疲,有“书癖”之称。苏州书商钱听默为其精神所动,慷慨赠以宋版书。积年,藏书数万卷,多宋元刻本。著有《悔庵文钞》、《...[详细]

严震直 [明][公元1344年-1402年]

  • 严震直(1344—1402),字子敏,号西塞山翁,乌程(今湖州)人。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以家道殷富被选为粮长,每年按额征解田粮万石送至京师不误,为明太祖所赏识。洪武二十三年,特授通政司参议,改任户部郎中,再迁工部侍郎。二十六年升为尚书。时朝廷大兴土木,集全国工匠20余万户于京师,建...[详细]

姚班 [唐][公元641年-714年]

  • 姚班(641—714),武康(今德清)人。笃学,武则天时,中明经科,历任六州刺史,进爵至宣城郡公。唐中宗时任太子詹事,兼左庶子。时,节愍太子有失正道,姚班几次上疏相谏。太子佯许之,实则我行我素。及太子败,中宗在宫中搜得姚班谏书,嘉叹不已。时宫中大臣都被治罪,惟姚班被擢为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睿宗...[详细]

姚察 [隋][公元533年-606年]

  • 姚察(533—606),字伯审,武康(今德清)人。父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文。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年十三为萧纲所器重。萧纲登基,授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入陈,为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陈亡入隋,授秘书丞、晋王侍读,袭封北绛郡公,授太子内舍人。奉诏撰梁史、陈史...[详细]

姚僧垣 [隋][公元499年-583年]

  • 姚僧垣(499—583),字法卫,吴兴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人。24岁始学医,梁武帝召入宫考试,应对自如,任左常侍。历任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大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阁将军等职。梁武帝病,欲服大黄,阻谏不听,终无救。后梁元帝病,众太医均力主用平药,惟僧垣主张“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服后愈,赐钱百万。...[详细]

姚文田 [清][公元1758年-1827年]

  • 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归安(今湖州)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高宗至天津,以举人诏试,得第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嘉庆四年(1799)中状元。六年至十八年,历任河南、广东学政、侍讲,并多次充乡试正考官。十八年迁国子监祭酒,入直南书房。不久,迁少詹事,充文渊阁直阁事。又升...[详细]

姚学塽 [清][公元1766年-1826年]

  • 姚学塽(1766—1826),字晋堂,一字镜塘,归安(今湖州)人。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官内阁中书,时和珅为大学士,按清例,内阁中书要对大学士行弟子礼,学塽耻于以和珅为师,弃职归家,和珅事败,才入京供职。后转兵部主事。一生耿直清廉,不附权贵。在京供职,不带亲属,独居僧寺破庙,生活简朴,拒受...[详细]

姚勇忱 [公元1880年-1915年]

  • 姚勇忱(1880—1915),一作永成,别署永贞,名弋仲,又名志强,吴兴(今湖州)织里人。南社成员。初在上海学理化,能造 ,因而得以结识鉴湖女侠秋瑾。应秋瑾之邀,至绍兴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任职。又加入光复会,和王金发等密谋起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大通学堂遭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