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宪 [南北朝][?-490年]

  • 沈宪(?—490后),字彦璋,武康(今德清)人。初任州从事、主簿。后历任临首令、余杭令、巴陵王府佐、带驾部郎等职,深得明帝赏识,补官乌程(今湖州)令。又任通直郎、都水使者,皆有政绩,除正员郎,补吴令、尚书左丞。 南朝宋昇明二年(478),沈宪擢任长史、南梁(今安徽寿县)太守。迁豫章王咨议,未...[详细]

沈信卿 [公元1864年-1944年]

  • 沈信卿(1864—1944),吴兴(今湖州)人。4岁能文,6岁始常代母授同岁学生读书,时人有“六岁为师古未闻”之语。15岁补博士弟子员。自此,开始研究《说文》,通训诂之学。清光绪十七年(1891)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其间曾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改龙门书院为师范学堂,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八年,为中国...[详细]

沈秀英 [公元1900年-1932年]

  • 沈秀英(1900—1932),女,又名方中、沈茵,长兴包桥童家村人。1922年毕业于湖州省立三中师范部,曾任小学教师。1925年春,入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是年秋,转入上海大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冬,在沪一家日本纱厂门口,向女工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被巡捕逮捕入狱,后经上海学生联合会营救出狱。...[详细]

沈学源 [公元1909年-1985年]

  • 沈学源(1909—1985),德清人。1927年南洋大学肄业,次年7月赴日留学。1935年,获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艺化学科硕士学位。同年6月回国,任江西省农学院农化组组长、技师。次年8月,调任国立中央大学农化系教授。1942年起,历任重庆上川工业公司农化厂、中国粮食工业公司农化厂、上海诚义油厂厂长...[详细]

沈演之 [南北朝][公元397年-449年]

  • 沈演之(397—449),字召真,武康(今德清)人。幼年好学,读《老子》一日百遍,以精通义理知名。曾任司徒祭酒、南谯王义宣左军主簿、钱唐(今杭州)令等职。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东郡(今河南沈丘一带)大水,百姓饥馑,米价昂贵,与尚书祠部郎江邃巡行拯恤,开仓赈济,饥民赖此获救者无数。因尽心于朝...[详细]

沈恺曾 [清][公元1661年-1711年]

  • 沈恺曾(1661—1711),字虞士,号乐存,归安(今湖州)人。17岁中举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历掌山西、浙江、河南道事宫御史。三十八年,由掌河南道御史巡视两广盐课,设“折旧完新”法,请免渔引盐耗,商民无不感激。留任一年,回京复山西道事。不久,因...[详细]

沈众 [南北朝][公元503年-558年]

  • 沈众(503—558),字仲师,武康(今德清)人。自幼好学,有文才。初任南朝梁卫南平王法曹参军。为梁武帝千字诗作注解,被召见。又奉命作《竹赋》,深得武帝赏识,迁为限内记室参军。后历任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庐陵王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等职。 梁太清二年(548),东魏降将侯景作乱,围攻建康(今南京...[详细]

沈重 [隋][公元500年-583年]

  • 沈重(500—583),字子厚,武康(今德清)人。幼孤,谦逊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礼》及《左氏春秋》。初仕南朝梁,历任五国常侍、国子助教、五经博士、中书侍郎、江陵令等职。继事后梁主萧登,任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北周武帝闻其名,以厚礼聘至周都,诏令其讨论“五经”、校定钟律,授以骠骑大将军、开...[详细]

沈子槎 [公元1881年-1969年]

  • 沈子槎(1881—1969),吴兴(今湖州)双林人。15岁进上海久成绸庄当学徒。1912年,与人合资创办上海大丰府绸庄并任经理。1948年,与印度人合资,在香港开办永大行。1947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上海市绸缎商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市...[详细]

沈子球 [公元1908年-1959年]

  • 沈子球(1908—1959),又名沈九云,化名朱秋、朱近人,笔名沙戟,浙江省临安(现为安吉县)人。1927年4月,他参加共青团。不久,奉命回临安发展共青团的工作。1928年春,共青团临安特别支部建立,任团特支书记;不久,团特支扩建为团临安县委,他任组织部长。1929年初,团临安县委改称为团余(杭...[详细]

沈祖仪 [公元1912年-1984年]

  • 沈祖仪(1912—1984),女,字鬘梯,号怀萱老人,湖州下昂乡竹墩村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5岁回国。幼时在伯母、女画家龚韵珊处学画。建国后,先后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中国书法研究会、北京国画社。擅长花卉,画风幽雅清秀、细柔高洁、新颖别致,独具一格。自1953年起,每年的北京国画展上都有作品展出...[详细]

史沛棠 [公元1894年-1965年]

  • 史沛棠(1894—1965),名维清,德清上柏人。出身中医世家。15岁,拜余杭名医姚耕山为师。19岁回乡开业。1914年,因治疗时疫,声誉鹊起。抗日战争时期,移居杭州法相巷开业,创办六通中医疗养院。1952年,与杭城名医叶熙春、张硕甫等合资创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先后任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详细]

施宿 [宋][公元1164年-1222年]

  • 施宿(1164—1222),字武子,长兴人。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庆元二年(1196)任余姚县令,建庄田2000亩,募民垦海边滩田,得粮用以缮筑年久失修、危害甚烈的海堤,共补修4万余尺。嘉泰间,累迁绍兴府通判。嘉定间,历知盱眙军,提举淮东常平。晚年迁居余姚施家山。 施宿于庆元六年(12...[详细]

史之华 [公元1914年-1941年]

  • 史之华(1914—1941),原名致华,幼名土法,长兴夹浦环沉村人。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2岁考取湖州师范学校,家中借钱典物,并将仅有的三分秧田典给人家,才得以入学。1929年师范毕业,在长兴鼎甲桥、李家巷等小学任教。两年后,即去吴兴县立民众教育馆任通俗讲演员。因愤于当时国事日非,外侮侵凌,...[详细]

宋春舫 [公元1892年-1938年]

  • 宋春舫(1892—1938),别署春润庐主人,吴兴(今湖州)人。清末秀才。清宣统三年(1911)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留学瑞士,攻读政治经济学并研究戏剧。1916年回国。历任外交官、律师和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吴大学教授。五四运动后,提倡话剧艺术,介绍欧洲现代戏剧。戏剧理论著作...[详细]

苏景由 [公元1887年-1968年]

  • 苏景由(1887—1968),字昌寿,安吉晓墅镇人。早年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浙江高等师范学校),曾任燕京、华北(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南方诸大学教授,后入北洋政府国务院任总秘书、主任秘书和南北统一委员会委员。 1924年,值孙中山北上,卧病北京,苏景由曾前往探望,受孙氏“慨革命无武力不足成...[详细]

孙在丰 [清][公元1644年-1689年]

  • 孙在丰(1644—1689),字屺瞻,德清籍,世居归安(今湖州)菱湖。清康熙九年(1670)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讲侍读、侍讲侍读学士,分撰日讲《四书》、《易经》、《书经》,以解义多见称。二十年,每次讲演时,列举经书要义,阐发自己观点,受康熙帝嘉奖,改任《明史》总裁,《明史》第十七卷《...[详细]

汤毛九 [明]

  • 汤毛九(生卒年未详),亦名麻九、宝玑,安吉广苕乡(今下汤乡)人。性豪侠尚义,诚信待人,且勇武有韬略,为乡里所崇敬。时因朝廷赋役繁苛,豪强兼并土地,加以连年灾害,民不聊生。明正德二年(1507),毛九遂聚众共议,揭义旗举兵反抗。乡民望风归附,义军声势日益壮大,众达数千人。安吉知州遣严雷等团练征伐,...[详细]

唐枢 [明][公元1497年-1574年]

  • 唐枢(1497—1574),字惟中,号子一,人称一庵先生,归安(今湖州)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言官劾李福达,不得狱辞要领,唐枢上疏,提出六“所疑”六“不用疑”,请朝廷明释,以正福达之罪。因触怒世宗,削职为民。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回湖州,讲学于东门,三吴之地有不少名人...[详细]

汤祖兴 [公元1884年-1939年]

  • 汤祖兴(1884—1939),字也钦,湖州双林镇人。幼年就读于双林私塾,后进上海瑞纶丝厂,因天智聪颖,刻苦好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同乡莫觞清招聘进久成丝厂,并深得重视。后被提升为久成公司宝泰丝厂经理。祖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注重产品质量,所产厂丝虽价格昂贵,仍供不应求。1927年,莫觞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