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薰(1736—1799),字兰士,一字懒儒,号兰坻、兰如、兰生、长青、樗庵,别署语儿乡农,石门(今属桐乡)人。父方梅,善书画,性豪放好游,不事生产,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于嘉兴县梅里(今王店镇)僧舍,卜葬于桐乡郭公桥。方薰性笃孝,依父墓而居,事继母如所生。家贫,设学馆于桐乡程家、金家、濮...[详细]
方於笥(1877—1945),字叠裳,号青箱,祖籍淳安,南宋末迁居歙县;明末,一支迁嘉兴定居,为嘉兴大族。於笥毕业于上海中西书院,曾游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立志反清革命,为同盟会及光复会会员。清宣统二年(1910)七月至三年十一月,任浙江第二中学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前夕,在学堂内提倡剪发辫,组织学...[详细]
范古农(1881—1951),原名运枢,字拱薇,后改名梦耕,字古农,后又易名寄东,字幻庵,嘉兴人。清末秀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肄业上海南洋公学。二十六年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二十九年创办毓秀小学,为城区小学校之始。三十三年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物理专科学校。在日本与褚辅成、沈钧儒等交游,加入...[详细]
方英(1878—1939),女,字景昭,嘉兴人。早年入上海务本女学堂就学,以优等生毕业。初在常州执教,后回嘉兴。1912年3月,创办嘉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1924年,嘉兴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公立,更名为嘉兴县立女子中学,方英继续任校长。此后20年中,学校规模逐渐扩大,附设小学部和幼稚园。方英常变...[详细]
范西屏(1709—1769),名世勋,海宁郭店人。幼聪颖,3岁时见其父与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画。后拜名棋手山阴俞长侯为师,潜心钻研,13岁即崭露头角,16岁随师游松江,屡胜名家,成为国手。20余岁游京师,与各地名手较量,战无不胜,威震全国。不久即被棋坛推崇为“棋圣”。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详细]
冯登府(1783—1841),一作登甫,字云伯,号勺园,又号柳东,嘉兴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二十五年进士,授将乐县知县,不久即离职。后任宁波府教授,上司重其才,拟荐举擢升,力辞不就,归故里王店,筑勺园以颐养天年。 战争爆发后,宁波沦陷的消息传来,登府忧愤交加,咯血而死。 冯登府...[详细]
冯景夏(1663—1741),字树仁(一作树臣),号伯阳,桐乡人。少年丧父,设馆授徒,以奉养祖母和母亲。为人精敏有气略,好读史书,历代政典张弛利病,无不究悉,且通晓时务。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至52岁,选授陕西长安县知县。时清军出征准噶尔,景夏预备军粮车马,政务纷繁,而处置裕如,案无留牍...[详细]
冯玲(1919—1939),女,海盐澉浦镇人。幼随父居上海。1933年入大东烟厂当童工,工余入上海女青年会办的女工夜校学习,接受革命和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谁是朋友》等进步话剧的演出,旋入吕骥领导的歌咏队,向群众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新女性》等歌曲。为支持申...[详细]
冯汝弼(1498—1577),字惟良,号祐山,新丰镇乌金浜村人。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做过工科给事中、潜山县县丞、常熟知县、太仓知州、扬州府同知,体察民情,追捕江海大盗,颇多政绩。因政见不合而去官不赴。嘉靖末年,出资筑汉塘堤岸54里;万历初,修建土石桥、堰40余所,并赈米数百石,立义冢,造福乡里。冯...[详细]
褚凤仪(1898—1975),字汉莱,褚辅成次子。早年去法国、德国留学,专攻财经、商业。回国后任上海法学院教授、代理院长及院长。1949年后,曾任上海财经学院副院长,上海经济研究所教授,并当选为上海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常委。著作有《...[详细]
冯应榴(1741—1800),字贻曾,号星实,晚号踵息居士,桐乡人。御史冯浩长子。清乾隆二十五、二十六年(1760、1761)联捷成进士。三十年,乾隆南巡召试,得一等第四名,授内阁中书。后历任军机处行走,主持湖北乡试,提督四川学政,累迁吏部郎中。四十四年,参加抢修黄河决口,草行露宿,心力交瘁。公...[详细]
褚凤章(1896—1951),字汉雏,褚辅成长子。清末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旋考取公费去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电机,获硕士学位。1924年,嘉兴禾丰造纸厂创办,任协理。同年,与郑松舟发起创办《嘉兴商报》。1927年后,任浙江省电政监督、浙江省煤油特税局局长,改任财政部派驻山东省及山西省财政专...[详细]
富士英(1880—1926),字意诚,海盐武原镇人。14岁去上海,先后就读于南洋小学和上海方言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月去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4年后毕业返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北洋大臣公署从事外务工作。1913—1919年,任驻朝鲜总领事。其时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士英到任后,为华...[详细]
富文寿(1901—1971),海盐武原镇人。幼时就读于武原敬业小学,后随父去苏州继续求学。192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同年赴美深造。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儿科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波士顿市和密西根大学行医、任教。1928年回国,先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上海医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详细]
甘露(1920—1987),女,原名蒋德良,赴延安时改用母姓甘,名露,海宁硖石人。家境清寒。1935年夏考入浙江女子蚕业讲习所,半工半读。毕业后正当抗战爆发,离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浙江、湖南从事战时难童收容保育工作。曾带领难童300余人,顶着日机轰炸,从浙江碧湖长途跋涉到达湖南长沙,后又转去沅...[详细]
高平(1909—1985),祖籍海宁许巷,生于杭州。193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任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技士。1937年抗战爆发,任江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3年赴美考察。1946年回国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并先后兼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资源委员会专员,还担任过江西金矿勘探队队长。建国...[详细]
葛衢康(1911—1973),海宁郭店人。少年时即爱好体育,曾代表海宁县参加浙江省运动会,又曾参加全国运动会。1936年,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终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先后任教于南京、上海、镇江、四川南充、江津、贵州安顺、湖南蓝田、衡阳等地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蓝田国立...[详细]
顾贻榖(1885-1944),亦作诒榖,名立仁,以字行,海宁硖石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业塾师,家境清寒。16岁中秀才第一名。后考入京师大学堂官费求学,攻格致(物理)专业。辛亥革命后,进上海交通银行当文书主任,不久升外地分行经理,1928年为该行常务董事,以精通银行业务著称。1927—1930年任江...[详细]
顾欢(420—483),字景怡,一字玄平,盐官(今海宁市)人。出身贫寒,自幼好学。家贫无钱入学,便在学舍壁后倚听。六七岁时,在田中赶麻雀,作《黄雀赋》,内容新颖,文字优美,被誉为神童。长大后,从名家邵玄子、顾念之学习,学业大进。刘宋孝武帝初年,到天台山隐居,见天台文化落后,便开馆授徒,受业者常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