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之(1874~1963),名纫礼,湖滨乡六家畈人,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6岁时,经里人吴仲卿引荐,从家乡徒步奔至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攻读航海课,同时补习英语、数学,经5年学习,在毕业考试时,以各科全优,获全校第一名,深受校长萨镇冰的器重,被选在萨的部下见习海军业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详细]
吴起(约前440—前381) 卫国左氏(今曹县韩集镇北)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 吴起为吴国王族之后,曾祖为吴王夫差,祖为太子友,友为越人攻杀。吴灭后,吴起父母逃至卫国左氏城,富累千金,生子名吴起。吴起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年轻时胸怀大志,重守诺言,办事认真。吴起休...[详细]
巫三祝(生卒年不详),字献一,号疑始,谥文壮,龙川县田心下塔村人。十岁能文,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及第,历官吏部观政、西蜀富顺和福建福安知县、户部山西清吏司题掌郎中事、员外郎等职。为官廉正,惜财恤民。在福安为政6年,兴利除弊,深得士民爱戴,为他立祀生祠。崇祯十四年回乡省亲,适逢清兵进逼龙川...[详细]
乌石二(?-1810年) 原名麦有金,今房参镇乌石村人,又因排行第二,故叫乌石二。清嘉庆初年(1796年),与其胞兄乌石大(有贵)及弟乌石三(芝吉)等揭竿海上,从“见义勇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走上反清的道路。他们提出“-,好汉任招;海外天子,不怕清朝”的口号,聚众数万人、大小船舶10...[详细]
吴素秋(1922--) 工旦。山东蓬莱人。自幼喜爱京剧,从陈盛荪学青衣、花旦,从赵盛璧学武生。7岁登台演出。1932年考入中华戏曲学校,后因嗓哑而退学,在家从魏莲芳、赵桐珊等学戏,后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13岁挑班演出。1939年与金少山合作演出《霸王别姬》,同年在上海演出《孔雀东南飞》引起轰动...[详细]
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庚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继位。传说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说死于战事,葬于殷。 武乙在位时,巫教势力极大,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详细]
吴质(177—230年),字季重,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魏文学家。 吴质出身“单家”,又不能取“与乡里相浮沉”的态度,所以不能跻身汉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领域大显头脚;纵然后来曹丕征吴质到洛阳,亦“不为乡里所饶”(《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典略》)。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详细]
吴忠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图学教育家,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级测绘专业人才,而且开创了我国地图投影学科研究的新领域,为我国测绘制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被公认为著名测绘专家和我国地图投影学科的奠基人。1980年,吴忠性出席“国际地图学会第6次代表大会”和第10次国际地图学术讨论会,代表我国首...[详细]
夏建中,明海阳县隆津都龙湖人。考中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举人,初任广西桂平县知县。后与张臬参加镇压潮州张琏叛乱,- 行赏,升任广西横州知州。任职期间碰上一件人命疑案,他亲自勘察验证,很快就结案了。夏建中为官平易近民,当时被称为循吏。夏建中祖孙三代死后均被供奉为乡贤。 ...[详细]
西汉初研究《礼》的著名经学家。《礼》是记述古代社会制度和讲求行止规范化的典籍,自秦“焚书”之后大部散佚无存。到了汉代,经过杜子春、高堂生等人的搜集、整理,分别写成了《周礼》和《仪礼》。《仪礼》为鲁人徐生所继承、传播,后来连同他的子孙都被征聘为“礼官大夫”。肖奋受《礼》于徐氏之门,尽得其传,他又...[详细]
肖凤来 讳缙升,号梧栖(1759~1830),多祝镇皇思扬村人,武进士及第,诰授武显将军。十多岁时考得武生、武秀才功名;21岁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科广东省乡试中式第二十八名武举人,成为皇思扬村有史以来的第二名武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参加全国甲辰科会试,又中式第三十三名武进士,时年...[详细]
萧摩诃(532—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以勇猛称著。 萧摩诃的祖父萧靓为梁朝右将军,父亲萧谅,官至梁始兴郡丞。萧摩诃随父亲住在始兴郡,几岁的时候父亲即去世,他的姐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萧摩诃稍微长大一些,便果毅有勇力。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详细]
萧思话(公元四○六年――四五五年)字文休。南北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元嘉中为青州刺史,孝武时征为尚书左仆射,后拜郢州刺史。思话少未知书,以博诞遨游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田,人患毒之;后乃折节,好书史,武帝一见,便以国器许之。历十二州,杖节监督者九焉。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工书,书断称...[详细]
萧廷玉(1562—1645年),字子颖,号砥瑕,明海阳县隆津都龙湖乡人。自幼天资聪颖,器识绝伦。弱冠之年就考中秀才,名列第二。据说他的文章写得很漂亮,文体娴熟而文词典雅,谈理如牛毛茧丝,摘词如雕龙绣虎。 萧廷玉考中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举人,曾任福建汀州府归化县(今福建省...[详细]
萧殷(1915~1983年),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在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在短短几年中,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民国25年(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抗战军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详细]
萧子云(487-549)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景齐,南兰陵人。为萧嶷第九子。萧子云从小勤学而有文采。26岁写成《晋书》,30岁任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著《东宫新记》。后累迁北中郎外兵参军,晋安王府文学、司徒、主簿和吏部长史兼侍中等职。他还善于草隶书法,善效钟元常(钟繇)、王逸少(王羲之)之...[详细]
谢榛(1495—1575年),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之一。其诗及诗论,在当时及其后,都有较大影响。 谢榛是一位布衣诗人,一生浪迹四方,未曾入仕。眇一目,自幼喜通轻侠,爱好声乐。16岁时写的乐府曲辞...[详细]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明嘉靖三十年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一个书香门第。邢侗资秉聪慧,7岁能作擘窠大书,剑拔 张,气势生动;13岁作雅宜(王宠)楷书;家多藏书,14岁能读所藏。18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应诏进京,尽友...[详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详细]
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醇亲王奕譞之孙,于光绪三十四年登基为帝,辛亥革命爆发后-退位,结束清王朝统治,九一八事变后做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日本战败后溥仪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