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他生活在清代晚期的广东。少年的时候即喜爱绘画,他专程到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名僧德堃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学成后,他来到广州,在城隍庙外摆摊卖画,并且以此养家为生。清同治元年(1862...[详细]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香山县南溪乡沥溪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详细]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之间。他是战国中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并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 战国中期,战事频仍,...[详细]
孙鼎标(生卒年月不详)。绰号孙大食。本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原良庄甲公馆村)人。是孙中山入粤始祖孙友松第十一代孙,外迁香山(中山县)连昌公之父。 明朝末年,本县解元钟丁先起兵勤王,孙鼎标亦举兵千余,响应起义,成为钟丁先的得力部将。后率部至博罗县会同韩如炎部攻打惠州清军。孙鼎标身先士卒,冲锋...[详细]
孙何,字汉公。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是宋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 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详细]
孙洪喜,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运河东畔的柳元庄一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孙长林租种几亩薄田和给地主老财打短工养家糊口,生活十分困难。孙洪喜自幼就沿街乞讨,到田野寻剜野菜。12岁时,他到本村财主家当了只管吃住的小长工。童年的他饱尝了被盘剥的痛苦,养成了倔强的个性,整天只是默默地劳作。 1...[详细]
孙慧基(1923—1946年),原名国仕,又名伟基,紫金县上义镇官田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春,他打听到多祝平山一带有游击队活动,即与乡邻孙杰等6人参加东江纵队,投身抗日战争。9月,东纵第六支队攻打高潭圩土匪,孙慧基奋不顾身,勇猛战斗,荣立战功。1946年3月12日深夜,孙慧基等...[详细]
孙仅[宋](公元九六九年至一〇一七年)字邻几,宋代汝州人(今河南汝州)(孙何、孙仅是有争议的人物,元代脱脱写的《宋史》说是“蔡州汝阳人”,荆州则以孙的父亲孙慵在荆州任刺史灿为由,将孙家三兄弟列为荆州三凤。 明万历《汝州志》将孙仅列为汝州乡贤。清康熙年间汝州知州宋名立找到了宋代人写的一本书,书...[详细]
孙九龙(?~1900)今三教乡三教堂村人。1900年9月间,惠民县义和团大师兄孙允荣与济阳县三教村义和团大师兄孙九龙等召集济阳、 惠民、商河、齐东、章丘等12县的团民近千人, 聚集在三教堂村以东的玉皇庙内,练兵习武,打击教会势力,并以“反清灭洋” 相号召,拟进军县城。山东巡抚袁世凯闻讯后于9月2...[详细]
孙乾(?—约公元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在徐州时开始跟随,荆州、益州,一直不离不弃,跟简雍类似。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论关系亲疏,与刘备之间比简雍差点。官封“秉忠将军”。性忠仁笃淳,...[详细]
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大家孙其峰先生,1920年生于山东招远县一个书香家庭,祖父、父亲皆擅书法,舅父王友石是近代著名画家、北京画院画师,对其影响教益尤深。当孙其峰读小学时,师长多擅书画,耳濡目染而对书画深感兴趣。1941年因生活所迫,到北京一绸布店学徒三年,工作之余奋力读书习画并受王友石指点,终得...[详细]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其主要活动时期为公元前5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他所撰写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名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被称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该书对军事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孙武祖姓陈,原居陈国(...[详细]
孙襫(962~1033) 宋代经学名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县博平镇)人,字宗古。曾任国子监直讲、龙图阁待制,仁宗时择名儒为侍读,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孙□曾奉□与邢□等人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考正尚书、论语、孝经、尔雅谬误。仁宗天圣四年(1026),孙□...[详细]
孙耀荣(1929.10~1980.08),曾用名玉荃,男,汉族,银城街道五里庄人,194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5月加入中国0。历任连文书、班长、政治干事、政治助理员。曾参加解放华北、西南、西北等战役,获得“解放华北”、“解放西南”、“中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章各一枚。19...[详细]
孙应采(1895—1927)女,1895年出生于潮安县沙溪西林村一个农民家庭,16岁出嫁彩塘仙乐村。1922年,在潮安妇女运动先驱者余求教育下,第一批参加红色工会。她与余益求在西林、仙乐、塔下组织成立潮安县妇女职工协会,又于1925年组织东莆区民众成立妇女协会,她当选为妇协会长。1926年秋,...[详细]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详细]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力...[详细]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太史慈年轻时好学,在郡府中任奏曹史。时郡守与州牧有矛盾,不可开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在这种 情况下,谁先上章说明情况,谁就可能先入为主。当时,州里弹劾郡守的表章已经送走,而郡守的表章尚未送出。...[详细]
台志远(原姓澹台),又名台凌云,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台庄。1908年因家乡遭灾随父迁到辽宁省开原县。1912年起入开原教会学校学习三年,1923年入开原中学读书。 192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军讲武学堂,改名台凌云。不久离开讲武堂,又入沈阳神学院学习,于l930年毕业,为神学硕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