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 1288,字孟卿,自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县)人。青年时代和著名诗人元好问等交游。元初为行台幕官,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史。诗、书、画俱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九首。 商挺(1209-1288) 元初大臣。字孟卿,晚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菏泽)人。宪宗三年(1253),奉蒙古封...[详细]
沈序昭,1893年出生于彩塘华美村一贫农家庭,幼丧父。少年时在锡箔店当学徒,青年时关心国家命运,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农民运动兴起,沈序昭积极参与筹备成立农协工作并当选为上莆区农协委员。是年加入中国0。 沈序昭革命立场坚定。1925年,工贼侯映汀倚仗国民党反动势力残害红色工会同...[详细]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北宋初期教育家、学者、文学家,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因他曾在家乡的徂徕山下从事著述讲学,故人们称他为徂徕先生。 石介的父亲石丙曾做过太常博士。他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外出游学,在应天府学学习期间,生活非常艰苦,吃不上菜,有时连口粮也不宽裕,但他...[详细]
时济云(1892~1970)名毓龙,号霁禅,王圈乡时家圈村人。著有《墨子哲学》、《周易释微》、《古琴考》等书。《墨子哲学》一书曾受到梁启超的赞许。终生热爱教育事业。青年时代于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齐东、邹平、济南、惠民、济阳等地从事教育。 1931年,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资1000多...[详细]
石文光,增城南庆隆埔(今增城市荔城街夏街)人。是南宋振国大将军。 石文光少有勇略,武艺超群,时元兵入侵中原,攻城略地,锐不可挡。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俘宋恭帝及两太后等北去。宋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退往福州,立恭帝幼弟赵昺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因元军进逼穷追,赵昺于是退至...[详细]
大德州牧——舒成龙 舒成龙(公元1700─1771年) 字御天,清代河北任丘人。20岁在恭王府办事。雍正九年(1731年)到户部营田司供职,后为候补知州;先在兵部车驾司实习三年,期满分发湖北任地方行政长官。先任谷城知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任荆门知州。 舒成龙来到荆门,首先改革...[详细]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详细]
司马穰苴(生卒年不详),本姓田,名穰苴,春秋时齐国人,齐大夫田完的后裔。初为将军,因军功被尊为大司马,后因称司马穰苴。精通兵法,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军事家。 齐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晋-队大举进攻齐国都邑阿(今东阿)、甄(今鄄城一带)等地,燕国也乘机派兵占据齐国黄河南岸部分地区...[详细]
宋伯行(1892.10~1928.4.27) 名宋孟宣,字伯行。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模范染织讲习所,毕业后到济南民生工厂当技师。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因组织发动济南铁路工人支援京汉铁路大 而被工厂开除。后回...[详细]
宋曹(1620-1701),字彬臣,号射陵,明朝崇祯时官中书,后辞官隐居,蔬秤养母。宋曹居山林隐逸,博学鸿词,屡招不就;性好游,善书法,工诗文,有真草书石刻、书法约言、会秋堂诗集等作于世,是古盐城唯见史册的著名书法家。 宋曹故居庭院奇石抱水拥竹,屋宇亭廊古朴典雅,更有书碑墨迹之古今大观,是别...[详细]
宋九嘉(?—1233)字飞卿,金夏津人。诗人。为人刚正豪迈。少时曾游太学,从李纯甫读书,才思敏捷,文章清奇,很得士人推重,与雷渊、李经齐名。1213年(金至宁元年)登进士第,历授蓝田、高陵、扶风三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明,百姓无不称颂。后擢迁翰林应奉文字。金哀宗正大年间,因病辞官,殁于癸巳之难。 ...[详细]
宋尚杰 字俊卿(1855~1915),多祝镇洋口宋屋村人。青年时不甘碌碌无为,毅然从戎。入伍后,屡建功勋,有“宋猛虎”之称,备受上司重用,一再晋升,被提为协统。清末时驻防广西,应邀前往越南河内,会晤孙中山,亲聆教诲,表示坚决拥护民主革命,以实际行动支持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时,被孙中山大总统授予...[详细]
宋元征,字鹤岑,江南庐江人,清康熙戊辰(1688年)进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来任夏津知县。到夏津的当天夜里,寓宿于城隍庙内,当晚写下誓言,祝告焚香,焚烧誓词。第二天又帖出一幅对联“私派一文钱幽有鬼神明有法,枉入一人罪远在儿孙近在身”在任六年,轻徭薄赋,兴利除害。捐修城门楼,修筑白泊(白...[详细]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询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矶,句句珍宝;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详细]
人物资料 苏乞儿原名苏灿,是民间传说中的两广拳师,「广东十虎」之一, 苏乞儿无正史可考。 虽然武功盖世,但舞文弄墨一概不晓。苏为了搏得心上人如霜垂青,便投考武状元,更买通所有考官以为可以瞒天过海,但却遭人陷害,沦为乞儿。一日被丐帮长老选中为帮主,传以打狗棒法,他便藉此对付反政权分子天理教。...[详细]
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夤珊、七祖、栖霞等,自号菩提再生身尊者魜潺,广东顺德杏坛人。他工画人物、山水,兼擅花卉。其画不师古法,不泥古人,能自辟蹊径。对于用笔、构图、意境皆有新意,笔法多用干笔焦墨,表现尽用线条和白描法,很类似古代木刻,有一种苍劲古扑的气韵。这是他由石刻造像所变化出来的一种独标的...[详细]
苏丹(1926—1949年),女,原名陈丽娟,又名逸平,化名苏丹。揭阳县榕城镇人,出生于平民家庭。在亲属资助下,于1940年到韶关第二侨民中学读书,后转入韶州师范就读。在读书期间的1946年加入中国0。师范毕业后转到香港教书。1947年,东江各地恢复武装斗争。她回内地,在惠东宝人民护乡团第...[详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详细]
苏耕夫(1923~1986)原名苏传茂,新市乡苏家庙村人,著名剧作家。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荣立二等功并加入中国0。建国后,历任德州专区文工队戏剧教员、省文化局创作组组长、省文联戏剧编辑和《前哨》月刊社戏剧编辑。1961年起在山东省话剧团任专职编剧22年。一生创作出许多优秀剧本,尤其擅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