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妮

  • 林小妮 林小妮,女,1969年2月生,安铺镇人。著名跳水运动员。曾任广东省跳水队助理教练员。 1977年3月参加安铺镇业余体校跳水班训练。1980年7月入选省跳水队。1985年5月,被国家体委授予跳水运动健将的称号。同年,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国首届青运会跳水比赛,获女子跳板、跳台、全能三项...[详细]

林熙春 [明][公元1552年-1631年]

  •  林熙春(1552—1631),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今潮安庵埠镇)宝陇村人,他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后来被起用为福建将乐县令。林熙春到任后,建杨龟山祠,为《杨龟山文集》作序;同时整修学宫,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此后,林熙春升任户科...[详细]

林修竹 [公元1884年-1948年]

  • 林修竹(1884~1948) 字茂泉。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幼年读私塾,17岁考中秀才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民国成立后,学成回国。此后历任山东高等学校教务长、山东教育司科长、山东省长公署教育科主事等职,主持建立山东省法政、商业、工业、农业、医学、矿业等6所实业专门学校...[详细]

林正杨 [清]

  • 林正杨(生卒年不详),又名林伯焘、林振杨。清代归善县白芒花(今惠东县白花镇)人。天地会花旗头目。随翟火姑起事后于咸丰五年(1855)自惠州北上,加入石达开部太平军,封天将。同治三年(1864)2月改封列王,随侍王李世贤由江苏溧阳走浙江,旋合沛王谭星等进入江西。10月,由瑞金南下广东,经平远、龙川...[详细]

李攀龙 [明][公元1514年-1570年]

  •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详细]

栗祁 [明][公元1537年-1578年]

  • 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栗祁天资聪颖,幼年丧父,得其伯父栗科接济,抚育,母肖氏课其识字。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第,授徽州推官。当时徽州民俗粗劣,狱讼叠积,有达十余年而不决者。栗祁到任,循循...[详细]

李清照 [宋][公元1084年-1155年,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后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罢官。母王氏,亦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工书能文,兼通音律。建中靖国元年(1101...[详细]

黎仁超 [清][广东十虎]

  •  广东十虎之『俊面郎君』黎仁超 为人聪明能干,头脑灵活多变,每每洞悉先机,城府甚深。为“十虎”中之智将。绝招七星拳,拳术犹如“北斗七星”,静如穹苍天河,动如斗转星移。这“七星拳”本作“七伤拳”,招式以狠辣恶毒为主,务求一招杀敌。黎仁超虽有着一身好武功,却深藏不露,不会轻易出手。初时为不择手段...[详细]

李荣泰 [公元1884年-1914年]

  • 李荣泰(1884-1914年),本县九和镇大田村人,出生农民家庭。1912年冬,在九和圩夺盐警枪3支,拉起队伍上乌禽嶂活动,提出“劫富济贫”等口号,深得贫苦农民响应。不到两年,聚集队伍3000多人。1914年8月,他接受孙中山指示,在九和红花埔树旗起义,成立“讨袁军”,任“讨袁大元帅”。同时邀...[详细]

李世辉

  • 李世辉 李世辉,笔名马云,1937年3月生,原籍车板镇禄地村委会禄地村。香港著名作家、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香港《生活品味》杂志总经理、总编辑。 小时在湛江市赤坎区培才小学就读,后随父亲到香港求学,初中时已开始向报纸投稿,受编辑赏识。著名电视连续剧《大地恩情》、《自梳女》以及《铁拐侠盗》等...[详细]

李寿轩 [公元1906年-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 李寿轩 (1906-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铁道兵司令员。 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1906年3月29日出生于邵阳县流泽乡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投奔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所在部队独立五师一团秘密士兵会。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8月加...[详细]

李思孝 [公元1907年-1942年]

  •  李思孝(1907—1942)原名李慕先,夏津县最早的0员;早期0组织发起人之一。城西珠泉屯(现属郑保屯镇)人。李思孝13岁考入夏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在进步知识分子、语文老师任华一指导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曙光》等进步刊物。1921年5月,李思孝和同学们一起到郑保屯等村镇-,宣...[详细]

李素娇 [公元1911年-1933年]

  • 李素娇(1911—1933年),女,紫金县龙窝黄洞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常跟人打猎、割草、学唱歌。12岁被卖到黄布村一个地主家当童养媳。1929年,她逃出地主家,到南山嶂参加了红二师叶振强连队,当炊事员。一次,叶振强率部队进攻惠东县马山禾多布。李素娇和女友钟灵娇装扮成村姑,尾随部队...[详细]

李涛 [清]

  • 李涛(生卒年不详)字紫澜,李浃仲弟。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解元 ,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中进士及第,以庶常馆教习人明史馆,从事纂修工作。升江西临江(今清江县)守道。到任后,“核官吏,课农桑,兴贤能,简军实。”,倡导所属廉察其政治,诛巨盗,雪冤狱,政绩卓著。 擢浙江盐运使,治理盐政...[详细]

李廷棨 [清][公元1789年-1849年,清朝官吏、学者、藏书家]

  • 李廷棨(1789~1849),字戟门,号萼村,今埠村镇西鹅庄人。清朝官吏、学者、藏书家。 李廷棨自幼聪颖强记,十余岁时文誉腾起,20岁补博士弟子员。清嘉庆十三年(1808)中秀才,因家贫难以继续学业,中秀才20年一直以教书为业。其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窝窝赋》《跛驴赋》,体现了作为穷秀才的李廷...[详细]

刘桢 [汉][公元186年-217年,东汉著名文学家]

  •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刘梁少孤贫,卖书自给,桓帝时举孝廉,历官至尚书郎,终官野王令。性耿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竞”,著《破群论》、《辩和同之论》等,当时颇有影响(见《后汉书·文苑传》)这样的家世,对刘...[详细]

刘繇 [汉][公元156年-197年,东汉末年官员、汉室宗亲]

  • 刘繇(yáo,一读yóu)(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东汉末年官员、汉室宗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 最初被推举为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长,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于淮浦。诏书任命其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详细]

刘百胜 [公元1863年-1917年]

  •  刘百胜(1863—1917),又名刘礼山,田心尾人,出身贫寒。1910年组织“0会”,1917年被捕杀害。 同年(公元1863年)出生的名人: 邵冶田 (1863~1944)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 黄庆澄 (1863~1904) 浙江省温州苍南 龙诚 (1863~...[详细]

刘表 [汉][公元142年-208年,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

  •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 )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详细]

刘伯群 [公元1896年-1973年]

  • 刘伯群(1896~1973),广州增城县派潭镇人。家贫,仅念过几年书,稍长便靠肩挑卖石灰,担负起全家的生计。 民国2年(1913),为了谋生去了南洋。初时在矿场当苦工,每月所得仅可糊口。他为人老实,工作认真,很快熟悉采矿技能,颇得矿主的赏识和信任。后来矿主给了一部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