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进之(生卒年不详),一云陈进之,又一说姓唐,棣州(今山东省惠民)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据元钟嗣成所编《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戏曲作家。现知其剧作有《李逵负荆》和《黑旋风老收心》(见《录鬼簿》)2种,后者已佚。其散曲有《赠伎武陵春》一套(见《北宫词纪》)。 ...[详细]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详细]
康有溥(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参与戊戌变法,慈禧太后重夺权力後,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与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齐被斩,合称戊戌六君子。官场认为八股文有害人才的发展,因而每次应试都放弃作答,20岁...[详细]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详细]
柯柏年(1904—1985年),原名李春蕃,出生于潮安城(今湘桥区)。1920年赶上海沪江,大学中学部攻读,后转至上海大学。1924年参加0。1925年8月任澄海中学教员。11月被周恩来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驻澄海特派员。1926年夏,奉调至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教官。1927年存回汕头。...[详细]
柯武东(1905~1930),又名争荣,梁园镇柯岗村人。幼年入私塾读书。为家境贫寒所迫,于民国11年(1922)考取安徽省警务处 教练所,受训结业后当 ,因受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辞去 ,奔走于芜湖、合肥、凤阳等地,从事-。 民国16年1月,柯武东在合肥城内参加0员张开泰、张伯平组织的“十人团...[详细]
孔继涑(1726~1791),字信夫,一字体字,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曲阜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自幼聪敏好学,才华超人。23岁时(乾隆十三年),皇帝到曲阜祭祀孔庙,他在御前进讲《周易》。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乡试中举。孔继涑自幼酷爱书法。青年时,专学其岳父张照笔法,在家中“玉虹楼”...[详细]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东汉末年开创“‘以气为主’写文章”(鲁迅:《而已集》)风气的重要文学家。 孔融是孔子二十代裔孙。然而,他在汉末受到尊崇,却并非因为他是“圣裔”,主要还是他自幼的聪悟及过人的胆识,形成了他逐日增高的声誉。孔融10岁,随父孔宙来到洛阳。孔...[详细]
孔尚任(1648~1718) 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64代孙。父亲孔贞□,崇祯六年(1633)举人,博学多才,崇尚气节,终生不仕。生平事略和文学创作孔尚任为孔子后代,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详细]
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尊重师长、仁德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子”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 颜回出身书香、平民家庭,其父颜无繇是孔子的早期弟...[详细]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详细]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匡说《诗》,解人...[详细]
匡互生(1891—1933),名济,字人杰,别名日休、务逊。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邵阳东乡天台山(今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家贫,7岁随伯父就读于族祠,1 6岁开始,兼习武艺,对社会-势力,好打不平。宣统二年(1910)入邵阳中学读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匡随...[详细]
赖方平(1922—1948年),原名学粦,紫金县义容夏棠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初中毕业后,受聘于南洋塘背小学任教。1946年6月,赖方平离开学校,参加革命,后来回乡发动一批青年参加游击队。10月加入中国0。1947年9月,赖方平被派到河源黄村总部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派到紫金人民抗征大...[详细]
赖谷良(1905—1931年),又名左民,紫金县义容镇和平坪山塘人,出生于富有家庭。1922年秋,考入中山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0。后调任0广东区委组织部秘书长。1926年初,他奉命到四会县从事 、农运和组建农军等工作,成绩斐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四会县的国民党军队和...[详细]
赖慕陶(1888-1931),梁化镇长塘村人。幼时天资聪明,10岁读书有"一目十三行"之能,听课专心,有"听尽堂上课,夜读至三更"的美传。 民国期间,历任横沥区办事员、惠州镇府办事员、孙中山元帅府警卫团副团长罗思明的秘书、香翰屏师长的秘书、叶敏如军长的秘书长、徐锦堂省长的秘书长、汕...[详细]
赖炎(1925—1948年),又名梦钦,紫金县义容南洋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高中毕业。1947年秋参加革命。后来,他发动家乡一批进步青年组成游击队,并把族内的10多支枪取到队里使用。10月,紫金人民抗征大队长春中队在南洋村正式成立,赖炎任中队长。后率队开往柏埔,截击前往柏埔征粮的县警大队;...[详细]
赖炎光(1897—1927年),紫城镇人。紫金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于1918年秋考入广州甲种工业学校织染科。在刘尔崧等进步学生影响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受刘尔崧的委派,返回紫金县城传播革命思想,与刘琴西、刘乃宏、钟灵等在县城劝学所成立学生联合会,组织宣...[详细]
蓝璇均(1906—1929年),又名允堂、璇坤,化名林先荣。紫金县青溪乡青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22年12月毕业于古竹乐育中学。后受聘为该校国文教师。1923年9月初,蓝璇均赴广州读大学。结识了本县籍的0人刘尔崧、刘琴西等,参加了革命。1924年在广州加入中国0。在0广东区委直接领导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