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澄可 [清][广东十虎]

  •  黄澄可 广东十虎之一 生性善良,宅心仁厚,天资聪敏,乐於助人。与王隐林、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共称“广东十虎”。 本为乡村赤脚小子,万事不强求,後离开家园往省城 影视作品中的黄澄可 ,面对人生种种考验与经历之馀,先後得一代宗师陆阿采、黄...[详细]

黄道周 [明][公元1585年-1646年,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

  •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深井村。父亲黄嘉卿,涉猎书史;母亲陈氏,也通经史。黄道周8岁勤勉嗜学,10岁能写古文词,14岁到广东博罗拜访翰林韩日缵,遍览韩家藏书,游览博罗诸名胜,写《罗浮山赋》,挥笔立就,被称为“闽...[详细]

黄典元 [公元1889年-1960年]

  • 黄典元 黄典元(1889—1960年),字伯漠,塘蓬镇留村人。幼年从广西博白学者黄寿达先生就读于蓬山书院。由于天资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每试都名列前茅,寿达先生誉之为碍申童”。黄典元先后毕业于高郡中学和两广优级师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抵日后,先在早稻田大学和东京第一高等学...[详细]

黄飞鸿 [清][公元1847年-1924年]

  • 黄飞鸿(1847—1924)是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详细]

黄纲存 [公元1919年-1986年]

  •  黄纲存(1919—1986)城西郑保屯人。自幼读书,15岁时在天津做学徒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纲存应征入伍,被编入-某部工兵二团一营三连,任上等传达兵。在军中靠自学考入空军航空学校。从1944年起,先后去印度、美国学习飞行技术,1946年回国后,编入空军第一运输大队任飞行员。因不满蒋介...[详细]

黄公辅 [明][公元1576年-1659年]

  • 黄公辅(1576~1659)是明代新会杜阮村(现蓬江区杜阮镇)人,字振玺,别字春溥。生于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36岁中举人,40岁登进士。曾任福州蒲城县、莆田县尹,后来调任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 黄公辅为官清廉,体察民心,颇受百姓爱戴。当时宦官魏忠贤0臣当道,公辅奋起上疏弹劾...[详细]

黄汉廷 [公元1892年-1952年]

  • 黄汉廷 (1892-1952) 广东省和平县三民乡人。1900年参加新军。1919年在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任排长。1929年8月晋升为广东独立第2旅第2团中校团附。1930年8月任十九路军60师119旅357团团长。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汉廷所率之团在上海大场、江湾一带屡立...[详细]

黄河 [公元1901年-1927年]

  • 黄河(1901-1927年) 又名黄月泼,北和镇调罗村人。从小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带领受害女青年抗婚、逃婚。1925年春投身革命,加入农会,后又加入中国0。她在海八区(北和)发动乡村妇女,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并当选为该会主任。1926年,任海康县农会执委、县妇协副主任。在她的领导下,北和地区广...[详细]

黄火坤 [公元1915年-1948年]

  • 黄火坤(1915—1948年),紫金县柏埔镇福田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4岁起随父在东江河做船工。1947年11月,黄火坤加入紫金县人民抗征大队“黑风队”,在攻打柏埔 所、乡公所及反击县警队“进剿”柏埔等战斗中荣立战功。不久,黄火坤参加东江河东分工委在河源黄村举办的学习班,加入中国0。后派任“...[详细]

黄杰 [清][公元1884年-1927年]

  • 黄杰(1884一1927年) 又名于全、虎臣,今附城镇北营村人。雷州中学毕业后,曾在道南印务局当采稿员。1924年 8月,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第二期学习,同时加入中国0。同年11月,任-(国共合作)中央农民部农运特派员,派回海康搞农运工作,先后在一区、四区、六区组织了4个乡的农民协会...[详细]

黄锦 [清][公元1589年-1671年]

  • 黄锦(1589-1671),字孚元,号絧庵。先祖自福建迁居饶平宣化都大埕(今饶平大埕镇上黄村)已历数代,至黄锦祖父黄允德时家境已颇饶富。嘉靖四十年(1562年)倭寇自海上袭扰东里(明时饶平柘林半岛一带统称东里),黄家颇受其害,黄允德遂入避大城所,率领乡众奋力抗倭寇。不敌,为寇所掳,不屈,自缢殉节...[详细]

黄居仁 [公元1904年-1928年]

  • 黄居仁(1904——1928),龙川县石坑桥头人。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成大,少年时只读过几年书,因家境清贫,10多岁就在家耕田、放牛,后来到佛山一间布厂当学徒。民国11年(1922)考入广东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染织专业。这时马列主义已在广州广为传播,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1923年夏,加入了“新学...[详细]

黄克 [公元1905年-1928年]

  • 黄克(1905~1928年),字新发,别号新强,龙川县佗城镇四甲村人。1922年投身革命,从事青年运动。1924年被选送到广州农-动讲习所,参加第二期学员学习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特派员,在东江、北江从事工农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命回家乡改组中共龙...[详细]

黄平民 [公元1900年-1928年]

  • 黄平民 黄平民(1900一1928年),又名式民,号忠靖,塘蓬镇八元塘村人。平民生性沉着敏慧,自小就抱负不凡,勤奋好学,尤爱书法。11岁时随父母迁居于石岭合江村。小学毕业后考上省立高州中学。“五四”运动爆发,他在高州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激发了革命思想,立下救国救民的伟志。1920年高中毕...[详细]

黄朴 [清][公元1873年-?]

  •  黄朴(1873~?) 浙江绍兴人。清附贡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新海防案报捐盐课大使,分发两淮。次年后历充江苏善后局文案、布政使署文案、苏州铜元局文案收支,福建铜元局驻沪秉办委员,陆军第二十三混成协书记官、军需官。宣统三年(1911年)奉调山东,历任充州镇署文案、前路执法营务处提调、济...[详细]

黄仁勇 [清][公元1762年-1817年]

  • 黄仁勇(1762~1817),字智斋,学名良越,广东潮安古苍镇海阳县(今潮州市)孚中村。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即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武进士第一人。 黄仁勇与其他武进士不一样,他出身并非将门,他的父亲黄廷毅,是一个老实的普通农民。但是黄仁勇自幼胆大,有勇气。因为家境贫困,一直到了...[详细]

黄麒英 [清][广东十虎]

  • 黄麒英是广东民间中广东十虎之一,亦是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南海西樵人,少时鬻技街衢,以卖艺求生。后得武术家陆阿采赏识,拜之为师,十年间练成武艺。艺成之后开设宝芝林开馆授徒。黄麒英以虎鹤双形拳的功夫著名。黄麒英的故事在广东家传户晓,历来也被改编为小说、电影、电视剧。 南海西樵人。与王隐林、黄澄...[详细]

黄肇青 [公元1910年-1980年]

  • 黄肇青(1910—1980年),又名时嘉,号黄九。紫金县龙窝镇龙南村人。青年时,拜龙窝彭坊村叶庆兴、钟云顺两位老中医为师,虚心学习,医艺大进,年轻时就成为龙窝知名医生。1956年8月,他被吸收为国家公职医生。1958年,被选送到广州中医学院进修。次年春,回紫金县中医进修学校主讲中医课程,培...[详细]

荀慧生 [公元1900年-1968年,京剧“四大名旦”]

  •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一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男,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详细]

霍维华 [明][?-1636年]

  •  霍维华(?—1636)东光人,进士,曾任金坛、吴江县令。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霍任吴江县令时,发觉县内徭役有轻有重,苦乐不均,便率人对各乡里逐一清查地亩,编造各类图册,防止隐瞒或遗漏徭役,并除掉酷吏,减轻赋税。天启初年(1621)霍维华以其内弟太监陆荩臣之引荐与大宦官魏忠贤友好,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