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的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凯、著名侨领何香凝夫妇之子。熟悉廖承志的名字的人甚多,然而对廖承志的同窗好友、入党介绍人关泽恩,因为年轮的滚动,却鲜为人知。 关泽恩于1908年2月27日出生于廉江石城镇东街的一个殷实的家庭。...[详细]
古成之(947-1007),字亚爽,原籍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迁居增城县。他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文誉传四方。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广南东路推荐一人上京考试,他被选中,书面考试,他考第二名,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嫉妒“广南人居其上”的张贺、刘师遒邀成之饮酒。暗...[详细]
桂麟,字书青,大兴汉军镶黄旗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夏津知县。刚到任,便接到上峰命令,整顿“里甲”基层行政区划建设。曾出俸银募兵,夜巡县城,并于各乡间组织兵丁巡逻防盗,全县四境安然,寇盗敛迹。政务首重教化,亲自督导,创办初级小学4处,“半日制”学堂1处,学费等项开支均由县拨款支付。自此,城...[详细]
古龙贤 (1826~1875),安墩镇葵双村人,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手下的一名高级将领,封号奉王。古龙贤6岁时随父流落广西,以打铁为生,1844年初在广西参加太平军;1852年(咸丰二年)为右四军两司马。次年5月,升金四辛、四监军,7月擢金四总制,守天京(今南京)太平门,8月封恩赏检点;1854...[详细]
郭恒祥(1894~1929.1.9)又名郭月庭。章丘县埠村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随兄嫂长大。少年时,即下煤井做工。后经人介绍到青岛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当钳工。1923年1月,与工友张吉祥、郭学濂等人联络铁工、木工、油漆工等,成立工人组织——圣诞会,被选为会长。“二七”京汉铁路大 后,铁路 转入秘密...[详细]
郭继枚,增城福都(今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郭继枚出生于马来西亚劈雳州务边埠。他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因其母亲早逝,又是独子而深受家人宠爱。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详细]
郭乐(1872—1956) 字鸾辉,号景崇,环城竹秀园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赴澳大利亚悉尼谋生。1897年与同乡数人在悉尼收购永安栈(后改名永安果栏),被推为司理。为人忠厚,有一次银行多付500澳镑给其,其临财不贪,如数退还,对此中西人士无不称赞,从此永安信誉日隆,业务蒸蒸日上,继而...[详细]
郭茂倩, 宋代郓州须城(今东平)人。著名音乐家。郭茂倩自幼受诗礼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以编纂《乐府诗集》扬名后世。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详细]
郭四维(1533—1602)字汝张,号北野。今夏津县城南栾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隆庆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使。 四维相貌伟岸,聪敏过人。少时就读于村塾,塾师与之对语常自叹不如。解元潘龙(夏津人)非常赏识郭四维的才华,遂收于自己门下,亲授举子业。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四维赴乡试中举。...[详细]
郭显德(1835—1920),外国名亨特•考尔贝德(Hunter Corbett,D•D,LL•D),美国宾夕法尼亚人。1855年(咸丰五年),在美国长老岗中学读书时受洗入基督教。1860年(咸丰十年)毕业于美国遮费森大学,1862年(同治元年)秋入美国新泽西州普村赛顿神学院,时正值美国南北战...[详细]
郭允礼 字节之,明代山东曲阜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任无极知县。天性淳厚,谨慎处事,遴选得人。志向远大,颇有才干,处理政务井然有序,使黎民百姓定居乐业。娴熟史学,触类旁通。讲求礼仪,注重教育,修建校舍,创建社学(地方文教机关),撤销那些不在祠典的祠庙,斟今酌古,创建名宦祠、乡贤祠。...[详细]
郭真顺(1312—1436),庵埠郭陇村人,教授郭宗文之女,自幼承父教,通经学,旁及史百家,能诗,尤擅古体。嫁潮阳周伯玉,夫妻隐居乡间。为人有见识,善论断世事是非得失。元末明初,世道多艰,潮阳一带,常有- 。明洪武四年(1371)明0派指挥俞良辅出兵征剿潮阳未归顺诸寨,兵临溪头,真顺出而当道,...[详细]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菽子,号正夫、玉溪,明•揭阳县城人。幼即聪慧好学,11岁中秀才,天启7年举人,次年(崇祯元年,1628)进士。以不曲徇权相温体仁、周延儒意,告假回乡。逢海盗袭县城,捐资募壮士,协同县兵击退之,城得保。崇祯6年返京,任礼部主事,提督四译馆(一作会同馆)。升...[详细]
古应芬(1875~1931),字湘芹,别字勷勤。广东番禺县人,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毕业,与胡汉民同学。在日本时常与朱执信、汪精卫、陈树人等相聚,为同盟会会员。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任广州法政学堂编纂、广东省咨议局书记长。宣统末年,参加广州“三· 二九”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详细]
顾闳中:(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即有歌伎40余人。韩熙载有政...[详细]
伯明氏的谗子。后羿篡夺夏朝王位后,他不务政事,四出游猎,将政务委任于寒浞。寒浞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后羿外出游猎归来时,乘机把他杀死,自己登上了王位,并占有了后羿的妻室,生浇。后来寒浞又攻杀夏后相,灭了斟灌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寒浞,又作韩浞。夏朝东夷族寒氏(今潍坊寒亭区)人...[详细]
1937年4月7日生于山东济南。他7岁后入济南正宗救济会贫民小学、济南省立第二实验小学读书。1948年考入济南 市立第一中学,三个月即辍学参加革命,到烈士纪念塔委员会浮雕组当通 讯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教导团。1951年调济南话剧团当演员,嗣后又到济南城根小学任教导员...[详细]
韩锡敦 韩锡敦,1936年生,廉江市吉水镇燕山低垌村人。 1951年,他在廉江县第八小学(安铺镇西街小学)任教。1956年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军械技术学校学习。1958年加入中国0。1960年毕业留校当教员。1968年调任后勤部供应科任副科长,次年提升为战勤科科长。197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