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海(1953~1979)金乡镇魏庄村人。1973年1月参军,分配在54943部队直属高炮营三连当战士。他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军事技术过硬。在军组织高炮分队测距机集训时,选他当了教员。1976年3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看到祖国遭受越军侵扰时,写了决心书,坚决上前线保卫祖国。...[详细]
范春莲,女,1913年生,今平邑镇人。18岁嫁给了午门村农民魏宗廉。1942年,抗日形势十分严峻。驻守在平邑镇的鬼子中队,企图消灭活动在午门一带的县大队和民兵武装。一天,县委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安排范春莲为会议放哨。她发现敌情后,不顾生命危险,立即向县委作了报告,使县委及时安全转移。...[详细]
范次希,又名范钧天,1917年8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田家场(今田家镇)赵家坝。兄弟三人,哥哥范长江排行老八,被称为八娃子,范次希排行老十,被称为十娃子,还有一个弟弟范长城。范次希从小在范长江带动下,十分好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名列前茅。1934年,以优良的成绩考入成都建国...[详细]
樊发源同志生平(1921-201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新华日报社总兼党组书记,离休干部樊发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15日16时5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樊发源同志1921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区碧霞镇竖街,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2月参加革...[详细]
方朝,[清](1675-1734)字东华,广东番禺人,方还之弟。生卒年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前后在世。 方还之弟。东华幼岁失明,复明时,年十三四矣。考九谷先生,不令习时艺,文读诸子,诗读汉、魏、盛唐,宋、元以下书均未寓目,故著述无时下一点习气,喜结宾客,与乃史东吠。二方之名,远近交推之,...[详细]
方达史,1902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德安里中寨一个封建家庭。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庶母陈金菊抚养长大。1907年,他开始在家读书识字。1909年,进入县立模范高等小学读书。他对洪阳大官僚地方方十三家族镇压农民起义、残酷压迫盘剥贫苦农民的罪行深感不满,从小就立下要认真读书,做大事业,为穷人谋幸福的...[详细]
方殿元,[约公元一六七一年前后在世]字蒙章,号九谷,广东番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十年前后在世。康熙三年(公元一六0年)进士。历官江苏江宁县知县,能以经术饰吏治。旋引疾去,侨寓苏州。犹于故乡置祭田百亩,以给贫困之兄弟。殿元工诗文,尤长于乐府,为“岭南七子”之一。所著有九谷集,与环书《清史...[详细]
方泗高(1835-1904),原名家耀,桂东县普乐乡老因里人。清末的一名爱国将领。诰命头品顶戴,建威将军。闽浙提督,赐齐巴图鲁,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在福建抗击入侵的法军有功。 光绪三十年(1904)病逝于漳州军营,享年69岁,原葬于普乐上黄盘龙丘,今迁葬因里屋背。 个人履历 咸...[详细]
方还,约公元一六九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番禺人,方殿元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前后在世。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方。诗人来吴者,登广歌堂,赋诗饮酒无虚日。还工于诗,为“岭南七子”之一。与弟朝称“吴下二方”。著有灵洲集,《清史列传》行于世。...[详细]
方汝辑,又名章若,1899年10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惠来县惠城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早丧,寡母患了不治之病,靠祖母经营小摊档抚养过活。方汝辑4岁在惠城德馨小学毕业,家贫不能进中学。他白天帮祖母经营小摊档养家糊口,夜里刻苦自学,进步很快,深得邻里的称赞。18岁受聘到惠来神泉区鳌头村教书。1918年,他...[详细]
方晓(1918一),原名洪尚洁。江苏南汇人。1931年前在家乡读完小学和初中。1931年至1937年,从上海高中毕业后,又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和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期间,他看到了“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和西安事变等重要历史事件,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又受到进步书刊的影响,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详细]
方忠宇(1895—1983),桂东县普乐乡人。湖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先后50多次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红旗手和积极分子。1977年出席了全国财贸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被誉为“五岭山下不老松”。1979年被授予湖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详细]
范守富(1916~1988),马尚镇马二(西北)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5月初,他会同宋树柏、延春诚建立了张(店)王(村)工委,延任书记,范与宋任委员。 马尚南面的北岭村(今属周村区贾黄乡)有个徐绥迎,是范守富的亲戚,张王工委把徐家作为扎根基点,并在范守...[详细]
樊寻梅教授生平(1936—2010) 樊寻梅,女,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60年起,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工作。历任北京儿童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急救中...[详细]
冯恺(1921~2006),新泰市楼德镇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委干校学员、山东纵队独立支队政治教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军政委。1975年任沈阳军区军政干校政委,1978年任沈阳军区大连陆军学校政委,1981年任沈阳军区后勤...[详细]
冯光又名沥祺、义理、石生、何达生,1920年出生于清远县汤塘复兴村(今属佛冈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他9岁丧父,接着身为“小老婆”的母亲改嫁、妹妹被卖,自己只得跟随同父异母的哥哥生活,在家乡致远小学边做伙夫边旁听学习,勉强读了三四年书。由于童年失去父母关爱,又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歧视,生活异常困苦。在重...[详细]
冯淇辉919年6月生,广东广州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起任);中国畜牧兽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兽医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二届成员。他是广东广雅中学38届校友,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院生物学研究部。曾任岭南大学农学...[详细]
冯平 (1903~1986),曾用名冯广智、冯若愚,新泰市楼德镇楼德村人。1921年在省立曲阜二师讲习班毕业后,在楼德、封家庄、苗庄等地教书。1938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任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供给部长。1941年任山东省战时工作...[详细]
冯三娣,男,1873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沙三村。1926年3月9日沙浦乡农会成立,他被选为农会副主席。1927年10月12日,冯三娣与陈进等人率领沙浦乡农军参加攻打六区区署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六区区长梁印渠勾结国民党驻肇庆守备军黄耀南,带领军队和民团共400多人兵分两路围剿桃溪和沙浦,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