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俊(1898~1990),东至县梅城人。民国8 年(1919 年)至26 年期间,先后担任青岛华新纱厂总经理、青岛市政治设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开设纱厂、印染厂、机器厂、实业公司、地产公司、百货公司、银行等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香港、仰光、昆明经营运输业,将自己生产的物资运往大后...[详细]
周至元(1910~1962),原名周式址,又名周式坤,号懒云,即墨城坊子街人。 周至元自幼嗜书成癖,十余年的苦读,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他在《自述》中所写:“总角年华渐喜书,苦攻坟典事三余,痴情更较蠹鱼甚,灯火常亲子夜初。” 周至元酷爱山水,经常徜徉于崂山之中。每次游崂山,他总要...[详细]
朱璐(1856~1929),字任庵,东海县平明镇平明村人。 朱璐的父亲朱儒系清朝秀才,育有朱璐、朱英两子,朱璐10岁随父到同宗撂车沟-先家蒙馆读书。读书刻苦,聪明过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乙丑科三甲105名进士,比海州沈云沛及第进士早三年,次年授内阁中书,历任邮传部主政,后任太子少傅,是...[详细]
朱澧(生卒年不详)朱汝珍之曾祖父,字连渭,号达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廷试获一等,充任武英殿校录,不久任直隶州判,后任连山、长乐两县教谕,历署电白、镇平、乐昌等县学宫。善诗文,亦工书法。著有《类涵事钞》,《南山文稿》五卷、《南山诗草》三卷、《尊生揖要》四卷。卒年六十九岁。...[详细]
庄姜(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婚后未生育。《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详细]
庄陔兰(1870~1946) 字心如,号春苔,大店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清光绪十二年(1886)县考中童生。翌年在沂州府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拔贡,放乐安县(今广饶)训导。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诰封朝议大夫。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翰林院保送入日本法...[详细]
朱包蒙,号涵吾,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年四月十三日,卒于清顺治十五年七月三十日,终年83岁。 关于朱包蒙其人,《莱芜县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朱氏族谱》均有记载。其人为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童蒙的胞弟,以朱童蒙的“榆林大捷”功而荫授武职为肥城所镇抚,后升任肥城守备...[详细]
朱次琦(1807—1881年) 字稚圭,一字子襄,九江下西太平约人。因拒入都市而长期执教于九江,热心桑梓建设,世称“九江先生”。5岁入塾。7岁作诗。13岁在里人曾钊携同下到广州谒见两广总督阮元,应命作《黄木湾观海》诗,受到阮元以“老夫当让”相夸奖。18岁肄业于广州羊城书院,接受山长谢里甫学字...[详细]
朱富润(1895~1929),又名义才,在结盟兄弟中排行老五,故外号朱老五,东流(今东至县)胜利乡人。土地革命时期,为地方农民起义军小首领。他出生雇农,家贫未曾就学。15 岁时仍帮人放牛,16 岁打长工,为油坊打榨锤,18 岁父母双亡,孤苦难度生计,后因触犯族规,被送交官府下狱。他性格刚直,勇敢...[详细]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后其不听黄崇死守的建议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因此失守。 早年经历 建兴五年(227...[详细]
朱光时(1933~)肥东县撮镇人。历任芜湖县植保站站长、农牧渔业局局长。1981 年参加全国稻飞虱联合测报科研协作项目,该项目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 年11 月被评为高级农艺师。1991 年5 月获“芜湖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3 年3 月芜湖...[详细]
朱建运(1936~1994),即墨市鳌山卫镇高戈庄人。195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即墨市-检察长,1987年被授于“山东省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6月被山东省委授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朱建运16岁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公社党委委员、-、即墨市人民-检察长、市委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他...[详细]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广东顺德县龙江人,南海籍。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武举第一人。 据《明实录·崇祯实录》记载:崇祯元年九月,以春坊中允陈仁锡(天启二年文举殿试第三名。),翰林院侍讲李绍贤为武举会试主考官。 从明史上看,崇祯元年不应开武举殿试。但《江苏通志》说:上元...[详细]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子樵、紫桥。山东济南市历城人,祖籍浙江绍兴钱清镇秦望村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详细]
朱汝珍(1870—1942年)原名倬冠,字聘三,号隘园。祖籍太和镇八片村,后定居清城南门街,生于仕宦之家。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朱汝珍22岁考入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封建社会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详细]
朱松龄(?—1827年)号苍山,朱汝珍伯祖父。祖籍太和镇八片村,朱澧之子。20岁补弟子员,旋作禀生。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优贡选入国子监读书,嘉庆年间受命纂辑《清远县志》,一载书成。清道光四年(1824年)任阳江县训导,专心课士,创建学宫,次年倡修阳江尊经阁,深得阳江文化界的信赖和尊重。后...[详细]
朱台符之父应举拔萃科,曾任度支判官,卒于殿中丞。朱台符小时聪明过人,10岁能写诗辞,曾作黄山楼记,认识他的人都交口称赞。长大一点后,善作词赋。当时太宗在廷试进士时,喜欢那些头脑敏捷、交卷较快的人。朱台符与同辈接受考试时,在很短的时间写成一赋。终登进士甲科,任过青州通判。召入直史馆,赐红色朝服,再...[详细]
朱童蒙,字求我,号五吉,今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生于明万历元年,卒于崇祯十年,终年65岁。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载: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由进士中书舍人行取兵部给事中,转兵科都,出为苏松兵备湖广希政司右参政,升太仆寺少卿,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封资政大夫,文荫一武荫二。”...[详细]
朱猷彰(生卒年不详)号宝愚,朱汝珍之父。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在世,好读书,早年在韶州驻军广东陆路提督昆寿部当幕僚,朱猷彰助昆寿平红巾军有功,先后任州同知(从六品)、知州(从五品)、直隶州知州(正五品)、知府(从四品)。著有《武功辑略》、《防韶换惠记》、《嘉乐堂吟草》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