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温陈乡观上村)人,唐朝宰相。 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详细]
张渐九(1894~1987),七级镇东七级村人。16岁进胶州达材学堂求学。期间,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带头剪辫,踊跃参加支援辛亥革命的募捐活动。1913年毕业,先后在青中埠小学、哈尔滨三育小学任教师,后转入哈尔滨邮政局、青岛港务局供职。1928年,在青岛参加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胶县和...[详细]
张家树(1893~1988) 原名端六、字庭桂,天主教徒,洗名类思,祖籍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清光绪十九年六月初七(1893年6月30日),出生于上海城内马园街12号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光绪二十八年,就读于伯尔各满学校,后入徐汇公学读书,清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后...[详细]
张劲夫(1914~)肥东人。民国23 年(1934 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总党团委员。民国27 年后,任中共安徽工委常委、宣传部长,鄂豫皖区委常委、-部长,皖东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旅政委,中共淮南区委宣传部长。解放战...[详细]
张景春(1884~1959),名达,字安祐,魏家桥井边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后供职于省垣,因不满时政,拂袖归里,潜心研读《素问》、《伤寒》、《金匮》等医书,立志行医解人疾苦,后专攻眼科,购熊胆、麝香、珍珠、玛瑙等名贵药材,制眼药10余种,患者内服、外用,疗效甚著;有...[详细]
张克学,1947年生于莱城区大王庄前张街村,六岁随父学戏,八岁登台演出,1956年正式考入莱芜梆子剧团,从事舞台艺术五十余年,曾担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09年,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张克学.jpg张克学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张登贞,艺名...[详细]
张坤元(1904~1966),字天球,牛马司水井头人,出身中医世家,幼随父学医。19岁边医边学,对“经方”、“时方”钻研精深,对民间验方、单方亦择善而从。精于中医,亦学西医,常以西医抢救急性重病,中药调治沉疴痼疾。张治梅毒、臁疮有独到之处,以自炼“五虎丹”为主,疗效甚著。西洋江杨某患梅毒,其妻3...[详细]
张临 (?—?) 张临,字慎与,元朝邹平人,先世枣强人,以水患来居邹平县张氏庄,再迁罗氏庄。临幼时家贫不能延师,随村童就师他村。每晚归来,父必亲自验试所学,倘有误,父即不悦,竟至不食,母怜子,亦不食,父无奈,只好动箸。故临自幼不敢怠于学。及至50余岁,父亦常询其学习有无进益。临至70余岁...[详细]
张茂进(1927—1948年),又名张周山,下洋镇下港村人,出身贫苦渔家。1944年,参加了 村中的抗日游击小组,由于活动出色,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雷州人民抗日游 击队南下徐闻,发动下洋武装-。张茂进历尽艰苦为抗日游击队带路、送信、搜集敌情。 下洋-失利后,部队北撤,他留在当地...[详细]
张梅亭,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曹家庄人。生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古历九月初八日,卒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古历四月二十八日,终年75岁。字雪安,又字雪庵,因宅南有古松一株,笔直而挺拔,冠若伞盖,并且溪水西流,故号“对溪”,别号“一松子”,书屋为“一松山房”。 他出身于读书世家,...[详细]
张明硕(1979~2001),即墨市移风店镇大坝村人。 1996年,张明硕应征入伍,在部队里,他勤奋学习,团结战友,关心群众,被评为执勤标兵、学习标兵、优秀辅导员,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1999年,他所在的班还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1年3月24日12时50分,一名妇女从龙潭山铁路桥上坠入...[详细]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 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还留下...[详细]
张其弦(1922~1961.12),仙槎桥南市铺人。从小聪颖好学。民国34年(1945)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交通部华南工程处工程师,参与海口至五指山公路及通什大桥的勘测设计。1954年秋,在一次选线勘测中从山坡上滚下...[详细]
张起岩(1285—1354年),字梦臣,祖籍章丘,移家禹城,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在40年仕宦生涯中,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对元朝中期政治贡献很大,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有多种著作传世。 张起岩生于累代仕宦之家。其高祖曾官至元帅右监军权知济南府,曾祖张福为济南路军...[详细]
张实居 (?—?) 张实居,字宾公,贡生,明末清初邹平人。约生于明朝天启年间,祖父张延登官至工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得宋版《昭明文选》,筑室宝藏,题“箫亭”匾额,实居因以为号。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父万钟南迁,任镇江府推官,实居曾随父任。后举家北归故里,家道中落。实居目...[详细]
张树基(1901~1941),原名张瑞先,灵山镇灵山村人。 张树基幼年求学于灵山学塾,20岁投笔从戎,曾在北洋军某团任书记长,后见军阀混战,人民涂炭,遂愤而离开部队,回家务农。 1938年初,日军占领即墨城。张树基参加了纪淑和组织的游击队,后任苏鲁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第十六支队第十纵队第...[详细]
唐名士,隐者,“竹溪六逸”之一。山东宁阳梧桐峪(今属华丰镇)人。 与李白、杜甫等交游频繁。孔尚任《石门山记》云:“唐张叔明,亦鲁诸生也,卜宅其麓。杜子美有《访张氏隐居》诗;又有《与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李太白亦有《鲁城东石门送杜甫》诗,皆其处也。”石门山,宁阳称之为凤仙山,其西北麓有...[详细]
张叔卿,生卒年待考。唐朝人,官至广州判 官,集一《题张氏隐居二首》,一为七津,一为五律。浦云:"张即张叔明,隐徂徕山与李白等号竹溪六逸者。"案杜甫《杂述》(集二五)"鲁有张叔卿",仇注以为"卿与明有一误耳,不然亦兄弟也"。开元廿九年杜甫游齐,宿其山庄与之订交。...[详细]
张四知,山东费县人。明末官吏,官至内阁首辅。出生于费县城南关儒林巷,大体位置就在费城街道中心校、南关小学一带。 张四知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升检讨,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相当正国级别。曾辅佐一代明君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在位,李自成军攻破北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