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1883年-1944年),名兆铭,号精卫,广东番禺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后迁居浙江山阴(今绍兴)。陈璧君,女,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马来亚华侨巨富之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汪考取官费赴日习政法,入日本法政大学。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长。是年...[详细]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详细]
王俊民(1036—1063),字康候,招远城里村人。自幼随任郓州司理、开封军巡判官、舒州太湖县知县等职的父亲王弁辗转任所,勤奋好学。1061年(北宋嘉礻右六年)中状元。授徐州节度判官,充任应天府发解官。得狂疾,于贡院中对一石碑呼叫不已,又取书册自裁及寸。病势渐平 后,归舒州太湖县省亲。翌年,...[详细]
王考(?—184年),一名王芬,字文祖,兖州东平郡寿张县人。为人轻财仗义,性格刚烈,疾恶如仇,甚有威惠。东汉末年大臣、党人,官至冀州刺史。后遭受党锢之祸,名列“八厨”。位行并不显,故事迹不详。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司隶校尉李膺等二百余人受诬为党人,并坐下狱,书名王府。永康元年(公元16...[详细]
王立言(1862-1900),高唐县琉璃寺乡王莫庄人。王立言曾做过生意.有文化。义和拳运动时,为拳众出谋划策,人称“王宰相”。 1899年2月。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来高唐,活动在琉璃寺郝庄、王莫庄、南镇、后杨庄一带.王立言积极参加活动,设场 练拳。人们争相参加。王立言对拳众要求甚严,不贪财,不好...[详细]
撷民间民乐之瑰宝传天上人间之绝唱 被称之为“中国民歌之父”的一代音乐大师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走完了他人生最后旅途。 历史,留给人的是往事与回忆。然而,历史却永远铭记着这位在大西北的热土上耕耘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音乐家。一生酷爱音乐的王洛宾,把毕生的心血和人生闪光的年华献给了中国民族...[详细]
王禄兆(生卒年不详),字惟功,号敏斋,即墨人。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管理节慎库,权衡公平,出入账目详细。时捕获一盗银者,审判者指其赃物为库银,遂以失职罪将王禄兆交吏部议处。王禄兆并不申辩,待校勘库中存银时,丝毫不差,王禄兆失职之嫌疑被除。升任户部郎,出任云南澄江府知府。澄...[详细]
王千秋:生卒年月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流寓金陵,晚年转徙湘湖间。与游者张安世、韩元吉等,皆南渡初名士,年辈应亦相类。词风清拔可喜,著有《审斋词》1卷。...[详细]
王启民(1937~1995),山东省高唐县人。即墨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即墨画院院长,山东省美协会员,青岛美协理事,青岛市及即墨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王启民从事群众美术工作40余年,其画师法叶浅予,功力深厚,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位以速写人物画见长的多面手画家。 1972和1976年,为...[详细]
王仁山(1889~1956年),字静轩,大信村镇乔家村人。幼年曾读私塾,继入济南陆军小学,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立志投身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王仁山回国,参加奉军张作霖部,后因负伤回到家乡。1913年,王仁山创办《即墨公报》,任该报主编,积极撰文宣传民主...[详细]
王少辰 男,一级作曲。山东省临沭县人,1931年3月出生。自幼从学唱京戏和抗战歌曲而迷上了音乐。1945年毕业于山东省立滨海中学,同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入党历任宣传队员、军文工团乐队队长、军政治部创作组长等职。15岁即发表歌曲处女作“保卫家乡”。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教班学...[详细]
王涛(1943~)肥东县西山驿镇人,1967 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安徽省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大学毕业后,曾在淮北农村当过中学美术教师,以后又在铜陵县文化馆担任一名美术工作者。1979 ...[详细]
王同祖,字与之,号花洲,金华(今属浙江)人,余嵘孙婿。幼年侍父宦游,弱冠入金陵幕府,时嘉熙二年。历朝散郎、大理寺主簿(刘克庄《龙学余尚书神道碑》),淳祐九年,通判建康府。十年,添差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同名人物: 王同祖 (1497~1551) 江苏省苏州昆山 [明]...[详细]
王文烨,山东邹平人。字章甫。生卒年不详。元至顺元年(133O)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元史》纪第34卷文宗之三中记载:“三月戊午,廷试进士,赐笃列图、王文烨等九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王文烨累官至枢密院判。...[详细]
王无竞(652——705),字仲烈,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其祖先为琅邪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详细]
王仙芝(?~878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最先发起的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对打击贵族、官僚和豪强,反对腐朽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王仙芝以贩私盐为业,生活艰苦,见多识广。唐乾符元年(874年)十一月,在民怨沸腾、起义渐多的情势下,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揭...[详细]
王秀珍(1926~1947),胶州市庞戈庄村人。 13岁时,王秀珍进工厂做工。此时,哥哥王福堂已经参加厂里的工会组织,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哥哥的熏陶下,王秀珍要求进步,寻求光明,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但她不顾劳累,坚持到女工夜校读书,学到了许多革命道理。在一次-斗...[详细]
王益字舜良,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王安石之父。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历任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判官,新淦(今江西新干)、庐陵(今江西吉安)、新繁(今四川新繁)知县、韶州(今广东韶关)知州等地方官,官至尚书都-外郎,卒赠工部郎中,后以子贵追封楚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