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举京 [公元1900年-1986年]

  • 孙举京(1900~1986),王村镇南王村人。16岁时跟随叔父孙德朋学整骨、接骨术,22岁开始行医。历时63载,为远近闻名的骨科医生。 孙举京开始行医时,大部分药物自采自制,为人治病用药,分文不取,有时遇上生活艰难的穷苦人,还周济他们食宿。1933年4月,宫家大丈村宋氏带着儿子宫子到王村讨饭...[详细]

孙美瑶 [公元1898年-1923年]

  • 孙美瑶(1898—1923),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康宅村人。因排行老五,乡间称孙五。孙氏是当地有声望的富家大族。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出身,为这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 1918年,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竿子”,筑寨于君山(即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老寨主。苏、鲁、豫、皖四省数...[详细]

孙绳武 [明]

  • 孙绳武(生卒年不详),字卒先,号福斋,即墨人。明万历年间贡士,初任周至县县丞,继任绥德通判,再任米脂知县。时值灾荒严重,民众纷纷揭竿,孙绳武所到之处,救灾抚民,社会得以安定。经陕西巡抚极力推荐,升迁延安府同知,奉檄监三副将军,后调任五省军前监纪。其在军中事无巨细,皆认真办理。往来雒陕之间,曾经单...[详细]

孙相祝 [公元1909年-1948年]

  • 孙相祝(1909~1948),字善亭,化名王同,南泉镇时于庄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相祝-到东北大连金县杨家屯当劳工,由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和-,1943年,辗转回到家乡,其堂兄孙相彩是中共地下党员,系即墨县铁路支部委员,孙相祝在其堂兄的教育和引荐下,毅然参加了抗日组织。1944...[详细]

孙允荣 [清][公元1870年-1900年]

  •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于惠城十字 街东租三间小屋做木匠活,也做灯笼出售。晚上在鼓楼街拳场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 1900年六月,孙允荣去庆云黑牛王庄挂号入义和团,回村后竖起了“山东省武定 府惠民县城西大孙家大师兄孙允荣” 的义...[详细]

苏其章 [清]

  • 苏其章,号琢奄,海安镇坑子村人,生卒年月不详。小时失去双亲,兄弟三人相依为命。尔 后,哥哥、弟弟又相继去世。其章挑起家庭重担,照顾寡嫂,教抚诸侄。他勤奋攻读诗书, 欲一举成名,虽在科场上屡受挫折,但并不因此气馁,仍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苦学,终于学有 所成,清嘉庆三年(1798年)乡试中副榜,六年乡...[详细]

苏仁山 [清][公元1814年-1850年,清代画家]

  • 苏仁山(1814—1850),字静甫,号长春,又自署岭南道人等。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 他自少受喜爱书画与书法的父亲的影响,醉心于书画绘作。虽然从未师从名家学艺,但其绘画天赋甚高,仅从观摩的画稿画谱中即自行悟解了画道而渐有所成。及至成年后因与家人不和而被逐出家族,他遂流寓于广州、佛山等地,以...[详细]

苏石风

  • 苏石风 男,一级舞美设计。广东潮安人,1921年2月6日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1937年初侨居泰国从商,1939年秋回国,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其间曾负责组办美专业余剧社,同时考入由孔另境、鲁思、周贻白主办的华光...[详细]

苏廷魁 [清][公元1800年-1878年]

  • 苏廷魁(1800~1878年) 字德辅,鼎湖区广利镇长利村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御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力主修筑虎门炮台,燕塘大沙河、龟岗等要塞,以防英军扰乱。《南京条约》签订后,愤慨-清廷,力陈时弊,力数文华殿大...[详细]

苏元老 [宋][公元1078年-1124年]

  • 苏元老(约1078-1124年),字子廷,号九峰,北宋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苏轼族孙。从小失去双亲,勤于钻研学问。崇宁五年(1106),考中丙戌科蔡嶷榜进士,先任广都(今成都双流)主簿,后来又历任汉州(四川广汉)教授、西京国子博士、彭州(今成都彭州市)通判、秘书正字、将作少监、...[详细]

苏兆麒 [公元1915年-1951年]

  • 苏兆麒(1915—1951年),下洋镇净坡园村人。出身于富有家庭。? 1934年,苏在县立乡村师范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为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提高民众的文化知 识水平,1935年秋,他辍学回家,带头捐资办学,被选为下洋小学校董。? 1936年,他在下洋圩组织东华体育会,自...[详细]

苏兆征 [公元1885年-1929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苏兆征(1885-1929),原名苏吉,广东香山县淇澳岛淇澳村人(今珠海市淇澳岛人)。 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19...[详细]

谭昌朝 [公元1885年-1944年]

  • 谭昌朝(1885—1944年),龙塘镇木棉村人。出身贫苦,自幼立志求学,十多岁时,入雷州府 学习。戊戌变法后,雷阳书院改为雷阳中学,谭昌朝成为陈乔森的得意门生。 ? 清朝末年,谭昌朝赴省府考拔贡,他名列全省第五,被选为雷州三县“拔元”,故称为“三 县拔”。? 民国初...[详细]

汤明善 [明]

  • 汤明善(生卒年不详),字汝一,江阴(今属江苏省)人。明嘉靖年间,由长兴县(今属浙江省)教谕调任即墨知县。到任后,对县衙属员及差役严加管束,免其扰民;对地方豪强侵害百姓者按律惩处。一时间,即墨境内秩序井然。其时,邮传派遣十分频繁,每匹马年费白银200余两,百姓不堪负担。汤明善请示上司,通十家充一役...[详细]

唐赛儿 [明][公元1399年-?,明初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 唐赛儿,知名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济南府蒲台县(今山东滨县)人。明初著名农民起义女领袖。她借白莲教发动群众,聚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并发展到2万多人,打击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全国为之震动。 明朝初年,社会动荡,建文元年(1399年)的“靖难之变”、朱棣称帝后的屡次北征,以及移都、营建北京城垣宫殿等...[详细]

唐绍仪 [公元1862年-1938年,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详细]

唐寿仁 [公元1878年-1952年]

  • 唐寿仁(1878—1952年)字畅徽,新洲(今禾云镇)人。19岁时,在丘昭文的父亲丘艺芳馆下读书,后考取清远县第二名秀才。翌年回乡设馆教学,历时十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唐以《汉宣帝置廷尉平论》考取清远县己酉科第一名拔贡。辛亥革命后,唐入北京法政大学攻读数年,为清远县最早去北京读书的大学生...[详细]

谭伟 [公元1927年-1995年]

  • 谭伟 (1927—1995) 原名谭德伟。男,一级编剧。浙江金华人。解放前夕,在浙江省金华中学任教并热心于戏剧活动。解放初期,参加金华地委文工团任话剧演员。1952年文工团整编后从事专业戏剧创作。笔耕40余年,剧作有100多部,发表研究评论文章逾百万字,是浙江著名的剧作家、婺剧研究家。五、六十...[详细]

谭希麟 [公元1851年-1912年]

  • 谭希麟(1851~1912),石原村(今属龙山街道)人,5岁随父母迁居窑上(今属龙泉镇)。9岁入塾学读书,时值清朝末年,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面对现实,谭希麟毅然弃文就武,到汪河水村(今属龙泉镇)拜拳师徐士让为师,学习武术,以期报效国家。经过十载苦练,学得一身武艺。  ...[详细]

谭性教 [明]

  • 谭性教,字生伯,号笠石,又号黄雪居士,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戊寅正月十九日亥时。明洪武三年,莱芜谭姓始祖谭来住,自莱阳迁徙至莱芜,赘于张家,居城南谭家楼,莱芜始有谭姓。谭性教曾祖谭文,谭来住之孙,娶王氏,生二子,谭升、谭明。谭性教伯祖谭升,生二子,长子谭维,六世无后;次子谭纪,娶李氏,生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