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诚,男,山东省即墨县人,1924年8月生。1944年9月参加革命,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即墨县武工队班长,胶东军区南海独立一团三营七连排长,山东九纵队二七师七九团八连指导员,三野战军二四一团连指导员、二七军八一师二四二团一营副教导员、三野战军二七军二四二团三连连长。1952年...[详细]
厉仲方(1159~1212),字约甫,初名仲详,后改名仲方。浙江东阳人。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武举第一人。 该科共录取58名武进士。 厉仲方的祖先厉文才居住在婺州东州,为唐朝的都督刺史。厉文才的四世孙厉玄为殿中侍御史,厉玄住的地方名叫“御史里”。厉仲方曾祖、祖皆不仕于朝廷。...[详细]
龙大道(1901~1931年) 龙大道,又名康庄,字坦之,1901年10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村一个木商的家庭。父亲是苗族人,母亲是侗族人。在他三岁时,母亲去世,后由继母带大。或许是为了纪念早逝的母亲,龙大道一直称自己是侗族人。 龙大道自幼秉性正直,勤奋好学。他看到封建统治对边远地区少...[详细]
龙赞(1889·6—1950),又名赞成,字澹安,龙公桥枧塘冲人。少时,勤奋好学,诗文兼优。及长,投湘军第二混成旅任文牍,驻长沙,带职就读于湖南经国法政学校。民国15年(1926),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政治部副主任。民国16年,国民党在军内清除共产党员,龙与师长戴岳资助,才使萧劲光(政治部主...[详细]
邝露,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邝露工于诗词,邝露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还精于骈文;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详细]
陆锦娟 女,演员。江苏启东人,1932年7月出生于上海。1941年入陶叶剧团学戏,不久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工小生。她刻苦自砺,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出科后曾在光明、合众、天明等越剧团演出。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崭露头角,成为剧团里的头肩小生。1953...[详细]
陆毛(?~1590年)瑶族,旺沙镇蚊子山人。瑶族壮族人民蚊子山起义首领。明万历七年(1979年)在蚊子山领导瑶族壮族人民起义,经过11年长期转战信宜、西宁、岑溪交界广大山区,把这些地区田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万历十八年(1590年),被明朝诱骗杀害。同年(公元1590年)去世的名人: 黄仲拙 (?...[详细]
路洵美出身于山东冠县,是宰相。 生卒年不详。其先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宰相路岩三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避地湘潭间,遂为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人。五代时,楚王马殷子马希杲镇静江,荐之为连州从事。久之,因病辞职,终于家。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三。《全唐诗》存诗1首。...[详细]
伦文叙(1467年-1513年),字伯畴,号迂冈。明朝南海县黎涌人(该地现为广东省佛山市澜石镇黎涌村)。生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另有说1466年生),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明朝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自幼家贫失学,靠父母以种菜...[详细]
伦以训(1497~1540)字彦式,别号白山。广东南海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舒芬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伦以训的父亲伦文叙是弘治十二年(1499)状元。伦以训少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稍长便能通《六经》、子、史、百家。嘉靖四年(1525),为翰林修撰。曾两次出任会试同考官,所取多名士。官...[详细]
(1738—1795) 罗芳伯,原名芳柏,俗称罗大哥,梅县石扇西南村人。清乾隆三年二月(1738年3月),出生于耕读之家。 少年时“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尝于学书习剑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奋,乡里称之”,“成年后,由于业儒不就,又不甘老死乡曲。“乃怀壮游之...[详细]
罗贱生(1945.12~1966.4),石株桥同乐坪人。生于民国34年(1945),家贫,取名贱生。新中国建立后,生活日趋改善。有时,听父母倾诉旧社会的苦难经历时,泪流满面,常对母亲讲:长大以后,好好为人。1956年入小学,学习勤奋,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62年高小毕业,考入邵东九中。19...[详细]
骆效忠 骆效忠,迈陈镇那练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戊子科举人;万历二 十六年中进士,历任郁林(今广西玉林)知州、崇荣左史、中宪大夫。为政清廉,为人豁达大 度,公私分明,时人誉之为“一帘秋月”。晚年还乡,热心公益事业,倡置义田以赈济贫民 ,博得乡人的爱戴和尊敬...[详细]
罗业文,男,桂东县黄洞乡都辽村人,1959年4月9日生。1975年桂东一中高中毕业后不久,在扑灭该村林场的森林大火时不顾安危,双脚严重烧伤,留下永久的疤痕。1976年起在该村任民办教师。其间,他垫上每月5元的补贴甚至家里卖猪的钱为学生买课本等,带领学生勤工俭学。1978年12月,罗业文参军。在部...[详细]
路随,又称路隋(776年-835年8月16日),字南式,唐文宗年间任宰相。 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终太子通事舍人。 路随父路泌以博识好学闻名,通《五经》,尤嗜好《诗》、《易》、《左氏春...[详细]
路岩,字鲁瞻,路群之子,魏州冠氏(今冠县)人,唐代大中间进士,曾任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等职。 36岁居相位,国家权力落入他与韦保衡手中,“二人势动天下”。后因权位之争与韦保衡交恶,被贬出京城,出任剑南节度使,之后再入京,升迁为中书令,封魏国公,重掌大权。 ...[详细]
鲁毅(1916~1943),原名杨乃省,灵山镇灵山二村人。 1937年冬天,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在即墨秘密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斗争。1938年春,鲁毅结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马金铭。不久,由马金铭介绍加入民先组织,接着,又在第九区民先小组的帮助下,参加了胶东八路军第五支队。194...[详细]
卢忠溪(1887~1971),移风店镇荒洼村人,即墨“手拿花边”创始人。卢忠溪幼年家境贫寒,仅读了三年私塾就辍学务农。17岁时,他去烟台英国商人创办的仁德洋行当花边(棒锤花边)工人。经过几年苦心钻研,熟练掌握了“棒锤花边”的编织技艺。同时,利用晚上时间,向老艺人求教,又学会了钩针花边的编织技术。...[详细]